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大半生在撰写《资本论》,这部伟大的科学理论著作,堪称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人类宝贵的财富。《资本论》第一卷最初于1867年以德文出版,嗣后出版了法文版(1872)、俄文版(1872)、英文版(1887)。《资本论》的第二卷和第三卷都是马克思去世以后,由恩格斯花了极大的精力进行整理之后才出版的。此后《资本论》全三卷本,以各种不同的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和传播。 中国最早翻译出版《资本论》,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事。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前,李大钊发起的“马克思学说研究  相似文献   

2.
严峰 《编辑学刊》2021,(4):31-32
2021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位中文翻译者、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先生诞辰130周年.复旦大学拟于2021年七一前夕编撰、出版《陈望道文存全编》,全书400万字,分12卷,由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担任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陈望道先生1891年出生于浙江义乌,是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者,也是著名学者、教育家、语言学家和社会活动家.1920年,陈望道与陈独秀等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参与社会主义青年团筹建工作.同年春,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1920年8月,陈望道先生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相似文献   

3.
陈望道是中国著名教育家、修辞学家和语言学家,也是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与陈独秀等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他翻译并出版的《共产党宣言》,是第一个中文全译本。1932年,陈望道修辞学名著《修辞学发凡》(以下简称《发凡》)的出版,标志着中国有了第一部科学而系统的修辞学著作,它是中国现代修辞学史上的一座丰碑。陈望道在建立中国现代修辞学体系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其历史功绩不仅在于为后人留下了众多的精辟见解,还在于他为现代修辞  相似文献   

4.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部纲领性文献。它是一八四七年十一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著者起草的党纲,一八四八年一月写成后,二月在伦敦以德文出版。  相似文献   

5.
在大多数中国学者那里,马克思主义可能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一至五十卷白纸黑字,而这对于马克思本人来说就不够学术"公正"了.因为这个<全集>只不过是目前我们有能力出版的,它远非马克思的"全集"(即使正在编辑出版过程中的新版全集也没有能够完整地收录马克思的全部文献).在国际马克思著作出版中,苏共中央研究院曾经自1924年开始编译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简称MEGA 1),后因战争在30年代末中断而未果.70年代始,苏共中央与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合作开始出版MEGA 2,计划达一百七十二卷,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到1997年也只出版了四十七卷.  相似文献   

6.
为隆重纪念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上海图书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于三月十四日至四月十四日联合举办了有关图书资料图片展览。展览会展出从清末到建国以来我国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各种版本与有关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资料,包括中外文图书、报刊等共达一千余种。马克思、思格斯著作的中译本资料按出版年代先后列为:中国  相似文献   

7.
《〈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出版启事》表达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继续举起《新莱茵报》旗帜的革命意志,精炼地总结了世界上第一家无产阶级日报《新莱茵报》的经验:它的革命立场、它与人民每天的积极互动、超常的新闻时效和成功的传播效果。同时,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期刊《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的主要内容。目前该著的中译文存在较多问题,关键的论证翻译不够准确,影响中文读者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进一步理解。作者认为,翻译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著,直译是原则,要做到恩格斯所说:设法更接近原文,尽量更准确地表达原文。为深刻理解和领悟革命导师的新闻思想,最好直接阅读他们的原著文本。  相似文献   

8.
奚景鹏 《出版史料》2009,(3):101-107
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卡尔·马克思,经过毕生的研究,写出了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资本论》,于1867年在德国汉堡出版了第1卷。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1885年出版了第2卷,1894年出版了第3卷。《资本论》的出版,震惊了世界,曾翻译成多种文本,广为传播。但是《资本论》传人中国较晚,1920年到1936年,才有七八种中文节译本。直到1938年才有第一部中文全译本。多年来,关于《资本论》中文译本的出版情况,  相似文献   

9.
评《普通图书著录规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的文献标准化工作始于70年代末。1979年11月成立了专门宣传和推广文献工作标准化的机构——全国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其主要职能是负责、组织制定标准化的长短期计划,组织翻译出版国际标准化组织第46技术委员会(简称ISO/46)有关文件,组织文献标准草案的送审等工作。至此,我国的文献标准化工作开始步入崭新的发展时期。其中文献著录标准化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它包括各种旨在促进我国文献工作走向国际标准的各种编目规则、条例。最有代表性的是1979年经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普通图书统一著录条例》和1985年1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的苏联出版物中,弗·伊·列宁著作的出版数量是惊人的。同时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列宁著作被广泛翻译和出版,包括全集、文集、单行本等各种版本,其出版数量也是可观的。我国翻译出版列宁著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年代初,是同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出版工作联系在一起的。建国以后,列宁著作的翻译出版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1984年,继《列宁全集》中文第一版以后,我国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由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译的《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开始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一版是以俄  相似文献   

11.
刘霞 《出版科学》2004,(4):55-59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编辑出版家,他为我国的翻译出版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大量翻译出版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鲁迅特有的翻译出版思想和工作原则.  相似文献   

12.
1934年,郭大力与王亚南开始翻译《资本论》,很快得到党领导的读书生活出版杜的支持。该社负责人艾思奇、黄洛峰、郑易里等,早就想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中文全译本,得知郭大力与王亚南以翻译《资本论》为毕生志愿,喜出望外,即由艾思奇出面,同郭大力签订了出版合同。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上海陷入一片混乱,郭大力返回江西老家,王亚南也避居异地,两  相似文献   

13.
《今传媒》1997,(1)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下文简称《总览》)是我国首本按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筛选在我国出版的1万多种期刊中具有学科“核心”地位的期刊目录。第一版于1992年出版,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我国社会与科技的进步,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市高...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经典著作之一,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在全世界广泛翻译出版传播.笔者经过研究发现,从中国最早存世的全译本至今,共有十多个版本流传. 《共产党宣言》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出版50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50年,是我国马恩列斯著作翻译出版工作继往开来的大发展时期,是翻译出版工作水平极大提高、达到前所未有规模的新时期。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列宁全集》(第二版)和《斯大林全集》三大全集为代表,以及《资本论》等大批马列经典著作单行本的出版发行,为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满足广大人民学习和研究需要,作出了巨大贡献。50年来马列著作翻译出版的丰硕成果,在我国当代出版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的中译名何时在中国出现,以后又怎样演变成我们今天谈到的统一的中译名的,这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问题。马克思的中译名已有文章作了介绍,这里就恩格斯的中译名作些考证,并以时间为序列表如下: (一)昂格斯:1898年夏天,传教士李提摩太为配合当时中国戊戌变法的需要,委托胡贻谷将英人克卡朴的《社会主义史》一书译成中文,以《泰西民法志》为书名,交上海“广学会”出版。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50年,是我国马恩列斯著作翻译出版工作继往开来的大发展时期,是翻译出版工作水平极大提高、达到前所未有规模的新时期。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列宁全集》(第二版)和《斯大林全集》三大全集为代表,以及《资本论》等大批马列经典著作单行本的出版发行,为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满足广大人民学习和研究需要,作出了巨大贡献。50年来马列著作翻译出版的丰硕成果,在我国当代出版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18.
白文坤 《档案》2011,(3):5-5
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是李大钊。他于1918年率先在中国举起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旗帜;1919年积极支持和领导了五四运动,并撰文介绍马克思主义;1920年3月在北京大学组织了我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出版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关于出版活动的立场、观点及方法.文章通过历史溯源和文献梳理发现,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理念坚守包括两个层面:出版物要坚持党性原则,受众传播要坚持出版的人民性,其中,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第一要义.百年间我国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融合创新包括:出版媒介已从纸质媒介发展到全媒体;监管主体经历了从"政治家办报"到"党管媒体"的发展;出版生产始终坚持联系群众,因时而变,尊重时代规律,结合社会实际.  相似文献   

20.
1949-1979年,美国在我国台湾的中文文献获取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1954年,获得的文献极少;第二阶段是1955-1965年,美国国会图书馆与我国台湾文献机构达成交换协议,建立了稳定的文献来源,美国大学的参与使美国中文文献获取渠道多元化;第三阶段是1966-1979年,AAS台北中心、美国东亚图书馆协会等机构与我国台湾文献机构的合作使得美国中文文献获取途径全面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