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东亚宗藩体系是东亚地区特有的一种国家间关系。中朝宗藩关系源远流长,朝鲜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重要的藩属国之一。甲午战争是一场日本的“大陆政策”挑战中朝宗藩关系的侵略战争。甲午战败后,中国丧失了对朝鲜的宗主权,至此东亚宗藩体系彻底解体,对东亚的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19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清政府力图强化与朝鲜之间的宗藩关系。其原因主要在于:朝鲜的重要战略地位与中国的安全息息相关,洋务运动的开展使清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强化中朝宗藩关系的实力,当时远东的国际形势在客观上有利于清政府强化与朝鲜之间的宗藩关系。  相似文献   

3.
1887年底,朴定阳作为朝鲜驻美国公使出使美国。围绕着朴的出使,清政府和朝鲜产生了众多矛盾,其实质就是关于中朝之间的宗藩关系而产生的矛盾。作为朴出使国的美国,美国政府不知道怎么对待这种宗藩关系,表示"搞不懂"清政府与朝鲜之间的关系。最终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决定仅仅按照条约行事,不干涉清政府与朝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张瑞 《吉林教育》2005,(10):45-47
中国与朝鲜自古就相互往来不断.文献表明.春秋战国时期中朝交往已成为经常性活动。朝鲜自李氏王朝建立起.就与中国形成了藩属关系,历经明、清两代五百余年,这种宗藩关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只是名义上的.即朝鲜是中国的藩属国.奉中国为宗主国。朝鲜定期向中国政府纳贡,中国政府要给朝鲜赏赐,中国政府可以册封朝鲜的国王,必要时帮助平定内乱.对付外敌入侵等。  相似文献   

5.
随着日本和欧美列强对朝鲜入侵,中朝传统的宗藩体制受到冲击,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加强对朝鲜的干涉。在此情况下,“精明能干”的袁世凯就被清政府选为对朝鲜干涉的代理人。本文就清廷加强对朝鲜干涉的原因、袁世凯对朝鲜的干涉及朝清宗藩关系的瓦解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罗强 《培训与研究》2009,26(5):58-60
随着日本和欧美列强对朝鲜入侵,中朝传统的宗藩体制受到冲击,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加强对朝鲜的干涉。在此情况下,“精明能干”的袁世凯就被清政府选为对朝鲜干涉的代理人。本文就清廷加强对朝鲜干涉的原因、袁世凯对朝鲜的干涉及朝清宗藩关系的瓦解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明清鼎革,朝鲜由明朝的藩属国最终成为新兴的清朝的藩属国,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国家交涉、军事征服和文化认同的过程。在1619年萨尔浒之役后后金与朝鲜突破了明朝的限制开展国交,1627年丁卯之役后后金与朝鲜成为兄弟之国,1637年丙子之役后清朝与朝鲜成立宗藩关系,1644年清兵入关后清朝调整对朝鲜的政策,双方关系改善,到康熙后期两国步入典型而稳定的宗藩关系轨道。对《清实录》、《朝鲜李朝实录》的大量史料的探究可以理清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袁世凯使朝时期政治活动的重新考察,本文认为,袁世凯在朝鲜“甲申事变”中的断然出击主要是为了维护中国和朝鲜的共同利益,并有力地还击了日本在朝鲜的渗透;其对于中朝传统宗藩关系的执着的维护,却明显地具有加强中国东方防卫和抵御东西方列强在朝鲜侵略的意图。这在当时,对于加强中国的东方防卫,乃至维护远东地区的稳定,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华夷"观念以及中越宗藩体制在历史上对越南产生过深刻的影响。19世纪前期,越南阮朝一方面继承了与中国的传统宗藩关系,另一方面也把宗藩模式应用到与周边其他国家的政治关系中,构建了一种亚宗藩体系。这种模式也是这一时期越南阮朝发展对外关系的基本理念和特征。  相似文献   

10.
1875年,日本政府强行宣布琉球改制,禁止琉球对清朝贡,“球案”由此引发。清政府以“球案”为鉴。加强了对朝鲜控制,企图加强中朝宗藩体制。但由于清政府在“球案”中懦弱的表现,以及朝鲜部分统治者对清加强控制的反感,朝鲜越来越倾向于日本。1895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中朝宗藩体制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11.
中越之间的宗藩关系源远流长,它建立在两国对儒家文化及其价值观认同的基础之上,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延伸.在历史发展中,儒家文化成为中越宗藩关系建立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2.
藩王移国是明代宗藩制度实践过程中的特殊现象,是宗藩制度的局部调适。自洪武至弘治朝,藩王移国屡有发生,但在不同时期藩王移国的原因却不相同。通过考察明代藩王移国历史过程,揭示藩王移国的社会政治背景及其伦理因素,可以为宗藩制度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清代中前期,清朝和朝鲜宗藩关系下的司法运作之演变暗含着两层内容:其一。该司法运作政策的演变暗示着清朝在藩部属国政策上的某些变革,即对藩部实行着统一政策。而对于属国仍实行传统的宗藩政策;其二,该政策的演变同时也体现出清朝对属国的司法运作既不同于近代国际关系上两个平行主体之间的运作,也不同于近代殖民政策下属国的司法运作的特点,它是古代东亚世界里一项特殊的司法体制,既体现出宗藩体制下清方对属国的不平等性,又体现出封建时代天下观下清廷对自身司法权利认识上的缺位。本文通过对清代中前期中朝宗藩关系下司法运作演变的探讨。对这一传统的政治体制进行研究,从中揭示出这一体制所反映出的法律内涵。  相似文献   

14.
唐纲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11):76-80
在东亚朝贡体系中,中国和朝鲜的关系是宗藩关系在国家间关系层面的外化,在朝贡体系中最具代表性。从历史的纵向看,中朝朝贡制度的发展经历了隋唐时期的确立,宋辽金时期外溢,元、明、清(中期前)的发展完善和清朝中后期的逐步瓦解等阶段。在朝贡体系中,宗主国注重的是礼仪性,藩属国看重的是物质利益及其他的具体利益。中国强大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是这一体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吸取朝贡体制的积极历史遗产有助于处理好当今国家间关系,促进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武 《许昌学院学报》2008,27(1):113-115
为了保证国家的稳定与安全,历朝历代越南国王都向中国朝廷寻求保护;为保证边疆的稳定,防止外敌入侵,历朝历代中国君主也都推行"保藩固边"的政策.两者相结合便形成了独具东方色彩、又带有安全互保性质的"宗藩关系".近千年的宗藩关系使得中越两国结成了"唇亡齿寒、共存共亡"的兄弟之邦,成为古代友好周边关系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16.
宗藩政治的瓦解及其对远东国际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宗藩政治是一种带制度化了的政治。就性质来说,它是封建的不平等的国际关系。 它是以儒家伦理思想为依据而建立起来的政治权力学说在对外关系方面的运用,是三纲中封建君 臣关系在对外关系中的延伸。它是从“中国居中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的大一统关系演 化而来的,是一种封建的政治联盟。它是一种自然的“礼节仪式的关系”,“儒家化了的国家关系 体现”,通常是通过朝贡制度来体现的。它在文化方面所体现的是中国周边国家对中华文明的向 慕钦佩,因此它又是一种以中华文明为纽带的东方国际社会秩序,不同于欧洲资本主义前期各国 的附庸国和被保护国之间的关系。 绵延很久的宗藩政治在鸦片战后遭到了瓦解。1894年甲午战败,中国丧失对朝鲜的宗主权, 是宗想政治彻底瓦解的标志。此后,日本帝国主义崛起,抛出了所谓的“大东亚共荣”政治,但 是这种以馒略奴役亚洲各国为目的的殖民强权政治同以儒家伦理学说建立起来的宗藩政治不可同 日而语。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后半期,伴随着世界资本主义列强对清王朝的侵略,中国殖民地程度不断加深,传统的宗藩关受到了严重冲击。同一时期,作为"隐者之国"的朝鲜在闭关锁国政策之下,封建统治逐渐衰落,加之,日本等资本主义列强随着清王朝国门的开启也开始对清之藩属虎视眈眈,朝鲜也面临着严重的开国危机。清王朝向来以体制攸关,尤其重视中朝之间传统的宗藩体制,然而此种情况下,清政府为时局所迫不得不改变旧制,以在朝鲜实施"以夷制夷"之策来应对朝鲜已经临近的侵略危机。从众多层面上看,清政府对朝政策的转变是朝鲜的开国危机与清国半殖民地的程度不断加深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80年代,朝鲜被迫打开了国门.随着对外交往的增多,朝鲜的自主意识开始增强,近代国家观念开始出现,并要求开展独立自主的对外活动.然而,朝鲜当时尚为清朝的藩属国.清王朝出于东北边疆安全的考虑,需要以朝鲜为屏障.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清朝开始调整传统的中朝宗藩关系,以加强对其控制.双方在这一问题上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这在"朴定阳事件"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80年代,朝鲜被逼打开了国门。随着对外交住的增多,朝鲜的自主意识开始增强,近代国家观念开始出现,并要求开展独立自主的对外活动。然而,朝鲜当时尚为清朝的薛局国。清王朝出于东北边疆安全的考虑,需要以朝鲜为屏障。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清朝开始调整传统的中期宗藩关系,以加强对其控制。双方在这一问题上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这在“朴定阳事件”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20.
中日两国朝鲜族(人)教育比较初探王锡宏近几年来,中日两国朝鲜族(人)之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日本学者、在日朝鲜人前来考察、研究中国朝鲜族教育。在日朝鲜人教育,也越来越引起中国朝鲜族和民族教育研究者的兴趣。本文以相互交流和借鉴为目的,试对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