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华文化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负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明,它的外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因而关于中华文化典籍的外译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典籍外译实践效果,拓宽中华传统文化广泛传播途径,该文以译介学为研究方法,从译介的主体、内容、途径、受众和效果5个方面对中华文化典籍外译的趋势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分析可知,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中国把自己的文化推介到世界,而译介学为中华文化典籍外译提供了全面科学的理论框架,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成熟,能够助力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远大目标。  相似文献   

2.
中国武术文化对外传播话语是我国对外话语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之一。构建中国武术文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构建路径建议:传播主体要结合不同传播渠道,坚持树立中国武术文化"走出去"的科学传播理念;充分利用和搭建各类新型传播平台与媒介,关注和尊重中国武术文化对外传播的文化间性特征;始终持有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升中国武术文化在传播客体间的认知度与接受度;促进中国武术文化国际化传播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探索武术文化外译话语体系的构建路径是中国武术文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传播学、翻译学、体育学和历史学等交叉学科的研究亟需融合,以产出更多可以孵化和具有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加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是国家当前的重大方针政策。在这一过程中,中译外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一个重要渠道和工具。但是,中译外的相关教学与研究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规约性论述过多而描述性分析不足、主观经验总结过重而客观数据解释太少、个案分析太多而缺乏整体描述与分析。为此,对当前中译外进行整体性调查分析,重点考察中国文化文本的选择、传播接受效果以及原因分析,对提高中译外实践质量,推进中译外教学改革,改善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效果,均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消息源在媒介议程中充当重要角色,决定了受众获取的信息,同时也呈现出社会的背景与形象,①对于受众的舆论引导是嵌入式的、潜移默化的.当前国际传播呈现传播主体多元化趋势,在外媒涉华报道中,新华社等传统外宣媒体不再是占垄断地位的中国消息源,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已成为外媒涉华报道的重要消息源之一.本文通过对近五年来社交媒体与传统主流媒体被外媒引用的情况,来分析社交媒体平台在塑造中国形象中的角色,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中国对外传播主体的多元化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下,国际传播范式正在激烈转变,国际传播领域也呈现着新趋势。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受众、传播话语等四个维度来看,新一代人工智能演进下的国际传播发生了信息失范乱象加剧、形式内容更加丰富、受众定位逐步精准和传播体系技术占比持续上升的范式转变。也因范式转变,国际传播正在或即将出现新趋势。未来,要加强对人工智能内容生产的治理和深化,深化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助力我国在新国际传播格局中提高主体能力、平台吸力、内容引力、传播效力,构建国际传播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应在深刻认识当前国际传播新形势、新任务和新使命的基础上,创新推进国际传播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业人才队伍。在加强和完善国际传播高等教育学科建设过程中,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切实推动国情教育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不断推进新闻传播理论的创新转型,探索科学设置国际传播学科专业新体系。同时,要重视培养国际传播后备人才的文化共情能力,强化其互联网思维,提升其跨文化传播和跨媒介叙事能力,掌握不同区域、国家和群体之间的话语表达方式,从而实现其跨文化传播能力的有效提升,担负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7.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对构建中国特色传播体系和提升国际影响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工智能、数字媒体等技术的发展为展现传统文化魅力和感召力提供了技术基础。本文探讨新兴媒介技术对增强中华文明国际影响力的三种潜在应用策略:利用生成式AI生产适应多元文化背景的传播素材,助力传统文化影视剧的海外传播;利用平台化媒介优势,吸引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海外受众;通过游戏建构虚拟社区,在设计和叙事中融入传统文化的视觉要素及文化价值观。同时,也应警惕技术背后的西方价值观和话语霸权,避免过度追求技术创意导致内容猎奇、同质化,影响传统文化内涵传达。对此,应回归对受众的文化关怀,在利用技术丰富文化表现的同时,激发不同文化背景受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共情。  相似文献   

8.
正7月29日,中国翻译研究院成立仪式暨"中国文化对外交流与中译外人才培养"高峰论坛在京举行。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蔡名照、中国外文局局长周明伟共同为研究院揭牌,宣布中国翻译研究院正式成立。蔡名照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翻译研究院的成立是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的具体举措,适应了我国翻译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他希望把中国翻译研究院打造成翻译领域重大课题研究的平台、对外话语体系创新的平台、翻译研究国际交流合作的平台和高水平翻译人才  相似文献   

9.
数据时代,由技术引发的传媒业变革给对外传播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对外传播要在新的条件下实践"讲好中国故事",用户需求成为重要的推动力量。新时代的对外传播应加强对数据工具的运用,分析用户需求,指导信息生产,通过构建与受众的同一性,进而讲好中国故事。同时,讲好中国故事应该围绕构建中国国际传播的话语体系开展,服务好国家的国际传播战略。既不能因为强调用户需求和数据时代的环境和反馈,放松建构话语体系这一使命,也不能因噎废食,走回单向宣传、生硬刻板的老路。  相似文献   

10.
学术思想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学术出版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助力中国学术“走出去”,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对于形塑文明中国起着重要作用。学术出版是学术与出版的有机结合,二者相辅相成,结合得好可以实现双赢。以学术出版助力中国学术“走出去”,应借助版权贸易,力推学术图书;用好国际书展,适时对外推介学者和专著;联合智库,携手新媒体平台,通过多渠道带动学术“走出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以推特、脸书等为代表的海外社交媒体逐渐成为我国对外传播的重要平台。在提升对外网络传播能力建设过程中,我国一些主流媒体、政府部门和学术机构积极通过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发布新闻、澄清事实、引导舆论、传播文化,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外网民听到了中国声音、读到了中国故事。不过,由于国外网民对中国官方机构和主流媒体存在长期偏见,以及西方受众也已对政府部门和专业媒体持较低信任态度,使得官方背景的对外传播能力依然受限。  相似文献   

12.
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研究的重要性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日益凸显,但是在对外传播研究中以青少年为"受众"的研究尚不多见。因此,从外国的青少年教科书及教学大纲的角度开展对外传播渠道研究尤为必要。通过深入研究和梳理美国小学和中学的历史和社会学课程指导大纲与标准中所罗列的有关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知识点,可以了解美国青少年从小所学习的中国历史、文化、人物和相关中国的政治观点的形成过程。通过对美国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进行研究发现,我们在对外传播实践中需要加强博物馆的实物展出和互动的演示项目,同时多方面多层次出版相关书籍,拥有话语权,弥补美国青少年读物文化外译的话语体系缺失。  相似文献   

13.
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外宣工作中的翻译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基本上都是中译外,也就是把大量有关中国的各种信息由中翻译成外,通过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以及国际会议,对外发表和传播。这一特点决定了除去所有翻译工作都需要遵循的“信、达、雅”标准之外,外宣翻译更需要翻译工作熟知并运用“外宣三贴近”(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三家中央主流媒体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影响力不断提升。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主题报道方面,中央主流媒体采用了丰富多样的展现形式,其中短视频、直播等形式的传播效果较好,官方账号体系的集群效应逐渐显现。但同时,中央主流媒体针对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传播特点的有效策划存在不足,与海外受众也缺乏积极的互动。建议中央主流媒体在选题策划与传播内容方面争取做到“有软有硬”;重点改进短视频等报道形式;不断探索多样化的海外社交媒体传播平台;用好海外各类知华友华的意见领袖;升维账号体系,打造多元主体传播矩阵等。  相似文献   

15.
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具有极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更是红色旅游资源大省。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推进,陕西红色文化也需要传播到国际社会,让世界了解陕西的革命历史和文化内涵,展示真实、立体的陕西形象,服务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助力讲好中国故事。该文聚焦陕西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以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理论为指导,通过对陕西红色文化外译和对外传播现状的调研,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了陕西红色文化外宣翻译与国际传播的提升策略,旨在提升陕西红色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的效能,实现最大化的跨文化传输,使红色文化真正地“走出去”。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科幻影视作品逐渐成为能够进入国际传播领域的中国文化艺术作品。中国科幻影视如何能成为中国国际传播的新兴力量、其被海外目标受众接受的底层逻辑、如何呈现人类共同危机下的中国责任担当想象、“爆款”科幻影视作品出现的多维助力素、中国科幻影视品质如何突破等是亟待讨论的根本问题。中国科幻影视国际传播诉诸的人类共通价值与文化超越性,是国际传播中跨越藩篱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7.
正2月26日,中国外文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挂牌仪式在京举行。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副局长陆彩荣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揭牌,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外文出版社及外文局局机关相关部室负责人参加了挂牌仪式。中国外文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设立,主要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中华文化外译与传播等重点领域,依托各级各类重点项目和课题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近几年来,中国的民族、宗教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和外媒关注的热点话题,直接关涉中国的国家形象,成为中国对外传播中一个亟待突破的难点。清华大学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组建了"民族、宗教问题对外话语体系研究"课题组,旨在形成既体现中国立场、中国利益、中国文化,又与国外受众思维习惯和表述方式相对接,易于国际社会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宗教问题对外话语体系,尝试在国内外政治和社会领域引发建设性的"公共对话",实现  相似文献   

19.
正聘请外国新闻工作者,尤其是高端专业人才,参与我们的国际传播,有助于融通中外话语体系,贴近外国受众,弱化外宣媒体"喉舌"特征,提升对外传播的效果。本文以英文媒体为样本,分析当前外宣媒体中外籍新闻人才的聘用现状及其所发挥的作用,探讨外籍员工引进和管理的问题与路径。一、国内英文媒体聘用外籍新闻工作者的现状我们向世界传播中国,关键在于如何让外国受众"想  相似文献   

20.
讲好中国故事是国际传播的重要使命。在当前国际舆论环境下,讲述中国故事存在一些外部挑战,例如海外受众对中国存在着负面刻板印象、认知偏差以及情感失真的问题。对此,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强化问题导向,做好顶层设计,有针对性地进行战略布局和策略创新。在国际传播语境下,柔性叙事和软性传播具有积极价值,值得进行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