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人李白一生浪迹江湖,饱览名山大川,足迹遍及全国。浔阳(包括庐山)也是他多次驻足之地,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到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先后五次来到浔阳,留下了几十篇诗文。它为九江的灵山秀水增添了光彩,也在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一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二十五岁,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离开家乡四川,开始了漫游生活。第二年(开元十四年)他经洞庭,第一次来到浔阳。此次来浔阳居住的时间不长,以庐山风景为题,他写了四首诗,即《望庐山瀑布二  相似文献   

2.
徐霞客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他生于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卒于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终年五十六岁。徐霞客在青少年时期,就读了大量的舆地志、山海图经和许多有关探险的书籍,萌生了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立志云游四方,“以身许之山水”。徐霞客一生的游历,断断续续达三十四年之久,其中有二十多年奔波于山水之间,先后到过十七省、区(按现在的行政区划计算),走遍了三川(长江、黄河、珠江)、五岳(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嵩山),深入到所  相似文献   

3.
正屏上鉴语《屏风帖》,草书,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并书于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四月二十二日。宋淳熙九年(公元1182年)祝宽天借观于从兄季平处,言于绍兴初得之于北人南渡者。姜尧章曾分别于宋淳熙十四年(公元1137年)、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获观题识,称其高古,不乏风致。宋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王允初刻石于临安余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元延三年(公元1316年),县令尹王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名古桥赵州桥的建造年代现有许多种说法,令人无所适从。现在流行的建于公元595~605年说及建成于公元591~599年间说因其所依据的古代文献及考古材料均不可靠,不能成立。我们经过研究考证后确认:赵州桥始建于公元594年(隋开皇十四年),建成于公元606年(隋大业二年),即建于公元594~606年。  相似文献   

5.
徐霞客的母亲王氏,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位被湮没了的伟大女性.她在培育儿子成为奇才、保存古代碑刻、发展纺纱织布等方面,都有过卓越的贡献,其人品、事业,足以彪炳千秋.一、心胸豁达,见识卓异的妇女徐母王氏,生子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卒子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是一位名字不详的普通妇女.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徐霞客的父亲徐豫庵在家乡江阴马镇冶方  相似文献   

6.
孙奇逢,字启泰,号锺元,河北容城人,生于明神宗万历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公元1585年),卒于清康熙十四年四月二十一日(公元1675年)。清入关后,因田园被圈占,而移寓新安,“居数年,新安盗起,乃携家南徙”,六十八岁时到了苏门,定居河南辉县郭外夏峰村,学者因称夏峰先生。孙奇逢一生的哲学活动,都未能脱离程朱和陆王的思想体系。在这一点上,他的确不同  相似文献   

7.
徐宏祖徐宏祖,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属江苏)人。生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卒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幼年好学,饱览了大量史藉和图经地志,积累丁丰富的史地知识。因见明末政治黑暗,不愿去应科举进入仕途,决心献出毕生精力,考察祖国地理风貌。他的游踪,北至河北的盘山,南及广西的崇善,西抵云南的腾冲,东止于海。  相似文献   

8.
《春望》写于肃宗至德二载(公元757)三月。两年前,即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长安沦陷,杜甫携家逃难,住在鄜州(今陕西鄜县),七月肃宗即住灵武(今陕西灵武县),他前往投奔,途中为叛军所俘,带到长安,幸因官职卑小,未被囚禁。当时长安被叛军占领着,诗人身陷贼营,他看到长安被焚掠一空,满目荒凉,即景生情,就写下了这首伤时恨别,忧国思家的千古名篇。  相似文献   

9.
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第三编第三章《强盛的西汉》、第四章《东汉的统治和黄巾大起义》,简要地叙述了西汉和东汉兴衰的历史。汉,刘邦(高祖)所建,都城长安,传至孺子婴,共十四帝(包括吕后雉),194年(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史称西汉。公元8年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公元25年被绿林起义军推翻。这一年,刘秀(光武帝)重建汉政权,都城洛阳。传至献帝刘协,也是十四帝,凡195年(公元25-220年),史称东汉。将近四百年的汉朝的历史,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的重要篇章。在这一时期,秦朝所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中国封建的社会经济达到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基  相似文献   

10.
刘晏(公元718-780年),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省东明县一带)人,是中国历史上为人们所推崇的杰出理财家之一。他从小聪慧过人,八岁时作赋献给唐玄宗,深受赞赏,由此获得了“神童”美名,并授任太子正字(官名。置于秘书省,与校书郎同掌校正书籍事务)。后来历任夏县县令,杭、陇、华三州刺史,河南尹等官职。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任京兆尹、加户部侍郎,兼领度支、铸钱、盐铁等使。次年,兼御史大夫;第三年进户部尚书平章事,仍然负责财政工作。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贬为太子宾客,旋又重任御史大夫,领东都、河南、江淮、山南等道转运、租庸、盐铁使。永泰元年(公元766年)起,刘晏与户部侍郎第五琦分管全国财赋。大历五年(公元770年)第五琦被贬,他又与继任户部侍郎韩混分领财赋事务。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韩滉离职,由其一人主持全国的财赋工作。次年德宗即位后,刘晏因遭杨炎诬陷,贬为忠州刺史,不久即赐死。刘晏执掌唐朝中期财经大权前后近二十年,成绩卓著。由于他将全部精力投入理财工作,无暇著书立说,有关财政、经济问题的言论,留传后世者极少。刘晏的价格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各项财经改革措施中。  相似文献   

11.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江苏江阴人,是我国著名的旅行家和杰出的地理学家。他生于公元一五八六年,死于一六四一年,当时我国资本主义已经开始萌芽,徐霞客的家乡江阴是资本主义经济萌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同时,在当时的知识界中,已经开始崇尚实学探讨自然的风尚,《徐霞客游记》正是这种时代精神的反映。他不入仕途,奇迹般地以毕生精力,历尽人间种种苦难,献身于野外的自然考察,他从22岁(1607年)起开始出游,直至逝世时止,三十余年,他走遍了江苏、山东、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  相似文献   

12.
孙奇逢,字启泰,又字锺元,河北容城县北城村人,生于明万历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公元1585年),卒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四月二十一日,终年九十二岁。因晚年讲学河南辉县夏峰村,故学者称夏峰先生。更因自明至清十一征高卧不起,故又号征君。他同元儒刘因(号静修)、明儒杨继盛(号椒山),并称容城三异人,是身跨明清两代著名的心学大师。尤其在清初专制主义提倡程朱理学的形势下,作为“出于象山,阳明”之门的孙奇逢  相似文献   

13.
君山苍苍,申港泱泱。江阴,春申故邑,人杰地灵。百年名校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就坐落在这里。 名校之名,名在哪里? 一、辉煌的办学历史 南菁中学的前身南菁书院,创办于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是清朝晚期江苏省的最高学府和教育  相似文献   

14.
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人.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举进士,官拜大理评事.宋仁宗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出任扬州天长(今安徽天长县)知县,后调任端州(今广东高要县)知府.景祐五年(公元1038年),调京城开封任监察御史里行,后改为监察御史.景祐五年到皇(?)五年(公元1038—1053年),出使契丹,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转运使、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河北转运使、三司户部副使、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和龙图阁大学士等职.在此期间,正是范仲淹提出和推行他的十项改革方案即“庆历新政”的时候,包拯也曾比较集中地提出他的政治主张.皇祐五年到嘉祐二年(公元1053—1057年),包拯又任瀛州(今河北河间县)、扬州、池州(今  相似文献   

15.
朱熹(公元1130——1200年),字元晦。晚年自号晦翁。徽州婺源(今江西省婺源县)人,寓居建阳(今福建省建阳县)。他是我国南宋时期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我国封建主义教育理论的集大成者,他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朱熹年十八岁,即登进士第,到六十九岁才罢官还乡,这五十年中,他在外作官五任,综计不过十四年,其余大部分时间从事私人讲学,即使在十四年任官期间,他也不忘记兴办教育,由于他长期从事教学实践活动,再他又不忘批判继承前人的教学遗产,所以他能总结一整套教学原则和方法,它对于我们今天的教学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其主要的有如下一些:一、学先立志朱熹在教学上,首先要求学生立志,有  相似文献   

16.
昌黎书院地处宜春市内宜春台的东南侧。它创办于明朝嘉靖年间,历代累毁累兴,沿革至清末。旧之院舍现为宜春市第四中学的实验室和仪器保管室。 早在北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袁州郡守祖无择在府学讲堂西开始创建韩文公祠,主祀唐元和间在袁州做过刺史的韩愈,元末毁于兵燹。至明朝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巡抚都御史韩雍行部至袁,  相似文献   

17.
李白与汪伦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晚年漂泊在安徽的李白准备从秋浦(今池州)前往泾县。当时泾县豪士汪伦听说李白要来,急忙写了一封邀请信,信上说:“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  相似文献   

18.
崇明,位江海间,唐武德初年(公元618年—),在长江入海口有东、西两沙洲露出水面。唐设镇,宋为场,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建崇明州,已是“居民繁庶”,明初降为县。至明中叶,发展成为大小三十余沙,但涨坍不定。至明末,大小各沙大致涨接,约至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后,整体渐趋稳定,形成一岛,发展至今则已成为我国第三大岛。  相似文献   

19.
■一山西雀五台烁南谭寺大殿 一片挽明:圈一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建,是我阐现存最古的木礴建繁。 (探自“山西文物介翱”)圈=唐代火地理学寡胃耽(公元730"--805年)作?‘海内鼙夷圊”(公元801年),群精祖阐山川都邑,韭注意中阈四周的外朗地理。原作巳失傅,这袅印的是公元1137-~F靛摹荆石本。遂瑰石剽现在西安碑林.■=莘夷圃中国历史参考图片(十四)~~  相似文献   

20.
奢香 ,是十四世纪贵州西北部彝族“黔部”第六十六世霭翠 (元末明初贵州彝族各部落中权势较大的一个土司 )的妻子 ,为“宣抚蔺州之女”(即元末明初蔺州宣抚使之女 )。约生于元顺帝至正二十一年 (公元 1 36 1年 ) ,今四川叙永、古蔺一带 (与贵州西北部毕节地区接壤 ,也是西南彝族聚居之地 ) ,十四岁 (明太祖洪武八年 ,即公元 1 375年 )时与霭翠结婚 ,二十岁 (洪武十四年 ,即公元 1 381年 )时霭翠去世 ,因子年幼代袭宣慰使职务 ,至洪武二十九年 (公元 1 396年 )去世 ,历时十五年 ,奢香享年仅三十五岁。奢香的主要历史功绩是 :第一 ,顾大局 ,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