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对岩石构造建造和结构建造的基本原理、基本性质以及各种岩石的构造和结构的建造原理进行了阐述.作者通过长期对地层、地貌的野外考察以及对各种岩石的仔细观察和深入研究发现,岩石之所以呈现出种类繁多的结构和构造,是由于运行在太空中的矿物熔体或岩熔体遭到砾石雨和砂尘暴等物体撞击以后,在振动力和波动力等因素作用下,其内部所产生的高压波带和低压波带就会建造出岩石的带状构造和纤维状构造.本文还创立了太空熔胶体化学及太空矿物熔体和岩熔体振动和波动物理学,为人类对宇宙物质领域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有力地推动了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2.
太空农场     
<正>人类从掌握了空间技术开始就拥有一个梦想,在长期飞行的空间站和太空城中建立“太空农场”,在月球和火星居住地建立室内的“宇宙农业基地”。现在,“太空农场”的梦想要实现了。一个名为“Veggie”的装置被送入国际空间站,航天员利用这个装置将进行一系列“太空农场”的雏形实验,生产出可食用的蔬菜。  相似文献   

3.
郭丽丽  胡志国 《大众科技》2009,(6):138-138,117
文章以四氯化硅为反应物在离子液体中制备出了非晶态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研究了离子液体的种类、离子液体和四氯化硅的比例、凝胶时间、反应温度等对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大小的影响,用透射电镜和电子衍射对所得的二氧化硅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4.
太空冶金太空冶金也叫宇宙冶金,是在宇宙飞行器中,在高真空和失重的宇宙空间里熔炼金属。宇宙冶金不需要炉体,只用一些电磁线圈和相应设备,被熔炼材料就悬浮在空中。电磁线圈通电后,被熔炼的金属感应产生巨大的涡流,从而使金属发热直至熔化。在美国发射的航天飞机上  相似文献   

5.
人类环境资源分成四种:第一是陆地,第二是海洋,第三是大气层,第四是宇宙空间。宇宙以其辽阔无垠和构造之美令人神往,以其特殊环境构成太空环境资源而引人注目。由于当代宇宙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开发太空资源已经不是什么虚无飘渺的幻想,而逐渐变为人类的现实。太空环境资源包括微重力、高真空、高空能源、宇宙矿藏和高远位置。微重力微重力资源,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新资源。在地球上所有的东西都受重力支配的。水力发电、高炉炼铁都离不开重力,重力在这里起着有利的作用。要在地球上生产出更为理想的新材料,重力(也叫引力)却是一大障碍。由于重力在加工制造过程中影响材料的成份和结构,因此使材料达不到理想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和验证动物的太空习性,以便为人类在不久的将来到太空去生活和工作摸索出一些经验和根据,人们开始了宇宙动物学的研究。在宇宙飞船上,建立了动物实验室,即“太空动物园”。  相似文献   

7.
“天文学有很多漂亮的图片和动画视频,HubbIe太空望远镜能够望见的各种天体如行星、恒星、星团、星系,甚至整个宇宙的精美图片,这些图片非常令人着迷。“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余聪博士谈到与天文学结缘的初衷时这样说,“天文学是利用物理的基本原理来解释宇宙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天文研究经常需要处理大量枯燥的数据,但是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现象背后蕴藏的物理规律。为天文现象提供合理物理的解释,这对研究人员来说是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8.
自从人类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至今,几十年来,世界各国发射上天的各种宇宙飞行器数以千计。其中不少是生物卫星,或载人载动植物的宇宙飞船。这些活动的开展,为人类进入太空提供了信息。相当多的科学家有兴趣致力于有关研究,一门新兴的学科分支——宇宙生物学便应运而生。美国宇航局率先投资900万美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生物研究所。太空动物 宇航先驱众所周知,地球上所有的动物在进化过程中,都要受到引力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孙吴陨石的主要特征和孙吴陨石雨的建造原理。通过对孙吴撞击熔融陨石的仔细观察和深入研究发现,孙吴陨石的前身流星体在太空中运行时经常遭到砾石雨和砂尘暴撞击。一般来说,当它遭到砾石撞击以后,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就会产生熔融变质现象,并且建造出一层熔壳包裹着砾石嵌入到流星体内。也有的砾石与流星体撞击以后,又被弹回了太空,但它却在流星体上留下了一个撞击熔壳。有的岩矿撞入到流星体内以后,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变成了粉末状态,这种太空撞击粉末化现象属于首次发现,意义重大。通过对孙吴陨石的研究,还发现许多流星体多次遭到砾石雨或砂尘暴猛烈撞击以后产生了压缩变形、拉伸变形、扩张变形、扭曲变形和分裂成为碎块等形变建造。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述了有利于花岗岩建造的太空环境,以及花岗岩的形态特征、结构和构造的建造原理,提出了花岗岩是在太空中建造出来的论点.  相似文献   

11.
从理论上分析了企业文化核心具体表现为各种创新,利用物理学场与力的关系,阐述各种创新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同时从系统的角度分析各种创新力动态变化得到的最佳组合,不仅推动企业不断发展,而且将不断推动企业的自主创新。我国企业在创新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通过对自主创新的经济学分析与实证研究所得到的结论,将为企业不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项清焕 《情报科学》2002,20(10):1033-1035
本文从研究信息市场的基本力量出发,揭示信息市场引力存在、产生、发展和运行机制,寻求培育信息市场快速发展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现有文献对正在不断完善之中的破坏性创新理论展开论述,但都缺乏一个综合的理解。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观点间的分歧和内在联系,归纳出破坏性创新的动态过程概念、主要特征以及低端破坏和新市场破坏的三种不同的市场侵蚀模式,并对破坏性创新的根本驱动力和事前识别框架进行了探讨,从而对破坏性创新理论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最后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潘鈜 《科学学研究》2007,25(6):1067-1071
 文章论述了江泽民科技思想的基本内容,并通过对江泽民科技思想从科教兴国→科技创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深化、发展过程的论述,突出江泽民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从而提高学习《江泽民文选》和贯彻江泽民科技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15.
在新形势下,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科技创新系列重要论述为深度推进我国行业特色高校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改革确立了全方位的战略导向。通过词云分析等方法,研究把握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科技创新系列重要论述的要义,以其为指导方向,针对我国行业特色高校科技创新发展存在的优势学科单一、基础学科缺乏,办学经费及各类资源有限,以及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定体系简单等问题,从以服务行业发展为宗旨、完善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生态环境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以及加强交叉学科建设和对外交流等方面,提出行业特色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的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被提出后,创新创业课题已在大学教育中得到深入研究。TRIZ理论对我国财会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有一定的教学研究意义,该文研究了TRIZ的基本理论问题,并论述了财会专业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财务杠杆是财务管理中的基本名词,如果企业决策者未能深刻领悟其含义和作用机理,将致危机重重。分别从几道简单的实例计算入手,从其结论出发,阐明了对财务杠杆的认识,并对财务和杠杆的运用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article we combine the perspectives of sociology and computer science to compare face-to-face (f2f) and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s (CMC)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ir respective abilities to form and sustain communities. We also identify a third type of community-a hybrid-that is 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faceto-face (f2f) and CMC, or off- and online communications. The article thus in effect addresses an oft-asked question: Can virtual communities be "real", have the same basic qualities as f2f communities? The article is exploratory, because much of the necessary evidence has not yet been generated, and the relevant technologies are rapidly changing.  相似文献   

19.
高校图书馆建筑模式与信息流程功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筱琴 《现代情报》2006,26(3):221-222
建筑形式与信息流程功能问题是建筑学的关键问题,也是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中需要深入研究探讨的基本问题。本文从现代建筑的基本理念到实践,概略分析了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与信息流程功能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关于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保民 《科学学研究》1991,9(4):34-39,48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并对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各种理论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技术创新的多元动力理论的基本思想,并指出坚持技术创新的多元动力理论,对于指导我国的技术创新活动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