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姬沈育 《天中学刊》1999,14(1):70-72
元结在古文运动中地位突出,贡献巨大,特别是在文体的革新,即在语言体式、文章体裁的革新方面,发挥过独特的作用。可以说,元结是唐代散文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次山铭叙"是元结一组共二十四篇铭文之序的合称,始见于明代《名山胜概记》各书。元结作品中以文体而论,铭文最多,这一特点与他所主张的古文运动有关。而后世将其铭文中的序文独立出来,又合编为一组,突出体现了元结文学作品中的一个侧面,使其具有了更加鲜明的文学及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3.
"次山铭叙"是元结一组共二十四篇铭文之序的合称,始见于明代<名山胜概记>各书.元结作品中以文体而论,铭文最多,这一特点与他所主张的古文运动有关.而后世将其铭文中的序文独立出来,又合编为一组,突出体现了元结文学作品中的一个侧面,使其具有了更加鲜明的文学及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4.
元好问将元结视为自己的远祖,诗中多次提到他.元好问从政治、隐逸、文学三个方面评价元结,评价较为客观.元好问也正是在这三个方面受到元结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振发风雅 ,关切时政是元结诗论的主导倾向 ,而古朴雅正 ,以真气发愤词则是其一贯的审美追求。元结的诗学思想体现了中唐前期要求扫除文坛积弊的进步倾向 ,对稍后的文学革新运动特别是“新乐府运动”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元结生于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七年(公元七一九),卒于唐代宗(李豫)大历七年(公元七七二),享年五十四。元结生活的年代是一个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与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急转直下而加剧的年代.他经历了唐帝国昌盛期、由盛转衰期与衰败期.昌盛期指开元七年到开元二十二年,也就  相似文献   

7.
魏来 《考试周刊》2010,(11):27-30
1994年以来的元结研究较以前有深入,表现在数量上有所增加,质量上有所提高,尤其是元结散文研究进一步深化。但研究范围却日益狭窄,基本上集中在元结诗歌与新乐府运动、元结散文与古文运动的关系的研究上。本文认为,元结研究的全面性需要进一步开拓。  相似文献   

8.
唐代古文运动,在其形成高潮之前,曾经经历了漫长的酝酿阶段。唐的开元、天宝,是这个过程中起质变的时代,而最后完成这一过渡的,则是以诗人面目出现的元结。在唐代复古运动中,元结是位很有影响的先驱者。欧阳修评价说:“唐自太宗致治之盛,几乎三代之隆,而唯文章独不能革五国之弊。既久而后韩柳之徒出,盖习俗难变,而文章变体又难也。次山当开元、天宝时独作古文,其笔力雄健、意气超拔,不减韩之徒也,可谓特立之士  相似文献   

9.
元结在唐代文学复古思潮中处于上承初唐陈子昂、盛唐李白,下启中唐元稹、白居易之独特地位,是盛、中唐转折时期具有过渡意义的诗人和理论家。其文学理论正确反映了当时文学思想倾向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的事实,亦是文学思想转变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0.
唐代古文运动的几个先驱中,元结的诗文成就是最高的。他是一个坚定的儒者,但并没有是"文载道"、"诗言志"的路子,他的诗文风格是一致的。这些诗文可分为三类:或表现其政治理想,或反映对现实的态度,或体悟山水的情趣。这些诗文,论者或以为其风格古朴,或以为奇崛,实际上二者并不予盾,只是从不同角度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唐代古文运动作为一场文学革新运动,指导并影响了唐代文学的发展。作为与韩愈并驾齐驱的古文运动的领袖,柳宗元的散文创作成就突出,开创了古文运动的新局面。柳宗元辞赋创作也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有了新的面目:首先是辞赋创作纳入"文以明道"的理论关照;其次是辞赋文体的革新。  相似文献   

12.
戒文文体发展到文学自觉的魏晋时期,它的内容形式都产生了与时代特色紧密相连的新气象,以这一时期所产生的具体文本为依据,论述此期戒文两大显著的内容特色,以期由戒文这一个侧面一窥魏晋时期的特殊风度.  相似文献   

13.
刘绪源的《今文渊源》承续了周作人对审美价值倚重的散文批评理论,他从"为文"和"为人"两方面对白话散文的源头进行了梳理,在"谈话风"中寻找"文人"和"文心"。因此,刘绪源对有"我"、有趣味的杂文的提倡,实际上是对"五四"文人生存样式的追寻。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史范式,《今文渊源》呈现了刘绪源欲"以散文的形式表达学术思考"的努力;长期的编辑经验和儿童文学研究经验为他的"白话散文史"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和书写方式。  相似文献   

14.
苏洵与欧阳修以文缔交,过去通常认为其目的与作用在于为苏轼兄弟应考作铺垫和在京城立足作宣传,本文通过对相关资料的考察,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其影响与意义要广泛深刻得多;欧、苏二人在北宋古文运动发展过程中,在"文""道"、"人""道"关系上有着不尽相同的观念,但这不仅没有影响到彼此的交往和友情,而且对古文运动的最终完成发挥了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田锡年谱     
田锡(940--1003),宋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奏议,在太宗、真宗朝就声震朝野,是一心系国家、关注民瘼的直臣。他的诗,既不似“西昆体”的艰涩难喻,也不像“元白体”的浅俗伤雅,在宋初诗坛独树一帜。而且他还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先行者。他殁后,范仲淹撰墓志,司马光作碑阴,苏轼序其奏议,为之操笔者皆一代伟人,其为世重若此。本文从数十种文献中勾稽出田锡的生平资料,予以考订、排比,对其作品作了系年,对其父、祖、曾祖及其子女的事迹亦有所涉及,是一篇资料翔实的编年体传记。  相似文献   

16.
欧战后梁启超的文化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战后梁启超的文化自觉,归根结蒂,乃是指他体察了欧洲战后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动,并最终服膺反省现代性。因是之故,梁启超主张:“重新估定一切价值”这一思想解放的原则,应同样运用于对待西方文化;反对“科学万能”论,科学当与人文并重;“吾国人今后新文化之方针,当由我自决”。他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骁将,且其新文化的主张表现了突出的个性。梁启超的文化自觉富有合理性与前瞻性,大大丰富了新文化运动的内涵,代表其时国人思想解放的一个重要的向度。  相似文献   

17.
姚鼐的《古文辞类纂》以其较为精当完备的选文、精辟的评论和谨严的注释成为清中期以后学习古文的畅销选本,对桐城派古文标准的确立和传承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步瀛选注《唐宋文举要》显示出对《古文辞类纂》的借鉴与吸收,也表现了高步瀛对姚鼐文章观念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顾绍康散文选》共 3 0篇 ,写的都是作者人生经历中的所作、所想、所见、所闻 ,从 15岁参加革命战争到中年时转入工业建设到退休后从事文艺创作 ,既是个人踏实走过的脚印 ,也有时代飞速前进的影子 ;既有浓郁的诗情画意 ,也有明睿的人生哲理。是审美情趣与理性思维水乳交融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著名作家 ,是文学研究会的创始人之一 ,其文学观在“五四”时期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20.
袁可嘉的诗在内容上切近社会现实,真实反映了反动统治的黑暗腐败,以及民众的悲惨生活;在艺术上,则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象征、通感等手法,追求多层次的含义;其诗语言机智、冷隽、幽默。由于知性这一九叶派诗人共同的特点,使袁可嘉的诗蕴涵深邃的思想,使他能更加深刻地揭露当时社会的反动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