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讯     
由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彭明教授、张同新教授编写的中华民国史教材——《民国史二十讲》已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内容充实,观点鲜明。该书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利用丰富的史料分析了中华民国由兴转衰以至灭亡的过程,阐明了青天白日旗降落,五星红旗升起  相似文献   

2.
张静如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中共党史学家、教育家。他以"李大钊研究第一人"闻名于世,以率先建构党史学科体系享誉学界。他培养了一批学术研究和理论宣传的骨干人才,为新时期党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他提出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现代化角度研究党史,以社会史为基础深化党史研究等一系列重要观点,在党史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八十三载人生路,党史学科擎天柱,务实求真开新经,情满杏坛育英才。这既是张静如先生学术人生的真实写照,也是北京师范大学"励耘""乐育"精神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华民国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国史作为历史研究的新兴学科,近些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对近年来民国史研究取得的总体进展、专题领域的新成果,以及新研究领域的开拓作一述评。指出近些年来,民国史研究不仅在传统的政治史与外交史领域进一步深化,而且民国经济史、社会史等以往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也日渐为研究者重视。  相似文献   

4.
对民国土匪历史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和丰富这时期社会史、政治史、军事史、经济史和文化史的研究。近八年民国土匪史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整体水平有待提高,还须从新的角度拓宽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5.
2018年,国内学界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与史学理论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学者们对于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史家与史学研究,进一步从资料、视角方面进行深化,并继续批判了历史虚无主义;对于近代史学史上的著名史学家及其著作、史学史的具体问题也都进行了考察;对口述史的发展及存在问题、中国公众史学的建设,学者们也讨论较多;学者们还对全球史、概念史、大数据史学等史学理论前沿问题进行了研究。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学界还对40年来的中国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我校中共党史学科自五六十年代初建,80年代先后取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与权;逐渐形成以中共党史学理论及党史学史、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现代化、毛泽东思想研究为支柱,在李大钊研究、五四运动与中共创建史研究、大革命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本主义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邓小平理论与中共党史学研究等多个领域取得丰硕成果的学科;在全国中共党史学界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吕叔湘是语言学大师,自然他在语言学方面的贡献已载入史册.然而,学界对吕叔湘在修辞学领域所做的成绩则少有人研究,虽然几部修辞学史中都提及他与朱德熙合著的<语法修辞讲话>,但往往评价得很不到位.事实上,吕叔湘在修辞学方面主要有两大贡献,一是语法、修辞的互释性研究,二是对修辞本质、修辞原则以及修辞学研究范围等本体问题也有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杨鸿烈在中国法律史研究领域贡献甚巨,所著《中国法律发达史》等三部法史学鸿篇巨著被后人誉为民国期间法律史学的扛鼎之作。他对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对象、范畴及研究方法的阐释,初步奠定了中国法律史学科体系。在中华法系研究方面,他通过大量确凿事实批驳了否认中华法系存在的观点,论证了中华法系不仅存在,而且对东亚诸国的法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世界法系中也占有一席之地。杨氏治学极具通识,表现在贯通的研究、多学科知识并用以及世界性的眼光等方面,为法律史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葛兰言是20世纪上半期法国著名的汉学家,他的著作较早译介到中国,并在民国学界产生 相当反响。然而时过境迁,有关民国学者评论葛氏的文字,散见于海内外各种期刊杂志,不易觅见,以致今人对葛氏在中国早期影响之状况,所知甚少。本文将首次披露不少中英文史料,以期重建葛氏汉学著作在民国学界流传及其正反评论的历史图景,由此揭示域外汉学在我国学界受欢迎之程度,与中国本土治学取向有着内在联系。民国学者对葛氏的不同评价,正反映了国内学人治学理念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教育活动史提出的原因可概括为倡导者的"五个基于":一是基于对建设和发展当代中国教育史学科的现实考虑;二是基于学术更好适应形势发展以满足和促进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三是基于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基本观点的坚守与运用;四是基于对杨贤江等近现代中国教育史学创始人"行动之存在"历史发生观的继承与弘扬;五是基于对国际历史学界近年勃兴的"实践史学"思潮的呼应与发展.回顾近十年的发展历程,教育活动史研究走过了从概念提出到理论建设再到体系确立的发展道路,在领域深化、视野拓展、成果创造等方面获得了快速提升.面向下一个十年,教育活动史研究应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开放教育活动史研究视野;深化教育活动史理论研究,聚焦教育活动史问题研究;建设教育活动史研究共同体,保持教育活动史研究活力;承继中国传统历史叙事方式,加强教育活动史研究魅力.  相似文献   

11.
周一平著《中共党史研究的开创者—蔡和森》一书,已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发行,在中共党史学研究领域增添了一份新的果实。这是一部关于早期中共党史研究的评论著作,它的出版凝聚了作者多年来研究蔡和森的心血,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史学理论功底和严谨的治史态度。目前,中共党史学界有关中共党史研究的评论专著还不多见,对中共党史理论问题的探讨深入得还很不够,以至于当今党史学研究往往不能摆脱旧有模式,局限于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等领域的研究,虽然党史研究的面逐步扩大。然总给人一种拘泥于旧俗之感。周一平的这本著作以…  相似文献   

12.
对鲁迅而言,民国历史是他记忆版图上最鲜活的区域。鲁迅对民前奴隶处境的记忆,对民初成为自由人之欢欣的回味,对民国成立后民众耽缅于欢庆之危险的警醒,构成了他民国书写的具体内涵。通过对示众看客、变戏法般的历史、烈士荒坟等意象和场景的描写,通过对孙中山、章太炎等民国史著名人物的品评,鲁迅对某些历史伦理作了深刻质疑,并创设了自己的民国史书写方式。这一切都无不显示了思想家鲁迅的独特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共党史专家兼领导者,胡乔木对中共党史学科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中的遭遇有太多的思考。这种思考,带来他治史理念的新变化。针对文化大革命中党史学遭到的破坏,胡乔木科学论证了历史与政治的关系;提出了党史研究要坚持科学性、四面八方、历史主义、学术价值与阅读价值相统一的原则;晚年他还特别强调对中共党史研究要坚持以史实叙史,以及历史要分析等科学的研究方法。他的这些新思考,为中共党史学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拨乱反正作出了贡献,促进了中共党史研究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1984年10月,在"文化大革命"之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李大钊学术讨论会汇集了学界许多知名学者,开启了李大钊研究新的征程。从此,李大钊文献整理有了新进展,研究论文、专著大批涌现,推动了国际学术交流,对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成立起了促进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李新、彭明、张静如诸先辈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李芳柏是民国初期著名物理学家,是在中国介绍爱因斯坦相对论第一人,一生贡献颇多。李芳柏毕业于东京成城中学,而非广州成城中学。在东京学习的经历,使他结识了一批当时中国最优秀的青年才俊,吸收了最前沿的西方科学文明,为他一生的成就垫下了最坚实的基础。在中国现代知识转型及社会大变迁的历史背景下,对包括李芳柏在内的民国潮籍学人的研究,将有助于丰富对民国知识分子的研究,深化国史框架下地方社会发展变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胡钟达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世界古代史专家,生前曾任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会长。他在世界古代史、古代社会经济形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学界所公认的。不仅如此,他还曾涉足蒙古史研究,尽管其明代蒙古史领域发表的论著数量有限,但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胡钟达先生逝世五周年之际,我们讨论他在明代蒙古史领域的建树,以表达对先生的怀念。  相似文献   

17.
边疆史研究是中国史学中的一个传统学科。过去10年里,国内学界在晚清西南边疆史、西北边疆史、东北和北部边疆史研究领域多有一些新的探索,并出版了一些综合性研究著作,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并且,边疆史的研究还呈现愈来愈受重视之势。但另一方面,为推动晚清边疆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尚有待在以下两方面继续努力:一是加强跨学科的协同研究;二是加强对晚清边疆史在整个中国边疆史中重要性和独特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顾颉刚是民国史学界"古史辨"运动的主要开创者,他不仅引领了历史学界的学术思潮,其疑古辨伪的精神也启迪了美术史学界对古代画学文献的考证风气。此外,他还培养了在美术史领域更具影响力的另一位史学大家——童书业。  相似文献   

19.
为准确评估当代中国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界不能忽视于光远先生的贡献。教育学界理当表达对这位学者的感念之情。他对当代中国教育学有三大贡献:在思想上,他对改革开放后教育学界具有重大的启蒙意义;在理论上,他展示了一种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构方式,提出了他对若干教育(学)问题的独特思考,引发了有价值的问题;在实践上,他积极推动教育学的建设和传播。  相似文献   

20.
宗廷虎先生从事修辞学教学和研究近50年,在学术道路上长期潜心钻研、孜孜以求,取得学界公认的累累硕果.他的著作和文章内容涉及修辞学理论、修辞学研究方法、修辞学史、修辞现象研究、修辞应用实践等诸多领域,为当代修辞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从"修辞理论的独特建树"、"修辞学史的巨大贡献"、"修辞实践的骄人成就"[3]三个方面对宗廷虎先生的修辞学研究作了一个轮廓性的概括和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