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2012,(23):11
桂杰、陈亚聪在2012年7月26日《中国青年报》撰文指出:大学校长能否放弃教学科研,专心从事高校管理?之前,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退出该校"学术委员会";湖南大学校长赵跃宇承诺在任期间"不申报新科研课题,不新带研究生"。近日,北京师范大学新任校长董奇在就职演讲中提出"不申报新科研课题、不招新的研究生、不申报任何教学科研奖、  相似文献   

2.
徐敏 《上海教育》2011,(24):49-49
湖南大学校长赵跃宇,上任一个多月后正式宣布,“在校长任期内,不申报新科研课题,不新带研究生”,此举在高教界引起广泛关注。赵校长的“两不”承诺,引来不同的声音,有人说:“‘985’高校,研究型大学,校长怎能不带头搞科研?”“不搞业务的校长会是好校长?”但笔者要为赵校长叫好,也十分感佩他能作出如此决定,并“高调”地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3.
《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1):101-F0003
学校每年为寒假留校学生举办“新春团拜会”,师生一堂,其乐融融。图为赵跃宇校长为留校学生“发红包”。  相似文献   

4.
黄堃 《教育》2012,(26):60
近来国内一批大学相继换帅,有新任校长提出任校长期间不申报新课题、不新带研究生"两不"承诺,还有新任校长提出"四不",加上了不申报任何教学科研奖和个人不申报院士,这些承诺在中国大学校长权力屡屡越界干扰学术的大背景下赢得媒体一片叫好声。然而应该注意到,有些文章过于渲  相似文献   

5.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学校要想做好转型工作,一个"好"校长的引导是少不了的,某种意义上,一个好的领导者决定了一个学校未来的发展,高素质的校长往往可以使一个学校发展得更好,而一个能力不高的校长往往使学校未来的发展堪忧。通过对新时代、新的教育理念下校长应该如何做好学校管理工作进行探讨,为我国新时期的学校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刘谨 《河北教育》2007,(2):27-27
在学校校长与教师的关系中,由于双方看问题的关注点不同,经常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矛盾,而一旦隔阂加剧,教师往往会不支持校长的工作,校长的执行力就会大大降低.此时校长如果一意孤行,实施"打压",只会使自己成为"孤家寡人";而如果软弱妥协,没有原则,则校长也不再会"校长"了.我的体会是在换位思考和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和教师进行沟通,学会折中,致力于双赢,校长就会取得教师的信任和支持.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来自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校长一般被称为传统型校长,来自高等教育系统外部的校长通常被称为非传统型校长.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变迁、美国大学校长角色的嬗变、传统型校长候选人的缩减以及大学校长遴选过程中猎头公司的引入,促进了美国非传统型校长的兴起和发展.美国非传统型校长具有解决问题的新视角、强烈的改革意愿、出色的筹资能力及高超的政治能力等优势,但也存在大学文化不适应和大学教师不认同等问题.在新形势下,我国应回归校长角色定位,制定能力本位的大学校长遴选标准;创新校长领导概念,发挥集体领导作用;拓展大学校长来源渠道,创建校长人才市场;继续完善遴选机制,优化大学校长选任制度.  相似文献   

8.
一所学校新换了校长,新校长之重,仿佛一台电脑新换了"内存".新内存与电脑是否兼容,通过一段时间的调试便知;新校长监管能否生威,通过月余的践行便知.  相似文献   

9.
校长的身份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校长不只是"圈里"的家,而且还是"圈外"的家.校长是个"家",是个"圈里圈外"的家.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际教育测评项目的开展,校长效能评价在提升学生成绩和校长效能上的积极作用受到国外教育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的重视,校长效能评价的"校长支持"功能彰显,并日益成为国外校长效能评价的核心功能.研究发现,当前国外校长效能评价存在三个基本问题,成为校长效能评价争议的焦点,分别是:校长效能评价以"学生成果"为标准的问题;校长效能...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先生一生创办和管理过多所学校,在其办学期间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学校管理思想,其中包括重视校长职责、一流教育家的"两种要素"、新教育的"新学校、新教员、新课程"思想、学生自治、勤俭办学以及注重与社会的沟通等重要内容。深入研究陶行知的校长观,进而从校长要加强自身领导力的修炼、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引领教育科研的提升三个方面对陶行知校长观进行再认识,对当前做好学校的管理工作、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重构农村校长培训体系是"十一五"期间辽宁大连市为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新型农村校长培训体系以市级培训机构的专业引领为先导,以两级联动为核心,以建立培训者联合体和项目管理体系为主要特征,通过"合作式"、"联合式"、"打样式"、"展示型"等多种实施策略,实现培训效益的最大化。在重构过程中,新体系与原体制间的矛盾为"十二五"进一步完善两级联动的体制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面对新课改的大潮,信息社会知识的更新换代,校长角色在发生着改变:从传统型校长向学者型校长转变.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笔者认为学者型校长,应把握好"四个字",坚持一个"教"字,抓紧一个"学"字,注重一个"研"字,体现一个"新"字.  相似文献   

14.
我国校长培训不仅存在实践误区,也存在理论困境。校长培训工作要更加适应学校管理实践的需要,不仅提高培训的长效性,更要加强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基于校长资本积累的个性化校长培训理论的提出及这种理论在北京市郊区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研修项目中的运用,积累了初步的实践经验:基于参训校长学习需求,聚焦学校发展问题解决,不断完善个性化培训方案;强化专业学习,建构"从培训到研修"的长效机制;构建以"共同体"为依托,以"案例"为载体的反思型校长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在校长与教育主管部门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当双方的目标不完全相同或信息不对称时,就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解决委托代理问题需要实施有效的校长激励策略.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校长的合法收入,满足其合理的物质需要"、"落实校长的办学自主权,满足其合理的成就需要"来激发校长的积极行为;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强聘任校长的程序法建设,从源头上降低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适当延长校长任期,有效抑制校长短期行为"、"建立落实有效的监督机制,杜绝校长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来约束校长的机会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16.
文章根据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结合新形 势和校长办公室工作实际,分析校长办公室构建学习型组织 的现实需要,阐述学习型组织的内涵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 出校长办公室创建学习型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孙世杰 《河北教育》2010,(11):29-29
【案例一】 老校长退了,新来的年轻校长血气方刚。“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第一把必就对准了学校的管理削度。他对学校原来的各项制度都不满意,专门组织班子,重新编订了繁细的管理制度200余个。施行“重典严管”。有的干部有意见,新校长便在会上讲:“不要拿‘以前’说事,要多说‘现在’。不是要新校长适痘你们,  相似文献   

18.
校长的个人经历和时代特征对其为人行事风格有很大影响,同时,校长的这些特征对一个大学风格和传统的形成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在"一流大学"的形成中,校长的哪些特质,起到了重要作用呢?通过历史个案研究,把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中对"校长"的研究,放入更广阔的时代大背景中来进行解析.以清华大学历史上两位有重要影响力的校长个案,透视"学者型校长"梅贻琦和"政治家型校长"蒋南翔的个人经历、所处时代的特征,分析与其实践成就间的关系,试图发现校长在"一流大学"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一些根本性和独特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校长专业化发展是校长从“教育者“成为“教育家“的过程,校长专业化主要体现在观念新、行动实、善反思.  相似文献   

20.
徐世贵 《辽宁教育》2013,(2X):35-36
<正>教育为本,质量为魂,抓办学质量是校长的天职。一个不重视教学的校长是一个外行的校长;一个不抓教学的校长是不务正业的校长;一个不懂教学的校长是一个不合格的校长。那么,校长怎样才能抓好办学质量?校长怎样才算是一个内行和合格的校长?这就涉及校长的教学领导力问题。一、教学领导力是校长的核心能力笔者认为,有四个问题都聚焦在"校长的教学领导力"这个主要矛盾上。一是笔者自己当校长时,乃至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