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司法腐败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司法腐败的产生受到外部因素及内部机制的共同影响。遏制司法腐败,必须内外兼治,积极推进对现行司法体制的改革;强化和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司法系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提高司法队伍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2.
在特定的时空关系中,司法腐败受到司法体制不当的影响即司法权的异化的影响,所以司法腐败不仅仅是司法机关、司法人员出于故意,违反法律、法规、司法职业纪律、司法道德,损害司法关系或者司法权的行为.现今中国的司法腐败一定意义上是一个宪政问题.遏制司法腐败不但应理顺司法体制,而且要提高立法质量.  相似文献   

3.
张保来 《天中学刊》2000,15(3):32-36
司法腐败是当今危害最烈的腐败现象之一,其滋生、蔓延的根源是司法权力的失控和滥用。要根治司法腐败,必须改现行司法体制,合理配置司法权力;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司法权力的监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司法人员的思想素质和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4.
司法腐败与法官自身素质有一定的联系。诱发司法腐败的法官因素主要在于法官专业素质低、道德品质差以及现代司法理念缺乏。产生这些因素的原因包括法官准入制度存在缺陷,法官教育培训制度存在问题,法官的职业保障制度存在弊端。因此,应严格法官选任条件,规范法官选任程序,加强法官教育培训,健全法官职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内容,改革审判体制,追究错案责任人的责任,遏制司法腐败的蔓延,是克服司法不公,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根治司法腐败以"重拳出击"、"编织严密制度之网"使腐败分子"不敢犯"、"不能犯"的方法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但这还远远不够,因为如果人的素质低下,"重拳"之下,仍会有"勇夫",再好的法律也是一纸空文,再严的制度也会被钻空子.治理司法腐败,应在司法者素质教育上下功夫,建立司法者的"人格防线",以有效的素质教育,培养正义之师.这是根治司法腐败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浅议司法公正与司法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活动是一种国家活动,它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具有独立性、中立性、公正性、终局性等显著特点,并由国家规范其活动制度.文章从改革司法体制弊端、清除司法腐败和建设高素质法官队伍等几个方面,简要提出进行司法改革,实现司法的公正.  相似文献   

8.
腐败是社会的毒瘤。经济司法腐败的危害尤甚。该文从经济司法腐败的涵义入手,列举了经济司法腐败的表现,剖析经济司法腐败的成因,并就此提出了一些根治之策。  相似文献   

9.
遏制司法腐败与实现司法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腐败是妨碍司法公正的最严重因素,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司法腐败属于权力腐败,其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制度本身的原因,也有来源于化、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因此,预防和控制司法腐败需要采取多种对策,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0.
困扰中国司法独立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独立作为一项公理性法治原则,在许多国家已经制度化了。在我们大力倡导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司法独立便是一个首当其冲、不可回避的问题。司法独立是克服司法腐败、实现司法公正的前提条件。但由于历史、文化传统、体制等各种原因我们的司法独立实践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司法是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然而就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司法腐败现象层出不穷,格外引人注目。虽然思想政治工作,司法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做了不少。而问题的真正原因在于缺乏非常科学的、有效的司法体制来预防和惩治司法领域中的腐败现象的发生。目前司法体制中主要存在司法不独立于行政、司法权力内部的行政化设置等等,目前司法体制改革应当从这几方面深化。  相似文献   

12.
根治司法腐败是国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尽管司法机关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效果仍不能令人满意.究其原因,在于没有找准司法腐败的根源.我国司法腐败的根源是法律和司法制度本身的漏洞与缺陷,主要是法律赋予司法人员过大的自由裁量权、法律本身的缺漏、处罚的不对称及对司法监督的乏力等.根治司法腐败必须更新立法观念,以精确量刑原则指导法律的制定与修改,构建及时弥补疏漏的机制,建立有效的司法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3.
法官素质低下,严重制约着司法独立的进程和审判方式的改革,成为导致司法腐败的症结之一,也影响着法官权威的树立和公众法治信仰的生成。提高法官素质成为推进司法改革的当务之急。治本之策应从改革现有的法官制度入手,建立一个有利于法官自律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从新制度主义理论的角度看来,司法腐败是基于激励机制的扭曲、机会结构的畸形发展和约束结构的软化等制度性原因所造成。司法独立的内涵很丰富,但是在制度架构上包括法院独立、法官独立、审级独立三个方面。司法独立对于形成司法腐败的机会结构缺陷有较好的矫正作用,但是对于激励机制和约束结构等方面的制度缺陷的匡正作用并不是很明显,因此司法独立对于遏制司法腐败具有一定作用,但是其作用也不能高估。  相似文献   

15.
法官不作为有拖延办案、发现罪行不移送、不报告、不遵守程序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其原因主要是司法腐败,司法权不独立、司法行政化,以及民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官的专业素质缺乏。要改革目前的法院行政管理模式,法院经费由中央财政统一管理;法官的不作为给当事人造成严重损失时,由法院、法官协会先予赔付当事人,进而再追究法官的相应责任;要加强民众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官素质。  相似文献   

16.
根治司法腐败是国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尽管司法机关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效果仍不能令人满意。究其原因,在于没有找准司法腐败的根源。我国司法腐败的根源是法律和司法制度本身的漏洞与缺陷.主要是法律赋予司法人员过大的自由裁量权、法律本身的缺漏、处罚的不对称及对司法监督的乏力等。根治司法腐败必须更新立法观念,以精确量刑原则指导法律的制定与修改,构建及时弥补疏漏的机制.建立有效的司法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司法腐败现象,人大采取个案监督的方式。然而围绕人大个案监督的合宪性,学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本文中笔者主要从司法腐败的成因、人大不适宜个案监督、司法独立的宪法原则以及如何有效遏制司法腐败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论司法腐败     
司法腐败与司法公正背道而驰,有着莫大的社会危害性,遏制司法腐败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司法腐败的产生既有个人原因,也有复杂的社会原因,应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吏在中国古代司法运作中不可或缺,但大多素质低下,贪酷成习,自身存在着很大弊端。“吏弊”对古代司法腐败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中国古代司法实践中“吏弊”久禁不止的原因、表现,以及官员们总结的防范经验有必要进行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20.
炎白在《比较法研究》2002年第2期中撰文指出,近些年来,全社会范围内对“司法腐败”痛加鞭挞。但是,如果我们深入考察分析这些年来的许多“司法腐败”现象及其成因,那么我们就很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个疑问,即“真的是司法腐败吗?”事实上,透过所谓“司法腐败”的各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