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中国教工》2014,(10):18-18
近几年,即时通信工具异军突起蓉仅微信就有6亿多用户。刷微信、看公众号、逛“朋友圈”,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新元素。然而,信息大潮激荡下,也有暗流涌动;情感交汇之中,也有机心暗藏。各类微信谣言中,政治谣言尤须警惕。  相似文献   

2.
<正>一眨眼,2017已过去了一大半。这期间,朋友圈谣言还是时常出现,而且还多了一种新的传播形式,就是用视频来传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上半年的十大朋友圈谣言吧!1.表情包是日本人发明的,使用要付款谣言:使用表情包需要付款。真相:谣言中所说的表情,其实统称为表情符号,俗称"Emoji",词义来自日语中的绘文字。最初的"Emoji"表情确实是由日本人发明的:是由一个叫栗田穰崇的日本人在20世纪90年代末发明的。但它早已被纳入国际非营利机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各种网络平台不断涌现。微信在便利朋友之间分享信息的同时,也成了谣言传播的温床。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公众自媒体时代,一个不负责任的谣言,很容易成为引发社会恐慌的爆发点。为了有效遏制微信谣言,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微信谣言的特点,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给微信"普法";提高社会信任度;加强公众媒体影响力;加强地方政府的监督干预能力。以此维护健康的微信环境。  相似文献   

4.
《河西学院学报》2016,(3):91-94
微信阅读已成为人们新的生活方式,微信读诗渐渐成为诗歌爱好者新的阅读方式,微信再一次改变了我们对于古典诗词的阅读习惯。在移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微信以基于"朋友圈"强关系封闭圈式的精准传播、微信公众平台号的自由订阅、沟通模式的重大变革等优势,推动古典诗词融入现代化的快节奏生活,让人们在喧嚣忙碌的间隙找到一块属于自己的宁静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采用跟踪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对比分析大学生在人人网、微信朋友圈内的自我表露情况及特点,包括表露的倾向性、主题、目的、心理预期等,得出以下结论:与人人网相比,样本在微信朋友圈内更少展现负面形象;社会自我是大学生在人人网、微信朋友圈内进行自我表露的主要形态;微信朋友圈中精神自我的展示更加明显;"强关系"理论下,微信朋友圈比人人网更黏合。  相似文献   

6.
谣言终结者     
常刷微信朋友圈或QQ空间的你一定见过这样的帖子:"不要再吃这个菜了!因为它100%致癌!""赶快把这个扔掉,好多人都在用,但是很致命!"……这些帖子没少被你的老爸老妈、七大姑八大姨转发过吧,甚至当成是"醒世恒言",时不时拿出来和你苦口婆心一番。"我和他们说过,那些帖子大部分都是谣言,但他们完全听不进去。有时候我妈还根据微信里提醒的内容改变家里的饮食,并认真地表示微信上说的肯定对。"西西无奈地说。唉,这么多来路不明的信息,咱们可不能不明就里地就跟着信了呀。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逐个揭穿那些谣言吧!  相似文献   

7.
1月25日晚上8点45分左右,真正的商业广告在朋友圈出现了。但是,谁也说不好微信广告的首位客户是谁。因为,不同的人,在微信朋友圈上看到了不同的品牌——"可口可乐"、"Vivo智能手机"或者"宝马中国"。还有一部分人,甚至什么广告也没看到。在朋友圈上看到了什么,甚至成为人们自我调侃的一种新方式。没有刷出宝马广告的人,自嘲道:"看来我穷爆了这件事,已经惊动了系统后台。"  相似文献   

8.
微信已成为当前高校中产生和传播谣言的新媒介,表现出以人际传播为主要形态、内容具有隐秘性和封闭性、传播者通过加速信息传播以获取确定感、"意见领袖"传播空间不断延伸等特点。创新高校学生微信谣言的治理路径,可从完善微信谣言引导机制、健全微信谣言管理体系、推进信息公开的透明及时、重视微信谣言深层意蕴、加强对"意见领袖"的培养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点赞     
《初中生》2016,(34)
在微博或微信朋友圈点赞和被点赞已经司空见惯.出于欣赏,出于礼貌,为了应酬,为了…… 有一天,他在微信朋友圈发出一条微信:“朋友不幸住院了,好难过……” 刚发出,就有人给他“秒赞”了. 他问:“为什么点赞?”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人们将目光从PC客户端转移到手机客户端,众多APP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微信在众多即时通信软件中脱颖而出。微信朋友圈已经成为当下人际交往和自我展示的首选平台,它的即时性与无处不在性,让人们投入更多的注意与时间。通过分析朋友圈自我呈现现象,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媒介技术、自我监控的路径,探析如何在朋友圈更好地进行自我呈现,厘清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1.
<正>微信微资源,教学新助力。自媒体时代,网络课程资源无"微"不至。若能睿智取舍、匠心独运,此类课程微资源定能助推我们的教育教学不断实现质的飞跃。一、微信朋友圈,"圈"住资源皆是宝时事焦点,朋友圈火热速递。党的十九大报告刚发布,朋友圈就涌现各种关键词:新时代、新矛盾、新思想、新战略……"两会"期间,修宪、税改、监察体制改革、乡村振兴战略等各种议案纷纷亮相  相似文献   

12.
谣言粉碎机     
这不是演戏也不是玩笑,美国NASA于上周向全世界发出警告,宣称他们确认地球将于2014年12月16日至2014年12月22日的6天内,经历一个完全的黑暗时期。NASA负责人表示:由于前所未有的太阳风暴,届时太阳系中被掀起的灰尘与天体残片将阻挡太阳超过90%的光线,导致我们地球在这6天时间里面完全看不到太阳。这段话在微信朋友圈里已经广泛传播,而恼火的是,居然有人还真信了!对此,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表示:这当然是胡扯,对于编造此类弱智谣言的人应该遭受到强烈谴责。  相似文献   

13.
正聊天、交友、晒照片、晒动态……微信只有这些功能?即将大学毕业的程慧说:"当然不是。"她利用微信寻找招聘信息,也在朋友圈发过自己的求职意愿。"我公司近期需要数名培训师,有经验者优先,薪资面议,长期合作,欢迎推荐。"最近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王琦就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上发布这样一条招聘信  相似文献   

14.
<正>世上本没有末日,传谣的人多了,也便成了末日。——题记在这个喧嚣纷乱的尘世中,在这个争名夺利的名利场上,我们常常因无知而被谣言的乌云蒙蔽了双眼。谣言止于智者。我们要提高辨别意识,善于开动脑筋,坚决对谣言说"不"。我们要有一双明辨真伪的眼,不信谣言。古有"三人成虎"的故事,今有谣言、代购和鸡汤的"微信三宝"。由此可见,谣言从未远离我们的生活,它是真相面前的轻纱,永远迷惑着我们的双眼。世界  相似文献   

15.
<正>一天,在微信朋友圈里,我发了一条大致如下的消息:虽然我知道我爸加了我的微信,但是我没想到他真的会每条朋友圈信息都看,直到昨天我爸感慨:"柿子树都长那么高了……"我反应过来时(我发了条自家院里的柿子树的微信),有一种想迅速拉黑他的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6,(A5):191-192
微信营销越发普遍,在微商行业蓬勃发展过程中,也会伴随一系列市场营销问题。如在朋友圈里蛮力刷屏给朋友带来视觉困扰,朋友圈购物引起的信任危机,部分微信代理商串货、倾销、质量差、假冒伪劣及三无产品的大量涌现,消费者消费权益得不到有效保证等问题。建立微商实体售后服务店就是针对产品的售后服务及帮助顾客对微信朋友圈内购买到产品进行真假的鉴别,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17.
<正>主题情境探究教学是在情境教学基础上,基于同一话题在探究中推进课堂教学的模式。苏格拉底说:"不经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这句话何以正确?如果要反省人生该如何入手?反省之后的人生又该如何定位?许多人的一天从"朋友圈"开始到"朋友圈"结束,他们在QQ、人人、微信等各种网络朋友圈里,坐观风云再起,笑看人生百态。当然,学生也不例外,年轻一代从来都是新鲜事物的追随者,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信由于其在线交流的迅捷性,尤其是朋友圈社交功能的私人定制化保证了个人社交的相对隐私、安全,受到大学生群体的青睐。在微信特有的信息传播模式下,微信朋友圈的社交"圈层化"、舆论场中心弱化、信息传播面聚焦化、成员关系稳定化等特征得到不断巩固和加强,而在朋友圈"碎片化、去中心化"的网络环境下,"舆情安全阈值"的界定与监控逐渐模糊与淡化,这给高校的网络舆情安全带来新的隐患。因此,首先剖析了微信朋友圈中悄然进行的三大变化及其对高校舆情管理工作构成的挑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导致变化的微信朋友圈特殊的网络信息传播模式,并基于此,提出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应对策略,即从源头、传播路径、舆情环境、信息分流等四大要素入手来实现舆情的有效研判、监管、处理、引导。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随机调查了滁州学院156名开通微信帐号的在校大学生。研究发现,朋友圈发表文字是大学生微信自我呈现主要方式,且女大学生比男生表现出更多的热情,并且可分为日志类和非日志类两大类型;"晒照片"也是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呈现自我的一种较为普遍形式,且女生比男生更加热衷。微信朋友圈中的"赞"和"评论"是个体与他人对话互动的主要方式,"求转""求赞"则是提高朋友圈被认可度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0.
蔡虹  张宏亮  张嘉 《海外英语》2020,(6):179-180
随着互联网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社交软件的使用行列,几乎拥有智能手机的人们,都安装了微信APP.大学生使用微信则更为普遍,人手至少一部手机,使用一至两个微信账号.笔者试将微信引入财经职业英语教学中,通过微信的服务号、订阅号、小程序、朋友圈、群消息等功能,探讨财经职业英语教学中引入微信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