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伟 《教育文汇》2014,(10):21-21
最近在报上看到一则笑话:某校历史考试有一道选择题:“黄花岗起义第一枪是谁开的?A、宋教仁B、孙中山C、黄兴D、徐锡麟”。考生想了想,选c。第二题:“黄花岗起义第二枪是谁开的?ABCD选项同第一题”。考生傻了,就选B口巴!第三题:“黄花岗起义第三枪是谁开的?ABCD选项同第一题”。  相似文献   

2.
数列之题根     
编者按 "题根研究"由本刊常务编委、特级教师万尔遐先生首创,他总结了几十年的教学经验,梦想着找出汪洋题海中的根,重新掀起教与学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3.
应聘秘诀     
一文物商店聘请一名售货员。第一位青年去应聘,经理从地上捡起一根枯草茎,问:“知道这是什么吗?”“一根草。”“发挥一下想像再回答。”青年想了一下,说:“一根枯草。”他落聘了。第二位青年去应聘,经理用了同样的方法。当他回答了“一根草”以后,经理也叫他发挥一下想像再回答。他想了一下,说:“一根牙签。”经理面露喜色,说:“好!能不能再发挥一下想像?”青年没辙了,于是他也落聘了。第三位青年去了。经理又叫他再发挥一下想像。他想了一下,说:“这是拿破仑用过的一根牙签。”经理说:“你明天就来上班吧!”(卫娟推荐)应聘秘诀@寒昱…  相似文献   

4.
下午放学后,儿子告诉我:明天他和班上的另外两个同学将参加学校办的“爱我中华”知识竞赛,老师要求他今天晚上要把有关内容熟记。为此,晚上我还特意为儿子进行了模拟测试,见他对答如流,我心中充满了希望,相信他明天一定能胜出。第二天下午放学,在回家的路上,我焦急地问儿子:“今天知识竞赛,你获奖了没有?答对了几道题?”儿子爽快地说:“答对了!”我追问道:“答对了几题?”儿子说:“三题,不是,两题。”我又问:“是三题还是两题?”儿子想了想说:“好像是两题。”我见儿子答话含糊,就严肃地说:“到底答对了几道题?”这时,儿子小声地说:“是两题…  相似文献   

5.
“嗵嗵嗵!”一根了不起的木棍,敲开了老木匠家的门,对老木匠说:“我是一根了不起的木棍,我要在世界上干一番了不起的大事,求求你,把我做成一件挺威风、最神气的东西吧!”“你认为什么东西挺威风、最神气呢?”老木匠问。了不起的木棍想了想,说:“把我做成一杆枪吧。”  相似文献   

6.
一周后,老地方。王强对赛诸葛说:这次咱们怎么个比法?”赛诸葛两眼一瞪:嘿!你这小子,我看你还想抢我的饭碗。这样,我再出道题给你算,如果你算对了,我请你吃一根冰棒。”王强问:如果我算错了呢?”“如果你算错了,你得请我吃两根冰棒!你干不干?”赛诸葛对王强说。“干!”王强说,我们一言为定。”“你好好看着!”只见赛诸葛从包裹里拿出三个盒子,我这里有三个外形完全相同的盒子,每个盒子中都放两个球。其中一个盒子里放的是两个白球、一个盒子里放的是两个黑球、一个盒子里放的是一个白球与一个黑球。盒子外面又都贴有一张标签,标明‘白白’‘…  相似文献   

7.
测试     
今天,老师发了一张测试卷,卷子刚发下来老师就郑重地跟大家讲要求:“请同学们注意两点,一、一定要按题的要求去做;二、只给5分钟时间,两面都有题。”全班哗然,“这么短时间,怎么能写完呢?”唉!还是快点儿写吧!只见第一题的要求是先读一遍所有题的要求,我想时间这么短,哪还来得及呀!于是我赶紧一道题一道题地抓紧时间写,谁知我刚写完第四道题就收卷了。大家都说:“时间也太少了,我们也没答完呀!”可是,老师还是把卷收上去了。收完卷,老师让苏晓涵把做题的要求从第1题读到最后一题,当读到第12题时,同学们全傻了,原来12题的要求是只做第2题和第…  相似文献   

8.
一次教学生词“card”。生词“card”只比以前学过的单词“car”多了一个字母“d”。我想,怎样能让学生很快把两个单词建立联系,既而牢牢记住它们的拼写和含义?于是,我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来轻松一下。我给你们出个脑筋急转弯吧!”学生十分兴奋。我像“幸运52”节目中的主持人李咏一样,向他们一边伸出拳头,一边说:“请听第一题!Number One!”一些学生也向我伸出两只手指大喊:“Yeah!”“怎样在一秒钟内把冰变成水?”这是个热身题。有的学生喊不知道,有的学生说出了答案:“把冰前的两点去掉。”接下来,我又出了第二题:“我在一秒钟内把…  相似文献   

9.
毕亢 《班主任》2013,(6):55-55
一个午后—— “毕亢,来看看这道题还有没有其他解法?”“吴姐,还有您想不出来的题啊?”“怎么跟你们老师说话呢?这么没大没小的!”“没事,这是我的小朋友,我们是忘年交!”……毕业多年后,我曾问过“吴姐”为什么允许学生这么称呼自己,她说:“真正的尊重是要放在心里的,嘴上说‘老师好’心里却在骂你那不是尊重。我宁可学生嘴上没大没小,只要心里敬我就行了。”我说:“吴姐,在我心里您永远是我的老师!”  相似文献   

10.
今天上课时,我针对昨天晚上的作业“小猫钓鱼”进行讲评。这道题是这样的:题中首先出示了一幅小猫钓鱼的情境图,小花猫说:“我钓了8条鱼。”小白猫说:“哈哈!瞧我都钓了4个8条了!”小黑猫说:“我钓的比小白猫少8条……”在讲评的时候,我是这样讲的:要求小黑猫钓了多少条鱼,要找准和小黑猫有关的信息:“我钓的比小白猫少8条……”,比小白猫少8条就是比32少8条,用32-8=24(条)。当我讲完这一题时,一名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想的和你不一样。”我一看,是平时学习较差的一名学生。我以为是他又在捣蛋,刚想让他坐下,又一想,也许他真的有别的…  相似文献   

11.
古天乐沉默寡言,想套出他的绝密可不容易!不过你大概不知道,他曾经十分难得的做过一套“自白题”,回答了20个麻辣绝密问题,绝对值得你“收藏”喔!  相似文献   

12.
在语段复习教学过程中 ,我们认为 ,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教授给学生 :一、读准题根 ,仔细辨认1.关键名词无论哪种类型的语段阅读题 ,都有关键的名词作题根 ,这个名词题根 ,是阅读语段回答问题的方向标和指示灯。如 :(1)从剪裁的角度看 ,第2自然段是写。(2)对文段大意概括错误的一项是()例(1)的题根是“剪裁”而非“取材” ,例(2)的题根是“错误”而非“正确”。读题时如不仔细辨认 ,则会造成张冠李戴的失误。2.关键副词有些阅读题 ,要求的是“否定判断” ;有些阅读题 ,要求的是“是中求最”。对此 ,应敏锐地注意题中的…  相似文献   

13.
罗军 《考试》1998,(Z1)
要想拟出好的标题,首先要掌握标题的基本要求。 (一)文题相符这是“自拟题目”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文不对题,那么即使标题拟得形象、生动、吸引人,也毫无意义。对于供料议论文来说。“文题相符”,一是要求标题必须紧扣所供给材料,抓住关键,审清要求。准确地概括或揭示文章的内容。如1997年高考大作文,佳题《助人即助己》、《奉献才会得到爱》、《切莫“悄悄走开”》,均找出了材料之间的联系,从两则材料的结合上准确立意拟题。而失误题《雷锋在中国真的远去了吗?——看“小新送小牧上学”有感》、《“悄悄走开”者,戒!——读“材料3”有感》,都置要求于不顾,离材万里。二是要符  相似文献   

14.
敬爱的《高中数理化》的叔叔阿姨,你们好!我是一名高一的学生,今年是我第一次订《高中数理化》,当我从书刊目录上看到《高中数理化》这个刊名时,我想到舅舅曾经向我推荐过,于是铁了心订了!但心中仍有疑惑:高中数理化,我还只上高一读得懂吗?我在焦急中等待.最后刊物到我手上,但不是我所想象的那样——高中所有的内容合在一起,而是分开了高一、高二、高三各个年级出的,这让我有种很庆幸的感觉,后来才知道,原来你们也是今年才改版的,这就让我更为庆幸,谁让我撞上了个好时机呢!我特别喜欢“题根研究”这个栏目,很有创意,只是觉得“题根”中的“一变”、“二变”中例子举得少了些.月刊十分的同步,这对我的学习来说真是一场及时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一根鱼刺     
中午吃糖醋鱼的时候,妈妈叫我细嚼慢咽,小心鱼刺。一会儿,我吐出了一根“Y”形的鱼刺,正准备把它扔掉,妈妈忙说:“别急,仔细看看,它像什么?”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像字母Y!”妈妈接着问:“还像什么?”“像小脚丫的丫!”妈妈又追问:“还像什么?”我想了想说:“像衣衩!”“真不错,我觉得它还像别的东西,你说呢?”妈妈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我。我把鱼刺倒过来一看,高兴地叫起来:“像扫地的笤帚,还像一根树枝!”看着妈妈  相似文献   

16.
点三:春游     
《辅导员》2002,(8)
中国青年报载(原题:学生:我想春游校方:出事谁负责)近日,重庆市江北区16中的教学楼墙上,贴上了一张“小字报”,内容为:“老师,我们想春游。拜托!”落款  相似文献   

17.
今天上课讲到这样一道应用题: 我县去年小麦产量为40万吨,今年比去年减产一成。今年我县的小麦产量大约多少吨? 这道题的解题过程倒也没有什么问题,孩子们都能做出来。可是做完题以后,一个小家伙的提问引发了我的思考。“老师,这道题出错了。”“错了!哪儿错了?”“我觉得应该是‘今年比去年增产一成’!去年应  相似文献   

18.
今天的早餐是面条。好香啊!让人垂涎(xian)欲滴。我使劲咽了咽口水,迫不及待地想大吃一顿。“哎哟,烫死了!”我才夹起一筷子面条塞进嘴里,就被烫得大叫起来。妈妈心疼地说:“慢慢吃,别着急呀!”然后用筷子夹起几根面条,不停地上下晃动着,想让面条快点变凉。爸爸笑着  相似文献   

19.
“他呀,上课东张西望,下了课不好好做作业,真是讨厌!”“他,思维慢,一道题教了六七遍也不会,谁教到他谁倒霉!”“他,不去惹事就好了!”……假如让我们谈谈对班中“差生”的印象,我想90%的教师都会这样说。也  相似文献   

20.
“起床了,起床了!”耳边传来妈妈那咋咋呼呼的声音。我睁开眼睛,看了看钟。天啊!才6点呀!“妈!你这么早叫我干嘛?今天是周末呀!”“周末怎么了?周末也要早起。”说完,妈妈一把掀开我的被子,连拍带拉地把我“叫”了起来。吃完早饭,才看了一会儿电视,妈妈那“咋呼”的声音又响起来了:“被子怎么叠的?像豆腐渣似的!重叠!”妈妈的话就是命令,我只好硬着头皮将被子再叠一次。下午,我和爸爸下棋,妈妈又叫了起来:“佳佳!”我吓了一跳,“作业怎么做的?十道题错了两题,还有,看看你写的字,家里的小狗写字也要比你好!你这样的作业还想下棋!”说完大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