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应然要求,学校法制教育是教育中学生知法、守法,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最有效途径。但是,当前中学生法制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完善中学生法制教育就必须优化素质教育理论,把法律素质作为重要的素质教育内容:完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加强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已较多运用到教学活动中,为常规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于加强中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培养中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中学生的法制观念,优化中学生的法律心理,使他们做到学法、懂法、知法、守法、用法,并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3.
法制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由于中学生的思想意识尚不成熟,经不住诱惑,往往容易走向犯罪道路。因此,法制教育在提高中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方面有着重大意义。中学法制教育的主要使命是对中学生进行宪法和主要法律的教育,培养中学生学会利用法律保护合法权利,明确作为社会成员必备的社会责任,了解公民应尽的义务,增强守法意识。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法制教育虽然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教育活动一样,发挥着自己独有的教育功能,但在对中学生进行守法与护法、权利与义务、民主与平等、民主与参与等意识渗透的同时,又发挥着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4.
守法的法治蕴义及其实现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法律秩序的建构仰赖公民守法。但守法不仅仅是履行法定义务,它还应该包括对他人合法权益的尊重和法律权利的积极享用。公民守法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法律主体性意识的建构过程,是公民接受法律的过程。公民接受法律,既取决法律本身的数量和质量,也取决社会中介条件和社会法制环境,更取决公民的主体性意识的建构与弘扬。整合这些条件,才能使一个法律制度获得更大的社会认同、支持与信赖。  相似文献   

5.
论守法精神     
守法精神是法制运作的必要机制,是法治社会的灵魂和核心,是衡量法治环境优劣的基本尺度。守法精神包括服从法律、运用法律、信仰法律、批判法律四个方面的内涵。市场经济是守法精神生成的经济基础,民主政治是守法精神生成的政治基础,市民社会是守法精神生成的社会基础,理性文化是守法精神生成的文化基础。守法精神是创制良法的思想源泉、依法行政的思想保障、公正司法的思想基础、自觉守法的思想动力。  相似文献   

6.
当国家法律制度创建时,就意味着法律制度自身所内蕴的法权要求、追求的价值目标以及为社会主体设定的行为模式等应该转变为社会现实,而且也只有当这些应然要求转变为社会现实,法律制度才能是有效的。法律制度的有效性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与该国家公民的守法状况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因为法律制度高效实现离不开公民对法律的自觉遵守,而公民对法律的自觉遵守又是以公民的守法意识为主观心理基础。由此可见,公民的普遍守法既是法律制度高效实现的表现,也是法律制度高效实现的重要条件之一。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培养公民的自觉守法意识,以形成公民对法律的的普遍信仰和自觉遵守。  相似文献   

7.
●主题教学建议 1.关于教学准备的建议 在课堂教学之前,在“知法”层面,教师可指导学生搜集、了解社会生活中不同的行为规范,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父母所在单位的《员工守则》、道德规范、法律规范等,初步感知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在“守法”层面,教师可指导学生搜集、选取近期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查找并阅读相关法律条...  相似文献   

8.
为加强中学生法治教育有效性,促使他们从内心深处遵守法律、信仰法律,必须从中学生法律心理特点入手,培养学生法律责任感,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塑造,注重学生法律知识与法律行为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做到学法、遵法、守法、用法,将法律知识融入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9.
徐娇 《考试周刊》2014,(24):151-151
<正>初中学生即将达到刑事法定年龄的标准,对他们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迫在眉睫。老师在施教中要多渠道地教育他们,使他们的一言一行都符合法律条文,知道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法制的社会,在获取法律知识的同时,做知法守法的好学生,从而为社会培养具有法制意识的好公民。一、因材施教,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中学生还没到成熟期,是非观念、防范意识都很淡薄,遇事容易冲动,只求痛快,不计后果,所以中学有必要制定一些行为规范,约束他们的不当行为,指引他们养成良好和文明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已较多运用到教学活动中,为常规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于加强中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培养中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中学生的法制观念,优化中学生的法律心理,使他们做到学法、懂法、知法、守法、用法,并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一、精心设计课件,吸引学生注意力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制作、使用媒体不当,如屏幕切换太快、屏幕色彩、清晰度,背景设置、字号大小等问题,影响学生视线,经常会造成学生视觉疲劳、视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守法内涵的明确,分析中西方法律思想中关于守法条件的论述,阐明社会主体守法的主观条件。借鉴西方法律思想中的精华,继承我们优良的传统文化,来改善守法状况,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12.
守法是法律运行的关键环节,守法效益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法律运行效益的实现程度。从伦理学视角观测守法本身及其过程主要是为实现守法效益的最大化挖掘伦理化的资源,为守法本身及其过程的主体认知确立道德超越程式。在加强素质教育、强化法治化理念的宏观背景下,对大学生守法意识、守法行为的伦理化要求有一个从道德感知、认知、完善的体认过程,是从守法自在到守法自为,再到守法自由的升华过程,也是不断减少或杜绝守法的“非理性状态”,保持“感性自为状态”,达向“理性自觉状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我们知道学习法律知识是为了知法、守法和运用法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又要联系学生思想和行为,使学生把学到的法律知识用来指导行动。不但自觉遵守法律,而且还要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是我国政治领域的重要目标。本认为,现代社会是契约社会,现代法律是对契约关系的确认。因而,政治明的实质是用法律来规范政党、政府和公民的活动,所以,政治明的要求是政党、政府和公民守法。  相似文献   

15.
法治社会的根本特征是法律权威的至上性,树立法律权威是进行法治建设的决定性前提,树立法律权威须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以法治权,制约权力,二是以法济民,实现守法的自觉化。  相似文献   

16.
法律道德是维系社会存在和法律的底线,失去它就失去人们守法的心理基础,从而导致法律乃至整个社会价值系统的崩溃。法律道德价值取向在法律教育中居重要地位.成为维系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之根基。  相似文献   

17.
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依据 ,提出了守法道德化的涵义 ,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法律与道德的互动关系及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等方面 ,阐明了守法道德化合乎理论逻辑和时代发展逻辑 ,并根据道德品质形成的基本规律及守法的特点 ,提出了守法道德化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在对德育对象的司法保护上,应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二者不可偏废”的原则,克服“司法管理真空”状况。坚持守法的自觉性与强制性的统一、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两大基本特征。在司法保护上,我国法律赋予青少年的权利是广泛的,绝大部分人也是能自觉遵守的。考虑到青少年为非完全行为能力人,在刑法、民法中只是对年满14~18岁的青少年规定了有限的、相对意义的法律义务,只在其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的法定违法行为发生时才实施慎重的惩罚。我国对中学生的“义务”要求集中体现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之中。然而…  相似文献   

19.
论法制诚信     
法制诚信是一种不同于人格性诚信的制度性诚信,它是法治社会中组织社会生活的首要力量.法制诚信由立法诚信、司法诚信和守法诚信所构成.立法诚信包括立法过程方面的诚信与法律设计方面的诚信.司法诚信包括对法律忠诚及法律运用过程的公正(包括司法公正和执法公正).守法诚信则体现在公民真诚地认同法律、自觉地遵守法律和积极地使用法律上.  相似文献   

20.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校长只具有竞争意识、经济意识、市场意识、教学意识等还远远不够,还应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依法治教要求校长必须学法、守法和用法。只有通过学法,才能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才能增强法律意识,增强依法治教的自觉性,它是守法和用法的基础和前提。守法是社会主义法治的起码要求,对于校长而言,不仅要和普通群众一样在日常生活中守法,更必须在工作中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作为学校的负责人,校长必须在工作中运用法律去分析和处理问题,解决矛盾。依法治教也必然要求把学校管理纳入法治化的轨道。校长的学法、守法与用法直接体现在校长的日常管理活动之中,校长的各项工作必须符合法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