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伟娟 《考试周刊》2012,(64):30-30
作者利用语文课程提供的人文资源在帮助学生构筑思想体系和精神家园的过程中塑造学生美好的灵魂。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编排都有着较浓厚的夸张和虚构的色彩。夸张修辞格的运用能够充分地体现作者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理想,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增强作品的可读性,并且给读者带来美好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3.
青春是美好的,但对美好青春的求索却是艰辛,甚至痛苦的。本文作者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她以同龄人的特定视角,展示了当代大学生在追求美好青春中的各种心态,从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多角度分析了美的失落的原因,提出了塑造美好心灵,走出狭隘“自我”,勇敢地迎接成长道路上新的“斯芬克斯”的挑战,去寻回那份失落的美的诚挚期望。 无可奈何花落去……  相似文献   

4.
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工作,教育过程是师生共用活动的过程,美好的灵魂只有用美的心灵去塑造。所以说,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应采取情感教育,进行师生情感交流,以便达到教育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马治平先生的新作长篇小说《高考往事》中的主人公钟石生是一个在逆境中成长的艺术典型。作者在塑造这一形象时注重在逆境中刻画他的性格特征和美好品德,揭示了逆境能够磨练人的意志和品德,逆境出人才的哲理。钟石生形象在某些地方的描写中,也存在着前后矛盾的瑕疵。  相似文献   

6.
《沉没之鱼》中对陈璧璧和朱玛琳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突破了以往小说中的华裔形象。从叙述视角和人物话语表达方式角度对其展开研究,有助于了解小说中的华裔形象,更准确地理解作者构建华裔美好形象的意图。  相似文献   

7.
晁爱荣 《考试周刊》2011,(39):191-191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初中生是活泼好动、可塑性强的群体,如果生硬地向他们灌输德育教育,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作者就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将德育教育工作做到润物细无声,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学知识、长才干,树立远大理想、塑造美好心灵谈谈个人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古华是新时期文坛上一位卓有成就的小说家,他在作品中为我们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美好善良却命运悲惨;一类是有文化有见识且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另一类是改革型女性,作者在塑造这些人物时,最常用的是白描手法,其次坚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第三是通过必要的艺术氛围描写,达到泻染、烘托人物的命运和思想感情的目的,这些女性形象的成功塑造,是古华对新时期文学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路遥同志在他的优秀中篇小说《人生》中塑造了两个不同道德观念的女性——刘巧珍和黄亚萍。这两个性格迥异的艺术形象,引起读者的深思——什么样的女性值得赞美?作者通过这两个女性的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的立场、观点。即:提倡爱情的忠贞专一的共产主义道德。 刘巧珍是个对纯洁的爱情有着美好憧憬的农村姑娘。她外貌美、心灵美、行为更美。  相似文献   

10.
《挪威的森林》是一部男性话语的叙述作品,在其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和描述中体现了作者的女性观。以往的评论者往往忽视《森林》中男性话语霸权中的女性形象问题,忽略其美好的女性形象代表了男性对于女性角色的期待。而在直子和绿子的选择中所暴露了男性叙述者的男性中心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1.
“三言”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风姿独特、新颖的女性形象。作者热情地歌颂了她们不畏强权,反抗黑暗势力的压迫,大胆追求婚姻自主,自强自立,自信自爱,坚毅果敢地实现人生价值的美好品格。  相似文献   

12.
《怀抱鲜花的女人》是莫言在20世纪90年代初创作转型期的作品,在这篇小说中,作者用自己独特的生命感觉塑造了鲜花女人和军人王四两个人物形象,创造了鲜花和黑狗两个独特意象,构建了一个浪漫而诡异的语境,藉此阐释人性的美好和冲动,凸显人性与世俗的博弈。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心灵的事业,也是良心的事业。任何一个阶段的教育,不仅需要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而且要承担帮助学生铸就美好品德的任务。在小学阶段基础教育中,德育是重要的主题目标之一,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者以小学体育学科教学作为分析对象,谈谈如何渗透德育,帮助小学生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4.
《漫水》是王跃文乡土小说的代表作。小说中独特美好的乡土文化、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高超巧妙的叙事策略吸引了许多专家、学者对其进行探讨和研究,这些都与作者采用的方言写作策略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利用方言写作,作者不仅在小说中构建了幸福醇美的乡村世界,塑造了鲜活丰满的人物形象,也形成了朴实生动的叙事语言。当然,方言具有的地域性特点也给方言写作带来了难以避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作者发挥丰富的想象,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塑造故事形象,反映现实生活。小学语文课本中,安排了不少童话故事,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教师要带领小学生去挖掘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从而学习故事中的美好品质,透过语言去领悟故事的形象美。本文就将从童话教学的方法展开具体讨论。  相似文献   

16.
形象是内在精神气质的外化,外在表现形态的品位化。形象就是旗帜,形象就是标志。美好的学校形象是学校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塑造美好的学校形象既是创办名牌学校的需要,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塑造美好的质量形象是学校形象建设的关键。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有质量就是有作为;有作为,才能有地位。因此,黑河市第五小学从建校伊始,就把塑造学校美好形象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打响了以形象促发展的第一仗。  相似文献   

17.
《任氏传》是中唐沈既济的一部狐女美情小说。作者结合传奇和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以蕴含人性和神异性的女性为主体描写,塑造了一位既具有独立顽强个性,又具有传统美德的女性形象,狐女形象就任氏而发生了一次质的飞跃,"开后世赋予狐精以美好形象的风气"。  相似文献   

18.
舞蹈教育是艺术教育与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学生在舞蹈律动体验中可以感知更鲜活的生命之美,塑造美好善良的心灵,培养优雅大方的气质,练就强有力的体魄,实现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发展。舞蹈教育是实施德育、美育的必由之路,对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养、塑造人类美好心灵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又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黑骏马》是我国著名知青作家张承志的代表作。故事以民歌《钢嘎.哈拉》为线索,以辽阔壮美的草原为背景,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作者以严峻而抒情的笔调向我们诉说着美好爱情的失落和成长历程,感叹着命运的无常和世俗生活的沉重。  相似文献   

20.
在“三言”中冯梦龙塑造了一系列的美好妓女形象,可以说是在封建社会的一次突破,但是,冯梦龙毕竟还是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他的笔下,众多美好、善良的妓女形象最终逃不过悲剧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