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年意     
冯骥才 《小读者》2012,(1):51-52
年意一如春意或秋意.时深时浅时有时无。然而,春意是随同和风、绿色、花气和嗡嗡飞虫而来,秋意是乘载黄叶、凉雨、瑟瑟天气和凋残的风景而至。那么,年意呢?  相似文献   

2.
年意     
年意一如春意或秋意,时深时浅时有时无。然而,春意是随同和风、绿色、花气和嗡嗡飞虫而来,秋意是乘载着黄叶、凉雨、瑟瑟天气和凋残的风景而至,那么年意呢?  相似文献   

3.
年意     
年意一如春意或秋意,时深时浅时有时无.然而,春意是随同和风、绿色、花气和嗡嗡飞虫而来,秋意是乘载黄叶、凉雨、瑟瑟天气和凋残的风景而至.那么,年意呢?  相似文献   

4.
年意     
年意一如春意或秋意,时深时浅时有时无。然而,春意是随同和风、绿色、花气和嗡嗡飞虫而来,秋意是乘载黄叶、凉雨、瑟瑟天气和凋残的风景而至。那么,年意呢?  相似文献   

5.
年意     
不管一年里你有多少失落与遗憾、自艾自怨,但在大年三十晚上坐在摆满年夜饭的桌旁,必须笑容满面。年意一如春意或秋意,时深时浅时有时无。然而,春意是随同和风、绿色、花气和嗡嗡飞虫而来,秋意是乘载黄叶、凉雨、瑟瑟秋风和凋残的风景而至,那么年意呢?  相似文献   

6.
年意     
年意一如春意或秋意,时深时浅时有时无。然而,春意是随同和风、绿色、花气和嗡嗡飞虫而来,秋意是乘载黄叶、凉雨、瑟瑟秋风和凋残的风景而至,那么年意呢?年意不像节气那样——宇宙的规律、大自然的变化,都是外加给人的……它很奇妙!比如伏天挥汗时,你去看那张传统而著名的木版年画《大过新年》,画面上风趣地描绘着大年夜阖家欢聚的种种情景。你呢?最多只为这民俗的意蕴和稚拙的版味所吸引,并不被打动。但在腊月里,你  相似文献   

7.
秋风亭记     
《秋风亭记》所包蕴的“秋意”是无限的。作家沉郁、练达的笔力显示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和突出的民族特色。其深沉、执着的思考又显现出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忧患意识与改革意识。而当我们结束这篇粗陋的赏析时,桂子山玫瑰色的桂香,又频添一层纷飞的氤氲,使我们更深地陷入“秋意”之中。  相似文献   

8.
白蝴蝶之恋     
春意甚浓了,但在北方还是五风十雨,春寒料峭,一阵暖人心意的春风刚刚吹过,又来了一片沁人心脾的冷雨。  相似文献   

9.
威远县高石农业中学坐落在高石场外山坡下的一片梨园中。清秋时节,我访问了这所学校。大自然的秋意锁不住满园的春光。在书声琅琅的教室,在热气腾腾的办公室,在沃土飘香的农场,处处使人感到这里充满了生气,充满了春意。高石农中的见闻,使我不禁想起了南宋诗人辛弃疾的词句:“春光正在此花边。”  相似文献   

10.
<正>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所抒之"情",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诗人虽然没有直接说出他的喜怒哀乐,然而读者自能感受到那浓郁的春意和轻松愉悦的情绪。此番情意,正是由意象而感知的。  相似文献   

11.
笔者认为它的秋意有它独特的结构系统。这里由自然、人、文化构成的秋意系统,便是秋的真味,也是人生的真味。  相似文献   

12.
姜峰 《考试周刊》2011,(20):27-28
形合和意合是英汉两种语言的重要区别特征,汉语以意驭形,而英语以形制意。由于语言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西方的思维模式依靠各种连接手段来承上启下,而汉民族注重体会和领悟,不看重语言的外在形式,因而语言简明,意义模糊。总体来说,英语注重形合,汉语强调意合。所以在英译汉时要采用意合法,而汉译英时要使用形合法。本文通过分析英译汉的实例,探讨了英汉翻译中的形合和意合。形合和意合是英汉两种语言对比研究中最本质、重要的概念。英语强调形式上紧密结合,汉语强调意义上紧密结合。也就是说,英语的句子是通过一整套完整系统的语法结构和连接词将单词和词组结合在一起,强调结构上正确,逻辑上严密,思维上严谨。而在汉语中,一个句子的分句与分句之间,或短语与短语之间,在意义上有联系,但很少用关联词。总之,英汉两种语言的多样灵活性决定了英译汉时应灵活运用形合和意合的手法。  相似文献   

13.
2009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时还是隆冬,但与会代表感到了春天浓浓的春意。散会后,记者在会议间隙和与会代表散会步出会场时,采访了七名与会代表。  相似文献   

14.
王勇 《山东教育》2001,(5):19-19
日本弹学大师铃木大拙曾说:“面对竹篱边一丛摇曳的野花,西方人常常是漠然无动于衷的,而日本人则禁不在心灵为之一震.心中涌起融融春意”这心灵的春意从何而求呢?实际上是东方又化长久的潜移黟化的结果.东方文化中的“物”“我”关系使找们看外物时不由得染上“我”之色彩,  相似文献   

15.
渴望     
11月2日晴 时已九月,秋意初露。 我伸出手触摸阳光,那感觉如触电一般。是啊,阳光也是一种奢望。  相似文献   

16.
名句赏析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注释:烟,指雾气。春意,春天的气氛。句意:在雾气缭绕的绿杨林外,清晨的寒气不重,红艳的杏花开满枝头,春意正浓。说明:语出宋代宋祁的《木兰花》。这两句对仗工整自然,词意艳丽可爱,历来为人吟玩不释。词人善于用听觉写视觉,以动写静,“闹”字一落笔,顿觉枝头繁花簇簇,蜂旋蝶绕,春意盎然。宋祁被称为“红杏尚书”,当之无愧。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注释:过,飘过。句意:庭院里月色明亮清澈,无数的杨花飘过却没有一丝影子。说明:语出宋代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这两句虽然仅仅写了月色、杨花…  相似文献   

17.
一 古人说,“语贵含蓄。”(姜夔《白石诗说》)或说“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东坡语。转引自《白石诗说》)其实这“语”和“言”,就是指的非封闭性语义的模糊语言,否则,不可能“意无穷”。不仅诗歌如此,一切文学作品都很重视词语特别是模糊词语的锤炼,竭力让一个字包含更多的意思。王国维在《火间词话》中评论道:“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其实,他所极力赞赏的“闹”字和“弄”字,正是两个模糊字眼儿。它让读者尽可能发挥想象,去体味那春意究竟是怎么个“闹”法,去构思那春色的繁华美景,去  相似文献   

18.
新年寄语     
当您打开本刊时,已是2013年的春花三月了,"十八大"的徐徐春风已使神州大地到处呈现勃勃生机、盎然春意。2012年,学报记录下了我院走过的历史足迹。  相似文献   

19.
“伤春意象”是人们在解读宋词时常常遇到的一个颇为费解的“难题”。宋词中的“伤春意象”既特殊又普遍,意蕴深厚,影响深远。只有深入细致地去感受并挖掘出隐含其中的思想感情与美学意蕴,才能达到穷幽、测深、精微的境界,真正领略宋词的内在美奥秘。  相似文献   

20.
1977年3月下旬的一个黄昏,年届60的诗人蔡其矫,从永安到厦门,来见一位被称作"鼓浪屿女王"的女知青。他们在鼓浪屿灿烂奔放、鲜花似锦、春意融融的氛围里散步。当暖风如醉时,蔡其矫大发感慨:我一生结识过无数美女,多数都头脑简单;那些有才情的女子又往往相貌平庸;而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