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古代汉语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相当普遍。因此,我们要做到对古文的理解准确无误,必须探讨和掌握古汉语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规律。那么,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名词用如动词有什么规律呢?  相似文献   

2.
词类活用 汉语一般分实词、虚词两大类。实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一个词的词类是确定的,但在特定的语境中,某些词却具有别一类词的特性。这就是“词类活用”。 一、名词用作动词 古代汉语中名词往往可以活用成动词,后面可以跟宾语:如:1.冯谖客孟尝君。(《冯谖客孟尝 君》,简称《冯》) 客:用如动词,做客。 冯谖给孟尝君做门客。2.以何市而反?(《冯》) 市:用如动词,买。 用收回的债买什么东西回来?3.衣冠而见。(《冯》) 冠:用如动词,穿衣、戴帽。 穿好衣服…  相似文献   

3.
何谓词类活用?它主要有几种情况? 词类活用是指古汉语中某些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的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 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现象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问题。词类活用现象中尤其要注意的是所谓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和名词的用如动词与用作状语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活用是文言中相当普遍的现象。实词的活用一般分为名词的活用,包括活用为一般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和直接作副词;动词的活用,包括活用为名词和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活用,包括活用为名词,一般动词,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这些活用现象是我们今天用现代汉语的眼光去看待它的结果。所以,我们还是应该善于从某个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和在语境中的意义出发,去辨析、判断它属于哪一种活用现象。有些实词的活用可以从语法角度辨析。名词作副词的语法条件是:名词放在动词前,不构成主谓关系,而是对动作行为起修饰、限制作用。形容词、动词活用为名词的语法条件是:形容词、动词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  相似文献   

5.
一目前研究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的现象,通常的方法是从语法功能变化的角度进行分类考察。考察的结果,有些问题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如概念不够清楚、范围没有限制、分类的标准和考察的方法有些繁琐等。本文拟就这些问题提出讨论,并尝试从词义发展的角度考察文言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为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一点探索。一、是否真正“用作”或“用如”了动词。说到活用,通常有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也有的古汉语著作表述为“用如”)等门类。这些非动词是否真正“用作”或“用如”了动词?就说“名词用作(用  相似文献   

6.
形容词的活用,一般是指形容词起动词和名词的语法作用。这种活用现象是有规律可寻的。形容词的活用,一般是指形容词起动词和名词的语法作用。这种活用现象是有规律可寻的. 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用作名词  相似文献   

7.
赵月华 《台州学院学报》2010,32(4):54-57,66
古代汉语里存在着大量的词类活用现象。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的活用,并且往往是其他类的实词活用为动词。从词性方面来看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数词用作动词。从用法方面来看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一般用法的动词,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使动用法的动词,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意动用法的动词。另外,古代汉语里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谈词类活用,应该注意这么几个问题:词语"本用"与活用的辨别,一般用法与特殊用法的辨别,特殊用法与特殊用法的辨别等。  相似文献   

8.
在古汉语中,常遇到名词连用的现象,它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有其用法的特殊性,为使学习时弄清这些特殊形式,例释如下:一、名词用如一般动词两个名词连用,若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偏正(修饰)关系,也不是判断关系的主谓短语,则其中必有一名词活用为动词。若前一个名词用如动词,则两个名词构成动宾关系或动补关系;若后一个名词用如动词,则两个名词构成主谓关系。  相似文献   

9.
名词充当谓语变成动词的用法叫做名词用如动词,名词用如动词是先秦散文常见的语法现象,后人也沿用了这种用法,文献训诂学对活用的名词作了大量训释,但常常限于个别词的解释,而很少从语法的角度加以分析。《马氏文通》问世之后,对这种语法现象人们作了深入研究,也取得不少可喜的成果,但是,名词用如动词的释义规律虽然有所探讨却没有全面揭示出来。我们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有助于确切地理解文意,有  相似文献   

10.
在古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为乙类词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文言文备考中必须把握又比较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等七种。  相似文献   

11.
In Chjnese language, we all know tha some nouns can be used as verbs, for instance: "a a 4 t * * ." The originalmeaning ofee 8 '5s a bolt or IatCh, here it means to fasten with a boIt or a latch. As a noun, "ar means all the phenomenaassociatedwith eleCtrns andPTDtons. However ". - 4l t * o" "t,s a verb that means to give org6t an electric shock.Anothgr cxample is 'We 4 t t e". The charastcr W" does nO mean shoulder, bot means to undertahe or bear Evenin many Chinese idioms, it is easy t…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英语中也存在着与古汉语的使动用法类似的词的使动用法,并分析了这些使动词的词根,得出了英语中的使动词的词根多数是由动词、形容词及名词构成,而这与古汉语具有很大的可比性和相似性的重要结论。还对英语中的这些使动词在英语词汇中所占的比例进行了统计分析,使结论更加可靠。另外也比较了英汉使动用法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转指"是指名词或动词语义发生变化,转而指称与其相关的另一个名词或与该动作相关的各种对象。本文考察《周易》中名、动词的转指,由于名、动词转指内涵相包含,我们将名、动词的兼类也看作用名词的一种广义的转指。动词的转指分为动词后附加助词的转指和不加助词的转指,二者转指性质不变。  相似文献   

14.
对古汉语中词类活用和兼类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的活用和兼类是古汉语研究中颇有争议的问题,学们对此多有讨论。本从古字的原始构形、字(词)的原始词性、语言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汉语句子对举的特点诸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大量名词用作动词不是词类活用,上古汉语动词无及物与不及物的区分等观点。  相似文献   

15.
英是一种以名词和动词为中心词的语言。因此正确地道的搭配和联想应成为英语学习重视的首要问题,特别是那些与汉语思维不一致的搭配。  相似文献   

16.
在词类问题上,汉语和印欧语存在根本区别。本研究目的是探索汉语婴幼儿早期句法范畴的习得机制,通过分析母亲的输入语言,揭示汉语婴幼儿习得名词和动词范畴过程中,是否有可能利用某些语音韵律特征来区分名词和动词。我们采用无意义的同音异形动词和名词对,嵌入母亲使用的高频动词和名词短句中,分析了20位普通话母亲的输入语音中的动词和名词的韵律特征,发现孤立单念的名词和动词的韵律特征没有差异,而在设计的动词和名词短语中,母亲的输入语音在韵律特征上有差异,首先显著地表现为第二音节的平均音高差异,其次为第一音节与第二音节的时长比。用韵律参数进行区分实验,我们得到60—70%的动词和名词可以得到正确区分。我们推测这些韵律特征差异可以帮助婴幼儿获得连续话语中词类的区分信息,即韵律特征是婴幼儿习得连续话语中的不同词类范畴的有效信息之一。  相似文献   

17.
活跃在现代汉语中的成语,是从古代汉语中沿袭继承下来的,深深地打上了古代汉语的烙印,遗存了许多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对成语中词类活用的语法现象进行了探析,具体分析了成语中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以及名词作状语的语法现象,以加深对汉语成语中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更好地把握成语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8.
论文根据对大约六百个动词的考察,认为现代汉语中有44个狭义非名宾动词、五百多个广义非名宾动词。这些非名宾动词可以按照功能性质进行分类,其中狭义非名宾动词可以分成4类,广义非名宾动词可以分成9类。通过分类描写,证实了这类动词的存在,真实地反映了它们的全貌。  相似文献   

19.
苗语的前缀音节词在语言词汇构成中不仅具有特指的作用,而且还有着改变词性的语法功能。笔者以黔东方言苗语前缀音节词Ghab为例,就其在具体语境中的所指与能指的构词特点以及将动词、形容词、量词和数词等加上前缀音节词Ghab后变为名词的语法功能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手语空间方向动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手语中的空间方向动词包括多向动词和单向动词两类.多向动词具有多个方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利用某种手形自由地向多个方向运动,或者以手指自由地指向多个方向,来表达动作的不同方向.多向动词往往同时,也是多平面的.单向动词从语义上来讲只有一个方向,与其语义一致,单向动词的手形运动方向也只有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