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是中华民族知恩图报的美好传统。感恩是一种美德,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品德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科书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一、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青少年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艰辛,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是应该的;  相似文献   

2.
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是做人起码的支点,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付出,懂得回报。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接受教育的未成年人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  相似文献   

3.
在你的生活里,一定有许多令你感动的事,有许多值得你感恩的人。我们应该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值得感恩的首先是父母。没有父母,我们就不可能来到这个世上;没有父母的关爱,我们就不可能健康茁壮地成长。  相似文献   

4.
朱晓清 《考试周刊》2013,(79):135-135
如今,家庭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在家父母往往竭尽所能地给孩子创造最好的物质条件,在学校教师给予孩子最多的是知识,久而久之孩子习惯了他人的给予、付出,不懂得感恩。感恩是一种美德,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应在思想品德课上渗透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5.
感恩的心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我们要学会感恩;老师教育、培养我们成才,我们要学会感恩;国家让贫困的学生读上书,我们要学会感恩。我们要学会用感恩的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相似文献   

6.
每个人都要学会感恩,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老师的培育之恩,感恩同学,感恩亲人,感恩生活中遇见的一切,教育学生懂得感恩,让学生在感恩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如果不懂得感恩,将会直接影响到其道德品质的形成。我国素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吃水不忘挖井人”等古训,历代也出现了许多报答养育之恩、知遇之恩、救命之恩的千古佳话。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却不知感恩为何物,更不知道如何感恩。因为孩子们一降临人世,得到的就是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们被幸福层层包裹,所以往往认为父母为自己付出是天经地义的。近年来,竹溪县教育局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学会感恩,共创和谐”主题教育活动,促使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和感恩实践,让感恩的种子在每一个学生心中发芽,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使学生在各方面得到了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感恩意识是我们人类生活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思想品质,也是我们与外界联系的重要桥梁。它既可以体现在子女与父母之间,同时也可以体现在学生与老师、下属与领导、朋友与朋友、兄弟与姐妹之间。懂得感恩就是懂得做人,了解感恩便是了解了人生。从字面上来讲,感恩就是指将自己的感激之情通过某种形式传达给对方,并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情谊。当一个人懂得了感恩,他才能够真正地关爱他人,从而与他人和谐相处。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感恩意识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语文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主要科目,可以更好地融入感恩教育,借助其中的一些文章来诠释感恩意识,让学生懂得感恩。该如何具体地将感恩教育融入语文课堂中呢?  相似文献   

9.
刘艳春 《辅导员》2011,(36):39-40
社会越来越进步,生活越来越美好,但孩子们内心深处对亲情、师生情、友情的感觉却越来越淡漠,一些学生不懂得对身边的人感恩。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开展了感恩教育,让学生体会父母的不易,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并引导学生把感恩父母的情感升华为爱他人、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崇高境界,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做法一:感激父母养育之恩。父母养育之恩如涓涓细流,滋养孩子。孩子们  相似文献   

10.
现今有些学生感受不到父母深沉的爱,不理解父母,甚至讨厌父母的“唠叨”,心中只有自己,不知爱别人,孝敬感恩父母的意识缺失.对此,可从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分析探讨青少年孝敬父母意识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以培养青少年学会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他人,做一个有德行的、人格健全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11.
刘艳春 《辅导员》2011,(24):39-40
社会越来越进步.生活越来越美好.但孩子们内心深处对亲情、师生情、友情的感觉却越来越淡漠,一些学生不懂得对身边的人感恩。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开展了感恩教育.让学生体会父母的不易.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并引导学生把感恩父母的情感升华为爱他人、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崇高境界.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2.
一“、感恩教育”的提出近年来,一些学生受人恩惠不知报答,孩子平时很少给父母写信或打电话,一写信或打电话就是要钱,问候的话语和情感交流很少。为了多要钱物,私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等事件时有报道。尽管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施恩不图报”的美德,但是还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而不应该忘恩负义。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做人道德原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意感恩的,既是缺乏修养的表现,又是缺乏人文关怀、情感冷漠、缺少人情味的表现。这些现象与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格格不入的。它的产生除了家长太娇惯孩子、一味地溺爱孩子、只重视孩子的智力投资,而忽视孩子的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有关外,与学校德育缺乏“感恩教育”也有重要的关系。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有必要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二“、感恩教育”的目的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体悟父母无私的爱,知道父母养育他们的艰辛,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克服奢侈、攀比、享乐等毛病,懂得爱父母、孝敬父母、感激父母。...  相似文献   

13.
感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准则,而当前许多大学生不懂得感恩,因此,在大学期间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也因此成为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我以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和重点,引导学生思索爱、寻找爱、回报爱,促进了学生道德发展,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一、实施"感恩教育",学会"感恩" 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父母长辈、老师、社会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在他们眼中都成了理所当然的,缺少一颗会感恩的心.每一个人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而不应该忘恩负义.所以,要让学生学会"感恩",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我们都曾听说过;滴水之恩,当涌采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些都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教育幼儿“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是啊,人的一生中,想要感恩的人不计其数,如曾经帮助过你的陌生人,关心我们的爷爷奶奶,充实我们内心世界的导师等,但是,我们首先要学会感思自己的父母,是他们把我们帝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友情的真挚,让我们体会到了世界的酸甜苦辣。然而,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时常听到,看到一些驻子对父母有很多的要求,当父母满足帮助了他,他认为是必要的。而自己却从不知要感谢、关爱、回报父母。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6.
每个人都应有一颗感恩的心,而知恩、识恩、报恩也是人们都应该拥有的基本道德。小学生的感恩教育旨在教育学生感谢父母从小到大的养育之恩,感谢教育自己的学校的培养之恩,感谢在面临困难伸出援助之手的帮助之恩。一步步地培养和塑造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不具备的责任意识,同时教会他们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人生道理。  相似文献   

17.
今天的年轻一代,往往自从来到世上,就备受父母的呵护、师长的指导、社会的关怀,但他们不懂得知恩图报的事件经常见诸报端。我们中华民族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古训,这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因此,我们应该补上感恩教育这一课。感恩教育,不能好高骛远,要从关心理解父母、尊重师长、感谢对自己有帮助的人和事做起。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父母;老师给予了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能力,我们应该感谢老师;他人关心、帮助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他人。一个人因感恩而感到快乐,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  相似文献   

18.
感恩是一种文明,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是社会上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只有懂得感恩的人多了,才能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然而当今大学生普遍缺少感恩意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我们的教育难辞其咎。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19.
一、“感恩父母”班级辅导活动的背景 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报德,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民族引以为骄傲的传统美德。但是我们发现,由于一直缺少感恩教育,目前许多大中小学生的感恩意识比较淡薄,不懂得感恩,不会说“谢谢”,没有感恩之心,令人忧虑。因此,我们认为加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贾婕 《学周刊C版》2015,(6):105-106
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的人的起码品德。如果一个人不知道如何孝敬和尊重父母,不知道如何正确地看待父母、爷爷奶奶的养育之恩,很难想象这个人怎么还会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人民,我们学生迫切需要经受感恩教育,学生心灵深处那颗感恩之心急需唤醒。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通过对教材的挖掘教育学生懂得:知恩·报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