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启超10岁那年,一天,随父亲到朋友家做客。一进门,他便被院子里一株蓓蕾初绽的杏树迷住了,并偷偷地折下一枝,遮掩在宽大袖筒里。谁知,他的这个小动作,恰恰被父亲和朋友家人看在眼里。他的父亲教子甚严,但又不好当面开口训斥他,匆匆走进客厅便安然落座。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自幼聪明,年仅10岁时,便能吟诗作对。有一天,父亲带他去朋友家作客。一进院门,他便被院中的一株杏树迷住了.于是顺手折了一枝,藏在袖筒里。这一举动被父亲和朋友的家人看到,碍于面子,都没有当面责备。落座后,梁启超的父亲始终为儿子的举动惴惴不安,想暗示  相似文献   

3.
因反对袁世凯称帝而名震中外的蔡锷将军是湖南邵阳人。他在三四岁时,便能识好多字,并且学会了对对子。他的父亲特别疼爱他,常常把他顶在肩上,到朋友家去玩。  相似文献   

4.
留白     
我自幼酷爱绘画,但更爱赏画,从画面的设色、铺陈的手法去体味画者的心境。一日随父亲去他的一个朋友家,一进门,大幅大幅的外国油画便映入眼帘。构图饱满,色彩绚丽,整个画面被塞得满满当当,令人目不暇接。这是一个富足人家,高档的别墅,雅致的装潢,精巧的生活用品,与画中体现的  相似文献   

5.
佚名 《高中生》2011,(34):56
我有一位朋友在香港工作。初夏的时候,他的父亲从杭州赶到香港看望他。香港的天气很热,而朋友家的空调又正好坏了,于是他从商场订购了一台,让安装工人来家里安装。朋友的父亲来到香港的时候,正赶上安装工人到家。朋友住在12楼。他的父亲发现,工人们的背上背  相似文献   

6.
一天,儿子在郊游时脚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同学送他回家。在家附近的巷口,儿子碰见了父亲,于是他一边跷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父亲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不料父亲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了他几句,便自己走了。  相似文献   

7.
美!这个让我们兴奋、自豪、难忘的字眼。美!不是所有人都能认识它,明白它,了解它。但有一次,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真正的美。那是一个夏天,我去朋友家玩儿,听说他父亲给他买了一只  相似文献   

8.
一次,我到朋友家吃便饭。席间,朋友4岁的儿子不小心撒了几颗饭粒在餐桌上。他父亲立刻用手指着撒落的饭粒。小孩会意,马上把饭粒捡起塞进嘴里。一会儿,只见小孩也伸出指头指点着父亲面前的饭粒。但是父亲不当一回事,不加理睬。孩子不罢休,一面指点着,一面嘴里  相似文献   

9.
【赏原作】三代日记侯发山我到一位朋友家做客,偶然在书橱里发现了他们祖孙三代的日记,阅后甚觉有趣,经他本人同意,现各选一篇,以飨大家。朋友父亲的日记是在一沓散发着潮湿味的麻纸上画着的(他父亲不识字,只能用图记下当时的情景,朋友  相似文献   

10.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诗人叶绍翁想:今天天气这么好,何不趁着这大好时光去朋友家的花园游玩呢?于是,他便向朋友家走去。一路上,他看到了一团团、一簇簇的鲜花,美不胜收、目不暇接。小草也从石缝里探出了小脑袋。一阵风吹过,柳树姑娘的“头发”随风飘荡,发出“沙、沙、沙”的响声呢!小燕子也在半空中“叽叽喳喳”地叫着,飞来飞去。真是春光怡人啊!诗人一边走,一边欣赏美丽的春景。不知不觉,来到了朋友家,诗人看到朋友家门前台阶上的青青苔藓,非常爱惜,他轻轻地走过台阶,生怕木头鞋下的横梁踏坏了绿色的苔藓。他轻轻地上前敲着柴门,可是半天…  相似文献   

11.
毛驴告假     
荷茹 《初中生》2013,(22):14
胡趱是唐朝宫廷的杂戏演员,因获皇帝赏识而做了都知官。他平日清闲无事,便天天骑上毛驴到朋友家下棋取乐。每次到朋友家,主人都热情远迎,并吩咐家僮:"快把都知的驴子牵到后院,细心喂养!"胡趱一呆就是一天,不到掌灯时分,主人绝不肯让他回家。一天两天不新鲜,数月如此,都知  相似文献   

12.
到朋友家去串门,朋友让他11岁的儿子跟我打招呼,儿子说什么也不从里屋出来。父亲母亲百般劝说,儿子却说:“我不愿意见生人。”朋友一脸无奈地跟我说起他儿子的事。孩子很聪  相似文献   

13.
父亲     
父亲牡丹江市第三职业高中语文组吕晓朝父亲退休了,整日里一个人闷在家里,我很晚才回来,父亲便无声地进了厨房,我知道他又是去给我煎荷包蛋了……小时候我总是一个人被锁在空空荡荡的家里。那时候父亲工作始终很忙,有一次父亲半夜回来找不见我,便各处寻找整整跑到天...  相似文献   

14.
颜色     
一个秋天下来,父亲瘦得像他捧在手里的烟袋杆我总觉得咱家人的肤色与别人不同,尤其是我的父亲。他五十岁以后,便一天天地黑瘦下去,皮肤都成了泥土的颜色。我过三十岁,便开始按着父亲的样子生长,便长成了父亲的样子。父亲  相似文献   

15.
银戒指     
1.盖达尔是前苏联的一位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有一次,他在朋友家作客,看见一枚漂亮的银戒指,便把它戴在手指上。  相似文献   

16.
《同学》2003,(12)
想起一首老歌,《绿叶对根的情意》。这首歌不在于它的曲调有多经典,而是它能激起人们的联想和思考。小时候和父亲去朋友家玩。望着朋友家宽敞的客厅,明亮的灯光,豪华的装修,我问父亲,为什么我们家那么小,那么暗?父亲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只是无意间出  相似文献   

17.
一次,我到一位朋友家玩。她的父亲十分好客,从冰箱里拿出一大把鲜橄榄递给我,笑着说:“没吃过吧,试试看!”我见这些橄榄鲜绿鲜绿的,个大而饱满,十分惹人喜爱,便怀着好奇心拿起其中的一个,轻轻放到嘴里,咬下了一小块橄榄肉嚼起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18岁那年,他曾和父亲吵过架,其原因是填报升学志愿与父亲意见不一致。他坚持了自己的志愿,没有听家长的。父亲以为一片好心却不被孩子理解,一向听话的孩子竟敢反对自己,便发火大骂孩子“不孝”。而孩子则认为他有权力对自己的前途负责,便说:“谁也不能把意志强加给我。”一听这话,父亲勃然大怒,拍案骂道:“大胆!你是我生的,若在旧社会打死你我也不犯法!你给我滚出去!”他真的一甩袖子住到姨妈家去了。这件事最终还是以父亲的妥协了结,但从此父子之间变得冷漠、隔膜起来。多年后回想此事,父亲的好心是不容置疑的,他还是…  相似文献   

19.
祖父是一位巨富,他仅靠一代的奋斗便构筑起现在数亿日元的家业,可是在他刚过花甲之年,打算将家业传给他的儿子——就是我父亲的时候,被查出患上了癌症。  相似文献   

20.
高级中学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119页注释②:“辜鸿铭,福建厦门人。自幼留学英国,清末在外务部任职……”。其中“自幼留学英国”,有误。 据《文史资料选辑》第三十七册第八辑第172页载:“我(指辜鸿铭)十四岁那年,父亲的一位会说中国话的英国老友——这是个大商人,带我到德国去留学。他家在柏林,我便在他家居住”。在德国,辜鸿铭在他父亲一个朋友家,家学一段时间,尔后考入柏林一个工学院,学习四年毕业,此时他已二十岁左右。辜鸿铭工学院毕业后不久才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