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岭南逸史》描写的女性群体,花团锦簇,争奇斗艳,特别是其中的四个女主人公,标新立异,这是《岭南逸史》艺术成就最突出的表现之一,这使它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而且,《岭南逸史》中的女性世界多少折射出现实中的岭南女性的生活状况、思想情感和超常能力,这对我们了解岭南女性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2.
花溪逸士黄岩的《岭南逸史》是一部与众不同的才子佳人小说。它没有一般才子佳人花前月下,诗赋传情,及第团圆的惯常描写,而是把他们置身于兵戈战阵之中,在刀光剑影的沙场演绎他们传奇的浪漫故事。书中所叙大多于史有征,在情节、人物、战争等描写上模仿《三国演义》的痕迹十分明显,因此可以说《岭南逸史》是一部《三国演义》化的才子佳人小说。  相似文献   

3.
《岭南逸史》是清代中期嘉应州(今广东省梅州市)人黄岩撰写的一部章回小说。关于《岭南逸史》的研究,两百年来,已有一些成果,在作者、版本、小说类型、价值等方面都做出了探索。通过研究综述,以期引起学界关注,从而推动《岭南逸史》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4.
陈烨 《现代语文》2010,(1):63-65
《儿女英雄传》是继清代《儒林外史》《红楼梦》之后的又一部著名长篇白话小说,它融合了英雄传奇和才子佳人小说的特点,确立了一种新型的武侠小说模式一一儿女英雄小说。作品中独具魅力的语言艺术、特有的评话创作结构和精彩纷呈的武打描写成就了《儿女英雄传》的艺术闪光点,也使小说更具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满人文康的《儿女英雄传》,着意混合才子佳人和狭义小说的文法,创造出“英雄儿女”的模式,力图弥补《红楼梦》之遗恨,探讨新的叙事体裁。吟梅山人的《兰花梦奇传》采用了同样的文本对话和体裁混类的手法,但却对文康的“英雄儿女”模式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吟梅山人写了一对才子佳人的失败婚姻,由此对文康小说中所营造的那种“英雄”和“儿女”、“义”和“情”、私欲和社会责任、以及男女立场的和谐提出了疑问。在《兰花梦奇传》中,女主人公松宝珠的文才武略变成了在家庭场域中对夫权的威胁,引起了她丈夫的妒嫉和夫妻之间的权力之争。在暴露“英雄儿女”小说文法所存在的矛盾的同时,《兰花梦奇传》触及了“‘大团圆’之后如何?”这一小说盲点,不仅对“英雄儿女”的模式给以了新的演绎,而且以悲剧的结局批评了文康小说的粉饰现实。论文旨在探讨两本小说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兰花梦奇传》对“英雄儿女”模式的翻案和改造。  相似文献   

6.
巴金作为思想改造对象在《团圆》的创作中,思想并不是在自如的空间运行的,作品显得滞涩、沉重。《英雄儿女》的作者毛烽本身就是一个革命者,革命者写革命文学,在创作空间中是较为自由的,作品流畅,基调比《团圆》明亮得多。《英雄儿女》比起《团圆》显得通畅明快也与文体有关系。小说《团圆》中有很多叙述、议论,全篇采用的基本上是间接叙述。电影《英雄儿女》就得考虑直观的表演效果。《团圆》的人物处理是分散形的,《英雄儿女》的人物处理是向心形的,还充分调动了电影的声像艺术手段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戏表达了一种“百年身,千秋笔,儿女泪,英雄血”的文化主题。有人说,中国人喜欢大团圆。其实中国人也有悲剧情怀:儿女、英雄是相通的。昆曲表现了这些,京剧也表现了这些。以至于有人专门著文,谈京剧老生唱腔的苍凉韵味,说那是一种人生的寂寞和孤独,内化于歌唱之中。听了,使人想到人生,想到天道。什么是“儿女泪”呢?《西厢记》中有“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就是写“儿女泪”。什么是“英雄血”呢?《单刀会》中关羽面对大江滚滚而去,想到赤壁鏖兵,想到当年那些风云人物,说这是“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相似文献   

8.
《儿女英雄传》是中国近代小说中的艺术精品。民国时期至少产生过若干有着重要影响的《儿女英雄传》题材电影:1927至1931年友联影片公司无声电影《儿女英雄》系列、1938年新华影业公司《儿女英雄传》、1943年京剧影片《十三妹》。  相似文献   

9.
《老年教育》2014,(3):10-11
上世纪六十年代,可谓英雄辈出的激情岁月。"做一个王成那样的英雄",当年凡是看过电影《英雄儿女》的人,似乎都有这样一个理想。然而,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在《英雄儿女》的拍摄过程中,还有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英雄儿女》以谁的小说改编1952年冬天,全国文联组织一部分创作人员前往抗美援朝战场,慰问广大志愿军官兵并体验生活。他们换上军装,伴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  相似文献   

10.
文康的《儿女英雄传》确立了一种新型的武侠小说模式——儿女英雄小说,是清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作品。本文通过对《儿女英雄传》中带有满族特色的词汇系统的归纳整理,补充了目前对《儿女英雄传》中满语研究的不足,便于读者对《儿女英雄传》做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英雄英雌”是联袂彰显于辛亥革命前夕有关婚恋的新知识谱系的。“志士”唤“女杰”,“英雄”配“英雌”自是荸命需要,亦是情爱妙事,所以激进文人在诗文中勾画出了富有时代特色而又切实可行的爱情理想:“娶妻当娶苏菲亚,嫁夫当嫁玛志尼。”并且,“英雄英雌”的婚恋意识为其后的中国现代革命所承续与发扬。  相似文献   

12.
《旧五代史》的新词新义比较丰富,是研究唐末五代语言很好的断代语料,体现出汉语词汇发展的新面貌。文章以《汉语大词典》为参照,选取若干词语,探讨该书在汉语史研究中的语料价值。这些词汇或词义的抉发,对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和词典的编纂修订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外文明史纲》是一部系统介绍中国和外国文明精要的著作。该书力求突破传统的文明史编著构架,以神话、宗教、哲学、政治、经济、军事、文学、教育、艺术、新闻出版、生活习俗等文明史的具体内涵为主线,释介中国文明和外国文明的演进轨迹与发展规律。体例新颖、内容丰富、史论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百合花》作为新中国文学的重要收获,早已成为文学教育中常谈的经典。它能从为数众多的革命历史小说中脱颖而出,茅盾的评价功不可没;但进入中国当代文学史,并能在不断重写的文学史中占有一席之地,凭借的却是它为批评提供的多种阐释的可能性。梳理《百合花》的接受史,在文学批评与文学史叙述的互动中把握它的超越性,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它的美学意蕴及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尚书》蕴藏的历史思想极为重要和丰富,在中国史学史以至整个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但是,历史上和当今的《尚书》的历史思想研究都相当薄弱,存在着平面化、零散化以及不能紧密结合时代学术脉动等缺陷,因此加强《尚书》历史思想研究非常重要。目前,在后现代的情境下,《尚书》历史思想研究可以通过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使研究更加深入、系统地进行。这样可以加深对《尚书》史学价值的理性认识,更加明了中西文化元典和中西方整体文化传统的异同,加深对它们的理解,为世界文化的交融、互补提供有益的参考,最终实现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6.
毛水清所著《隋唐五代文学史》以诗歌作为研究重点,并扩大其了研究范围,注意揭示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论述了不少被忽略的诗人及其作品,还对前人观点提出了许多不同看法。其最精彩的部分是对作品的分析。其写作方法是溯源辨流,并进行比较研究,以显示作家作品之异同。书中用语准确、简练、流畅,渗透着优美的散文笔调。该书在中国文学史研究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史选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是中国历史研究的基础,打好基础特别重要,要有长期的化积淀,现在有些历史专业的学生对选认识不足,有的读不懂言写的古籍,不知阅读的相关知识.本针对这些情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白寿彝主编的《中国史学史》教材是一部历史学专业基础课教材,面向全国各高校历史学科的学生所编写。与其它中国史学史著作相比,这部教材有其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育学是高等师范中文专业一门应用理论学科,长期以来所使用的讲授法等传统教学方法,不仅与学科性质不相符合,而且也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也有违先进的教育理念。案例教学法较之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诸多优点,是变革语文教育学课程教学模式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