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声音     
《中国教师》2013,(20):2-2
"幼儿园教师是办好幼儿园的关键。幼儿园教师要认识到幼儿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和幼儿园教师的职责。幼儿园教师不是一般的职业,是关系到我们民族未来的事业。幼儿园教师要热爱每个孩子,不能对孩子有偏爱,要对每个孩子负责,因为每个孩子未来都是建设国家的栋梁。幼儿有丰富、细腻的感情。要注意保护他们的感情,不能轻易伤害他们。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好奇心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这种好奇心是学习的源泉,也是创造力的动力。幼儿园教师要善于组织孩子游戏,使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玩耍中成长。让孩子在游戏、玩耍中认识周围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认识与同伴的关系,养成合作的精神。这样,一个孩子就逐渐地从一个自然人变为一个社会人。"  相似文献   

2.
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师爱。它既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又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师爱是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心理素养之一。但是,如果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背离师爱的原则性和广博性,从主观上把幼儿分成不同等级,不能一视同仁,不能公平对待每个幼儿,而是偏爱某些幼儿,那么师爱不仅会失去其积极作用,还会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影响。偏爱和教师狭隘的审美需要与价值取向以及私心、偏见、错误认识等直接联系在一起。偏爱是一种畸型的爱,与纯洁、高尚、公正、无私、广博的师爱是完全对立的,是一种低级、非道德的不健康情感。偏爱具有很多危害性,概括起来有如下几方面: 偏爱对幼儿最大的危害是挫伤他们幼小而脆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产生自卑心理,造成人格扭曲。著名精神分析大师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指出:“孩子的丧气(自卑)几乎都是因为他觉得另一孩子比较受偏爱所引起的。”幼儿园是儿童的乐园,教师是他们最早的启蒙者之一。教师对某些幼儿的偏爱会  相似文献   

3.
在考察幼儿园时,不少幼儿教师向我们倾诉:许多家长抱怨幼儿园不教写字,他们甚至把孩子会写多少字作为衡量幼儿园质量的标准,有的家长还质问教师“孩子上幼儿园日子都不短了,为什么还不会写字?”也有的家长迫不急待地告诉教师某某幼儿园收费低,还教孩子写字;更有甚者把教写字作为给孩子选择幼儿园的重要指标。总之,家长要求幼儿园教写字的呼声很高。这对于已经市场化的幼儿园来说确实是一种两难选择。家长是幼儿园的上帝,园长与教师不能不考虑他们的更求。可是作为幼教工作者又怎能违背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忍心牺牲孩子的天性、剥夺他…  相似文献   

4.
家园对话     
能否建立起家园对话关系,主要障碍在幼儿园及教师方面,因此,幼儿园及其教师首先要敢于平等地面对家长,真诚地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其次,幼儿园应该在家长送、接孩子的环节采取一些具有热情接纳的现实行动和措施,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来自幼儿园和教师方面的尊重、欢迎,从而建立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再次,幼儿园应建立必要的、全方位开放的管理制度,让家长不再作为“局外人”,而是作为教师的合作伙伴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和日常生活中来。  相似文献   

5.
她叫龚玲娟,是浙江省嘉善县西塘镇卫民村幼儿园一位普通女教师。(一) 1979年,年仅18岁的龚玲娟高中毕业,就回村任幼儿园教师。开始时,小龚什么也不懂,既不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也不懂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她只有一个心眼:把孩子管牢,千万不能让孩子出事。至于教育方法,她只知道“哄”和“吓”两个字。由于教得枯燥、单调,一些孩子不愿上幼儿园;班里  相似文献   

6.
目前,有些幼儿园教师在基础理论知识方面的素质令人担忧。我以为,这与她们自身思想上存在三大认识误区有关。误区一:幼儿教育是“保姆型”教育。有些教师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在生活上照顾、帮助孩子;更有一些教师认为,幼儿园就是保育园,幼儿园教师就是替家长看管孩子,当孩子的“保姆”,所以幼儿园教师不需要太多的知识。误区二:幼儿教育是可有可无的教育。我国目前还没有把幼儿教育正式纳入学制范围,一些教师就认为,幼儿教育不是一种必需的教育,是可有可无的;即使没有经过  相似文献   

7.
孩子不愿上幼儿园,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父母的管教态度。当孩子还小的时候,有的父母一见孩子调皮,不听话,就恐吓他“你再吵,就把你送幼儿园去,让老师来管管你!”这就在无意之中暗示孩子:幼儿园不是个好地方。其次,不少独生子女未上幼儿园之前,往往被关在家里由祖父母带领,难得有外出的机会,加之现在的住房又多为单元式的,孩子缺少和同龄人交往的机会,也就缺乏与别人相处的经验。在这种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和一大群陌生的小朋友,自然会感到害怕。如果遇到的又是一位态度不够亲切和蔼的教师,那就更会使孩子感到紧张和焦虑,也就不愿上幼儿园了。为此,在孩子入幼儿园之前,应设法让他们有一些心理准备。一、让孩子尽量了解自己即将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将接触的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当孩子在家里感到寂寞时,可有意识地向他们介绍幼儿园,如“到  相似文献   

8.
某幼儿园大班即将结业,却发现一个问题:“这几个孩子能进小学一年级吗?”这些孩子虽然很乖,可是木木的,教师的话好像多半(?)听明白,一般六岁孩子应有的知识,都没掌握,问他们什么问题也答不上来。教师跟家长一谈,他们也在耽心:“孩子进一年级会不会跟不上?”最后决定:再留在幼儿园一年。听到这件事,我忍不住说:“做得对!”人的智慧好比花蕾,有的早开,有的迟开。迟开的未必是弱智。教师、家长只能用各种方法诱导、启发,而不能简单行事,否则只会损伤他们。在一般的常规教育法不见显著效果的时候,“等待”也是教育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社会促进和加强了一些性别角色。托儿所和幼儿园作为社会的一个机构,常常鼓励男孩实践一些行为,而鼓励女孩实践另外一些行为。父母也经常为孩子提供行为模仿的范例,对他们说“要像你的妈妈一样”或“要像你的爸爸一样”。父母和教师都在修改,塑造、强化儿童的角色行为。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家庭朗读教育布什夫人小的时候,她的父亲就经常给她读书。后来布什夫人将家庭朗读的经验归纳为以下六点:第一,宜早不宜迟;第二,养成朗读的习惯;第三,让书籍伸手可及;第四,选择好书;第五,念得生动有趣;第六,孩子自己念书之后,仍然念书给他们听。德国孩子的“混合”教育在德国的幼儿园里,不同年龄的孩子混编在一个班里,班里既有二、三岁大的孩子,也有十岁的少儿。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这样可促进孩子各方面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整体观念和责任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英国的“绅士”教育在英国的家庭里,绝对看不到孩子没有理由的娇…  相似文献   

11.
父母离异带给孩子的痛苦是巨大的。即使是上幼儿园的孩子也会感到心情沉重。这时,他们最需要教师给予他们什么呢?我感到这样的孩子最需要老师从以下几方面给予关注。 细心和关心 家庭不安定,孩子上幼儿园也会显得心事重重。这时,他们最需要老师轻声地问一句:“你怎么了?”如果老师只是说“别理他,一会儿就好”,那么孩子的心灵将受到怎样的打击啊。在家庭里,孩子没有得到爱抚,他多么希望能从  相似文献   

12.
孩子要听父母的话,听教师的话,这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家庭中父母喜欢叫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好乖乖”,幼儿园里老师也偏爱那些“老老实实”听话的孩子。“乖孩子”成了“好孩子”的标准。然而一味地培养孩子的服从精神是教育不出好孩子的。为了达到培养“乖孩子”的目的,不少家长与老师往往对幼儿的服从行为给予过多的鼓励与肯定,例如只要听话就可以得到一个玩具或一朵小红花。这样做实际  相似文献   

13.
在考察幼儿园时,不少幼儿教师向我们倾诉:许多家长抱怨幼儿园不教写字,他们甚至把孩子会写多少字作为衡量幼儿园质量的标准,有的家长还质问教师“孩子上幼儿园日子都不短了,为什么还不会写字?”也有的家长迫不急待地告诉教师某某幼儿园收费低,还教孩子写字;更有甚把教写字作为给孩子选择幼儿园的重要指标。总之,家长要求幼儿园教写字的呼声很高。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十分重视对幼儿的教育,他提出的“六大解放”的理论,可谓创造教育的精髓。在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我认为“解放孩子的空间”则是最重要的一条。然而许多幼儿园或者一些教师为了不出安全事故,把孩子束缚在幼儿园内,这不但束缚了孩子的手脚,更多的是他们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同时,还会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要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改变思想,转变观念现在,学校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很紧:“重智育、轻体育;重知识、轻实践”的现象时有存在,幼儿园也不例外。陶行知先生曾经呼吁“我希望…  相似文献   

15.
<正>一所好的幼儿园,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近年来,我园结合园所发展实际,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为指导,确立了“爱在成长”的办园理念,“发展孩子,成就教师,服务家长”的办园目标,以及“四抓四提升”的管理路径,引领幼儿园走上科学合理、富有内涵、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人们都明白 ,创造与尝试不可分家 ,可未必知道“尝试”与“破坏”也是孪生兄弟 ,幼儿的尝试更是如此。拆坏的玩具、撕破的衣服、损坏的纸张、割破的手指……这其实并非他们的本意。一些幼儿园在大张旗鼓地宣扬要培养幼儿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同时 ,又在竭力强化常规教学的规范 ,不能容忍幼儿一定程度的秩序紊乱和行为越轨。好动的孩子、敢于质疑的孩子、想探索的孩子 ,他们都要受到常规和一些人为规范的“悉心照料”。教师即使让幼儿去尝试 ,去探索 ,他们也是在受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 ,真正发自内心的主动探索活动很少。这种在常规教育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艺术教育要给孩子“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就必须开展“有意思的”和“有吸引力”的活动,才能打动孩子,唤醒他们心灵深处的渴望。不久前,舒城县城关幼儿园张芳芳老师为全县幼儿园大班教师展示的音乐活动《有趣的按摩》就是一次特别有创意、特别吸引孩子的活动。  相似文献   

18.
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与众不同”的孩子。他们有的多动,有的自闭,有的在智力或社会性发展上相对滞后等。我们中国的老师习惯把这些孩子称为“问题儿童”。在美国幼儿园里,“问题儿童”被称为“有特殊需要的孩子”(childrenwithspecialneeds)。他们会把这些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安排进普通班级,和“发展正常的孩子”(chil-drenwhoaretypicallydeveloping)一起接受教育。在这样的班级中任教,老师除了具有幼儿园执教资格外,还必须取得与之相关的资格。他们知道,如何在一个全纳的环境中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社交策略来提高这些孩子的社会交…  相似文献   

19.
说“听话”     
笔者常常听到一些家长嘱咐孩子要“听话”。诸如,爸爸要出差了,要求孩子在家“听话”;妈妈上班了,要求孩子“听话”;孩子上幼儿园,又要求孩子“听话”;带孩子上朋友家作客,还是要求孩子“听话”……“听话”几乎成了家长们的口头禅了。教育孩子听话,使他们朝着家长所期望的目标成  相似文献   

20.
<正>一些家长经常反映,幼儿园使用的教材太浅了,孩子快上一年级了,应该多教他们识字、写字和计算.许多报刊上也经常报导这样那样的“神童”,如某某幼儿能识几千个汉字,某某幼儿能背诵几百首唐诗等等.这使一些年轻的家长们更加急切地想方设法“培养”自己的孩子,买了很多的书籍,强迫孩子学识字,学数数.有的幼儿园(特别是某些个体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这种心理,也过多地教孩子写字、算术.例如有些学前班就已教孩子们学到了乘法!据我们对一年级刚入学的小学生的初步调查,入学前学过几百字、会做百以上加减法的孩子占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