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陶行知先生指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么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他还进一步指出:"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新课标推崇的"以学定教"教育理念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非常吻合,而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以及孟子"自求自得"的学习主张更可以说是"以学  相似文献   

2.
<正>陶行知先生是这样解释"教学做合一"的:"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和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根据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开展实施"教学做合一",争取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在做中教:改变传统授课方式,更新教学观念目前科学学科教学还存在传统的"教"的现象,大家都在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教育必是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内之教与学,必是以做为中心的。"他倡导"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笔者结合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低年段的相关教材和教学中的实际操作,从"以文本为事件,在活动中学""以文本为途径,在模仿中思""以文本为媒介,在情境中悟"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曾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告诉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在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的21世纪,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认为:"最好的教育,要想它有效,须是教学做合一."他是这样解释的:"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陶行知的这一教学思想博大精深,对我们当下新课改仍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段文字可以换成数学课程标准的语言更合适)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本着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注  相似文献   

6.
“教学做合一”是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创建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最富有建设性、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支理论.“教学做合一”含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下面本人就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谈一谈对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7.
"小先生制"是陶行知普及教育的一个重大创新与发展。陶行知先生曾说:"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实践证明,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成为"小先生",既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又能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推行"小先生制"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团结互助、"即知即传人"的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对于变革教学模式、培养"素质型、能力型"时期的学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康珍 《考试周刊》2013,(47):123-124
<正>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学。教师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这样在老师不教时,学生仍然知道怎样学,很自觉很有效地学习,这应该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无疑,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  相似文献   

9.
<正>陶行知主张:"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因此,教师不但要研究教法,更重要的是研究学法。"根据这一思想,目前,首先应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教会学生学习,授予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和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自己去获得经验和知识的能力。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一个好的称职的教师,不但要给学生以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1918年,陶行知先生提倡以"教学法"取代"教授法",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因而,我们认为学生"学会"只是教学的初级目标,"会学"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是十分有价值的教学行为,课堂应变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渠道。为此,我们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定义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教育必是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内之教与学,必是以做为中心的.”他倡导“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笔者结合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低年段的相关教材和教学中的实际操作,从“以文本为事件,在活动中学”“以文本为途径,在模仿中思”“以文本为媒介,在情境中悟”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2.
“教学做合一”——教师继续教育的最好形式江苏省泰兴市师范学校王德明“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提出来的实践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他说:“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陶先生的这一教育思想,对坚持理论联...  相似文献   

13.
<正>陶行知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来决定。"要提高课堂教学效能,教学方法的运用很重要。教学中,关键是要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教师要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去思考问题,教学内容要精确到与学生的需求相关联,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决定"教什么"和"怎样教"。这样,教学才能真切地挠到学生需求的"痒处",才能把学生表面化的学习变成充满思考的、积极有效的学习过程。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具体的做法。  相似文献   

14.
<正>陶行知的教学思想,在《教学合一》一文中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主张教学做合一,反对教学分离。教与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是教学论的起点。离开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谈不上有教学,这是教学理论的基本问题。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也应该贯彻这种"教学合一"的思想,尽量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教师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  相似文献   

15.
“教学做合一一”的涵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学、做三者,做是中心。他曾多次强调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教学做合一”是培养具有创造性才能的一代新人的正确途径,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光辉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6.
陶素平 《儿童音乐》2014,(11):72-74
正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著名中国科学院卢仲衡教授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些都道出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我们要使学生首先会学,然后才是善学,从而培养学生的优秀学习品质,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通过自己的自觉活动去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接上期)(二)实践是攀登技能高峰的缆绳“实践出真知” ,“读书千遍 ,其义自见”。这些名言 ,都概括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人民教育家陶行之很看中教学实践 ,他提出了一个“教学做合一”的原则 ,他解释说“事怎么做就怎么学 ,怎样学就怎样做 ,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 ,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学做是一件事 ,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 ,要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 ;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先生拿做来教 ,乃是真教 ;学生拿做来学 ,方是实学。不在做上下工夫 ,教固不成为教 ,学也不成为学。从广义的教育观看 ,先生与学生…  相似文献   

18.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他主张“事怎么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学做是三位一体。在做上学,在做上教,教与学以做为中心,在劳力上劳心”。近两年来,我们运用这一理论,进行了培养幼儿三种道德能力(自立能力、交往能力、抗挫能力)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胡莹  高品 《中学生物学》2020,(2):154-155
如何使初中生物课堂科学化、生活化,使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灵活有效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是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当思考的问题.初中生物课堂是充满想象力和创意的,由于没有中考分数的压力,教师更有机会开展丰富有趣的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学活生物知识,在生活中应用所学.陶行知先生认为“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知道如何做是发明,是创造,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20.
“教学做合一”顾名思义就是把“教、学、做”三者结合成一个整体,这三者在陶行知先生看来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他认为:“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在此背景下,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需要强化分层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分层,同时要切实融入目标分层、方法分层,从而体现分层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以“教学做合一”为基础的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