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达·芬奇密码》誉满全球的美国作家丹·布朗,凭借其小说中独特新颖的故事题材、节奏紧迫的解密情节、丰富多元的文化要素和深厚真切的人文关怀,不仅深受西方读者追捧,也获得了中国读者与学者的青睐。中国作家更是从丹·布朗的小说中学习到了一种独有的"文化悬疑"叙事艺术,并开始了中国本土类型化写作的创作热潮。中国学界也用各种传统现代理论对丹·布朗小说的译介活动、叙事艺术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了多元视角批评。2014年,丹·布朗研究已在中国历经十年,为中国文学的创作、译介和接受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都提供了不少可资借鉴的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2.
美国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所创作的人物形象极大地偏离了现代西方文学中的人本主义理念,这种反人本主义的立场造成了阐释的困境,甚至还使她背上了“邪恶”之名。奥康纳的“邪恶”之名来自于基督教启示主义创作语境与中国的非基督教接受语境之间的错位。从基督教启示主义人性观的视角来看,奥康纳的反人本主义人物创作反映的不是邪恶而是其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3.
(一) 祖农·哈迪尔是我国维吾尔族的著名老作家。他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戏剧创作,特别是短篇小说创作,在维吾尔现代文学史上居于开拓性的地位。 祖农·哈迪尔生于1915年,出身在旧中国新疆额敏县一个贫农的家庭里。他的童年是在阶级剥削惨重、经济文化落后的维吾尔农村度过的。少年时代,曾在当地宗教学校接受启蒙教  相似文献   

4.
与张爱玲的众多代表作相比,《色·戒》发表之后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直到导演李安2007年将《色·戒》搬上大荧幕之后,《色·戒》才引起热议,进而使其文本魅力逐渐显现,成为张爱玲最为出色的短篇小说之一。如果纵观张爱玲的创作,则可以发现其在张爱玲创作历程中的特别之处和其独特的价值与意义。本文试图从《色·戒》在张爱玲创作中的新变与《色·戒》的传播与接受角度,反观其在张爱玲创作中的价值与地位。  相似文献   

5.
法国当代作家安德烈·马尔罗的小说创作奠定了其在法国文学史的地位,对生存和死亡问题的哲学反思是他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在哲学探索的初始阶段,马尔罗试图用纷纭杂沓的行动对抗生命的荒诞,但他发现了这种方案的有限性和不彻底性。他转而进入东方学,从东方丰富而玄妙的符号中获得启示,并通达和契合了中国道家思想的相关原理,实现了哲学层面上的飞跃。中国文化作为马尔罗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极大地提升了马尔罗小说创作的哲学高度。  相似文献   

6.
法国当代作家安德烈·马尔罗的小说创作奠定了其在法国文学史的地位,对生存和死亡问题的哲学反思是他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在哲学探索的初始阶段,马尔罗试图用纷纭杂沓的行动对抗生命的荒诞,但他发现了这种方案的有限性和不彻底性。他转而进入东方学,从东方丰富而玄妙的符号中获得启示,并通达和契合了中国道家思想的相关原理,实现了哲学层面上的飞跃。中国文化作为马尔罗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极大地提升了马尔罗小说创作的哲学高度。  相似文献   

7.
艺术作品的产生只是艺术活动的最初阶段,作品的价值和潜能只有在读者的接受活动中获得最终认可和升华。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鉴赏者的审美过程其实是心理上对作品的二次创作过程。书法鉴赏时的二次创作,受书法艺术形式客观特殊性和鉴赏者的主观艺术素养两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通过书法艺术鉴赏时的二次创作可以养成读者独立的艺术判断能力和更高境界的艺术享受能力。  相似文献   

8.
罗媛 《文教资料》2011,(34):25-27
伊恩·麦克尤恩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活跃于英国文坛的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近年来中国对麦克尤恩研究有升温的趋势,但是同国际上兴盛的伊恩·麦克尤恩研究相比,目前我国关于伊恩·麦克尤恩的研究尚出于起步阶段,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深度。中国亟须对麦克尤恩的创作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戴·赫·劳伦斯的短篇小说创作,从时间上分,经历了三个阶段:1907~1914年期间,劳伦斯的创作以心理分析见长,语言朴实,情节动人,人物丰满;1915~1922年期间,劳伦斯短篇小说创作进入旺盛期,他的作品反映了一战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绝望;1923~1928年期间,劳伦斯创作的作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西方文明的腐朽堕落,同时挖掘了崭新的小说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20~40年代是中国艺术歌曲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20世纪2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在学堂乐歌的基础上,幵始了在中国的起步阶段;到了30年代,我国的艺术歌曲创作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40年代,我国的艺术歌曲更具有时代特征,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创作手法上,都使我国艺术歌曲创作迎来了20世纪上半叶的繁荣时期。  相似文献   

11.
西方叙事学理论的传入正对中国当代小说创作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具体体现在叙事视角的转变、叙述人的重新理解及叙述结构的变化三个方面。在接受过程中,大致可分为技巧理论的借鉴和观念的变革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叙了西汉武帝时期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的生平事迹,成为后代文人了解司马相如其人其事的重要历史文献。通过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的阅读与接受,历代文人感发赋诗,创作了大量吟咏司马相如的咏史诗。文章以唐代诗人咏司马相如诗为切入点,试图勾勒出有唐一代诗人对司马相如事迹的接受与认识。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在其创作的第二阶段曾深受美国诗人惠特曼的影响作出了伟大的浪漫主义诗集《女神》,开创了一代诗风。本文试着借用接受美学的理论成果,从历史环境、接受客体、接受主体三个角度考察郭沫若对惠特曼的选择接受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国文学接受史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学接受史的研究实际上早就开始了,但是,关于这一课题的理论应用、基本原则、一般方法等等问题,至今还很混乱。20世纪80年代初期接受美学被引进中国后,大致经历了理论介绍、尝试运用、理论的中国化、中国文学接受史研究这样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基本上属于纯理论的范畴,第四个阶段才是接受美学具体运用的时期,也是接受美学现实的价值所在。因此,现在必须就中国文学接受史研究所要遵循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5.
布莱希特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建构了以“间离效果”为核心的叙事剧理论,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戏剧符号学美学研究。其在中国的接受经历了初步引介、深入探讨和反思研究等多个阶段,契合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文艺本体论热”“结构符号研究热”等理论思潮,极大促进了中国戏剧界的形式理论创新及其创作,并为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批判资源。  相似文献   

16.
从观众接受美学的角度,通过研究洪深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戏剧创作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两次转变,来探讨戏剧创作应怎样把握时代的脉搏——民族审美心理,以期给现代的戏剧创作和演出提供一种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和《史记·高祖本纪》关于"楚汉战争"中与战争双方重要当事人紧密相关的两位女性:虞姬与吕后采用了迥异的描写方式,从创作目的、作者生平遭际、读者接受三个维度拟或可探及其表现的深层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8.
西方的“女性诗歌”随着女权运动的开展而出现得比较早,中国则是受到西方的影响和启发于19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诗歌”的。但是,中国的女性诗人在接受西方诗歌的同时也进行了思考和发展,使得中国的“女性诗歌”更为成熟、冷静。本文试以美国自自派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和中国“女性诗歌”的领军人翟永明为例,从“女性诗歌”的题材、女性意识和女性创作几个方面将中西“女性诗歌”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9.
赫尔曼·麦尔维尔一生的小说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前期的长篇阶段和后期的短篇阶段。《文书巴托尔比》是麦尔维尔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关于这篇作品与他前期创作之间存在的联系,以及这篇作品本身的叙述特点是研究麦尔维尔创作的关键点。借助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对《文书巴托尔比》叙述中的反讽做一个细致的分析,可以说明麦尔维尔悲剧性的世界观在长篇创作之后的发展,以及在写作中曲折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为总结"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的经验,赵家璧将新文学运动最初十年的创作、理论、资料加以整理汇编成《中国新文学大系》。呼应这一时代的要求,阿英将闲散的著作收集起来,对新文学发展过程中的理论及创作实绩,作了大规模整编。以《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集入手,概括《史料·索引》(1917-1927)的编撰特点,以小见大,借以完善对《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的全面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