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一水合柠檬酸作为碳源,四乙烯五胺作为氮源,利用熔融法合成一种新的氮掺杂碳量子点(N-CQDs),N-CQDs水溶液在紫外光下可发出强烈的蓝色荧光。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确定N-CQDs最佳激发波长为350 nm,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N-CQDs的结构进行初步分析,并从保存温度、pH值、光稳定性等方面研究N-CQDs的发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N-CQDs适合低温酸性条件保存,具有良好的光稳定性;Fe3+对N-CQDs具有强烈的荧光猝灭效应,Fe3+浓度在0~1 000μmol·L-1区间内与N-CQDs的荧光猝灭程度(F0/F)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9.16μmol·L-1。因此,所合成的N-CQDs可以用于Fe3+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
<正>离子共存问题是离子反应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要解决这类问题,就需要掌握判断离子共存的"四项要点"。(1)颜色——溶液的颜色:若限定溶液无色,则Cu(2+)、Fe(2+)、Fe(3+)、Fe(3+)、Fe(2+)、MnO(2+)、MnO(4-)等有色离子不能存在于溶液中。(2)性质——溶液的酸性和碱性。  相似文献   

3.
硫酸铜和均苯并菲三酸在N,N-二甲基乙酰胺(DMA)溶剂中反应获得一个新型铜-氧簇合物(Me_2NH_2)_2[Cu_6O_2(SO_4)_5(DMA)_6]·5DMA(1).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结果表明该铜-氧簇合物属正交晶系,结晶于P212121空间群,其晶胞参数a=10.0008(2),b=19.8176(2),c=24.5598(3),α=90°,β=90°,γ=90°.簇合物1中的Cu(2+)离子通过SO_4(2+)离子通过SO_4(2-)和O(2-)和O(2-)离子连接形成基于六核铜-氧簇基,DMA作为终端配体与Cu(2-)离子连接形成基于六核铜-氧簇基,DMA作为终端配体与Cu(2+)离子配位.簇合物1是阴离子配合物,其抗衡阳离子为DMA分解的二甲胺有机阳离子.簇合物1中存在N-H…O和C-H…O氢键作用,通过这两种氢键作用,1堆积成三维超分子结构.此外,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表征簇合物1为单一纯相,热重测试结果显示簇合物1能稳定到600℃.  相似文献   

4.
《文山学院学报》2016,(3):18-23
目的 :比较山蓝色素和九头狮子草色素的稳定性。方法 :用紫外分光度法扫描两种色素光谱,确定最大吸收波长。并测定色素液置于光照处、阴暗处,不同的pH、不同的温度、不同的基质中的色素残存率。结果 :九头狮子草红色素液最大吸收波长为580 nm,山蓝红色素液最大吸收波长为585 nm。两种色素液对阳光稳定性差,耐热性好。Na_2S_2O_3、H_2O_2、苯甲酸钠、蔗糖、葡萄糖、淀粉、Na+、K+、K+、Ca+、Ca(2+)、Zn(2+)、Zn(2+)、Mg(2+)、Mg(2+)、Mn(2+)、Mn(2+)对山蓝色素液和九头狮子草色素液的颜色无不良影响。维生素C、Al(2+)对山蓝色素液和九头狮子草色素液的颜色无不良影响。维生素C、Al(3+)、Cu(3+)、Cu(2+)、Fe(2+)、Fe(3+)、Fe(3+)、Fe(2+)对两种色素颜色有影响。结论 :此研究为进一步开发红色素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Cu2+污染胁迫下玉米叶片Cu2+含量最优反演模型。方法:以室内盆栽玉米为研究对象,在采集不同胁迫梯度下玉米叶片光谱以及同期叶片Cu2+含量的基础上,通过遍历计算出两波段原始光谱植被指数,并将其与叶片Cu2+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0.1~0.9阶、1.1~1.9阶与1~4阶共22种光谱微分预处理重采样后的光谱数据,经连续小波变换后分析小波系数与叶片Cu2+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根据相关性分析提取最优植被指数与最优小波系数,建立反演模型。结果:植被指数与叶片Cu2+含量显著相关,最优波段组合分别为:DI(621.5 nm, 1 889.2 nm)、RI(482.2 nm, 1 418.5 nm)、NDVI(666.3 nm, 1 917.2 nm)、RNDVI(621.5 nm, 1 889.2 nm),其光谱特征均集中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附近;小波系数也与叶片Cu2+含量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其敏感波段位于400、600、90...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9-(2-羧基苯基)-3,6-双(二乙氨基)和乙二胺合成一种分子荧光探针Dy AN,并用红外光谱对探针结构进行检测。在乙醇-四硼氰酸钠缓冲溶液中,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手段研究了探针分子DyAN与Fe~(2+)、Fe~(3+)、Co~(2+)、Ni~(2+)、Cu~(2+)、Zn~(2+)、Hg~(2+)等不同离子的相互作用,同时探究了Hg~(2+)的物质的量对谱图的影响。结果表明,探针Dy AN对Hg~(2+)有较强的选择性响应,加入Hg~(2+)后溶液荧光强度增大,紫外光谱发生红移,在560nm处出现强吸收,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粉色,实现了Hg~(2+)的裸眼识别。  相似文献   

7.
通过溶剂热技术,硝酸铕和均苯并菲三酸(H_3TTCA)在N,N-二甲基乙酰胺(DMA)溶剂中反应获得了一例荧光金属-有机框架(MOF)[Eu(TTCA)(DMA)(H_2O)]·1.5DMA·19H_2O(1).单晶测试结果表明1属单斜晶系,结晶于C2/c空间群.1是基于一维孔道的三维配位聚合物,且表现出强红色荧光.将1浸泡在一系列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丙酮、氯仿、1,4-二氧己烷、二甲基亚砜)和NaX(X=F-、Cl-、Cl-、Br-、Br-、OH-、OH-)中时,1可通过荧光猝灭现象选择性识别甲醇分子和氢氧根离子,且可循环使用5次.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Yb3+,Er3+共掺CaF2上转换材料,XRD分析证实所得产物为单一立方相CaF2.通过比较Yb3+和Er3+的浓度影响,发现CaF2:Yb3+,Er3+的上转换发光对Er3+浓度变化非常敏感,当Er3+掺杂浓度由1%增加到3%时,荧光显著猝灭;与之相比,Yb3+更大的浓度变化却导致更小的发光强度变化.由于绿、红光的功率关系非常接近,且紫光对三刺激值的影响可以忽略,泵浦功率由0.47W增加到0.85W仅导致非常小的色差.色度研究表明,Yb3+的浓度变化是有效的色度调控方法,而Er3+的浓度变化和泵浦功率调节对色度的调控能力都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9.
<正>多种离子能否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归纳起来有十大要点,简单来说就是"一色、二特、三性、四反应"。一色:注意题干对溶液颜色的要求。如果题目要求是无色溶液,则不能存在有色离子。例如:无色溶液要排除Cu(2+)(蓝色)、Fe(2+)(蓝色)、Fe(2+)(浅绿色)、Fe(2+)(浅绿色)、Fe(3+)(棕黄色)、MnO_4(3+)(棕黄色)、MnO_4-(紫色)、[Fe(SCN)]-(紫色)、[Fe(SCN)](2+)(红色)等这些有颜色离子。二特:判断多种离子能否大量共存时,不  相似文献   

10.
快速选择性检测硝基酚(PNP)、三硝基芴酮(TNF)、苦味酸(PA)等硝基芳环爆炸物已成为当前强缺电子体系硝基芳香族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B3LYP/6-311+g(d, p)理论水平,对氮杂苯并菲基元取代的α-氰基二苯乙烯(TPN-Ar-DPA:a)探针分子及硝基芳环分子进行结构优化与频率计算;对稳定结构分别计算气态和四氢呋喃(C4H8O)溶剂中的电子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计算探针分子与硝基芳环所形成二聚体分子的结合能;最后对二聚体分子进行了RDG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探针分子中的苯并菲环与所有苯环不共面.与气相相比,在C4H8O溶剂中,a分子的吸收光谱有一定的红移,但荧光光谱却出现了的蓝移.探针分子与六个被检测物所形成的二聚体中,a-PNP、a-TNF及a-PA的结合能绝对值相对较大,表明a分子对硝基酚(PNP)、三硝基芴酮(TNF)、苦味酸(PA)等硝基芳香环检测物的选择性和灵敏度较好,可设计为PNP、TNF、PA的探针分子.探针分子对硝基芳环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主要源于二聚体分子间既存在范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