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学习数学创设愉悦的心理场,让他们在心理场的作用下开心探求、获取知识,无疑是落实数学课程改革的途径之一.何谓心理场?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就是一个场,人的心理活动是在一种心理场或生活空间中发生的.”心理场主要是由个体需要和个体的心理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也就是说,人的行为总会受心理场的影响.笔者将心理场理论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个富有吸引力的场面,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数学学习心理场,让“情”从“场”里生,“境”在“意”中流.  相似文献   

2.
我们将言语的生成环境称为心理场,这里所谓的“言语”是指人们的语言实践,即个人运用语言的过程或产物。不同的言语都有与其生成方式相应的心理场,人们无论是写作、阅读、授课或听讲,在其过程中都预应了相应的心理场。不同的写作、阅读和教学内容要求有不同的心理场。比如我们在写作一篇数学方面的论文时是不能以诗歌的心理场来处理的,因为数学的言语需要理性和严谨,而诗歌的言语  相似文献   

3.
所谓物理境,是事物的完全的、纯粹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感觉为转移的恒定的客观世界,即事物的本来面貌。所谓心理场,是指人心目中事物的形态,是写作主体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和反映,即感觉化的心理场。物理境贵在“真”,心理场贵在“情”。若将科学家与文学家的认知特征作一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到,科学家轻感觉,重仪器,相信物理境,而文学家则注重和相信自己的感觉,要努力建造一个完整的心理场。文章写作的过程应该描述为:进入物理境→超越物理境→转入心理场→实现美的升华。 写作主体如何进入物理境,追寻心理场?由物理境  相似文献   

4.
一、教育场及其特性 教育场是一种教育物质能量和教育主体心理能量的整合。“场”本来是从物理学中引进的一个概念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像电场、磁场、引力场一样,人类的心理活动也有一个场。心理场是由人与现实环境、主体与客体、情与景相契合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疆界的心理生活空间”。从动态方面来理解教育活动中各要素的相互联系,即由教育物质提供的物理环境生成的“物理场”和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作为教育活动中“人”的因素而生成的心理场( 包括“教师心理场”和“学生心理场”),以及二者之间与“物理场”共同作用而成的“情绪场”,它…  相似文献   

5.
应西芳 《班主任》2012,(2):34-36
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是生活在一个“场”中的,人的心理现象具有空间的属性,因此人的心理活动也是在一种“心理场”中进行的。作为教师,如何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快乐场”?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笔者坚持的理念是“让每个学生把握自己快乐的钥匙”。  相似文献   

6.
黄勇莉 《广西教育》2013,(34):38-38
什么是“模仿”?词典上解释为“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学模仿样,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山寨”。人类从开始有意识起,就对自己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和模仿,可以说它是人的一种本能。模仿是创新的起点,有模仿才有创新,有创新才有发展。张志公先生说:“模仿是写作的必由之路。”在作文教学中,笔者常指导学生通过模仿进行写作。  相似文献   

7.
学生作文之所以言之无物是因为他们平时不注意观察。其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写作素材,运用感官感知世界,进而认真思考,探求事物内在奥秘,并仔细揣摩、体味,必能广泛地获取各种素材。“生活,需要细心观察,更需要理性思考,从而获取鲜活而丰富的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中学作文教学忽视学生的课外观察和积累,因而,学生作文立意肤浅,内容贫乏,再就是学生作文大都不包括自行评改这一重要环节,实际上取消了写作思维的自我反馈,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能。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摸索出“三环节”作文教学体系。这就是“观察积累——模仿创新——批改反馈”。“观察积累”,包括写作前的一切准备活动,如参观访问、阅读书刊等;“模仿创新”主要指给学生提供可资借鉴的教材为范例而进行的写作活动;“批改反馈”是指批改、评析、总结等,实际上包括整个写作过程的反馈。  相似文献   

9.
李大鹏 《课外阅读》2011,(1):193-193
学生“写作不仅是拿起笔来写在纸上的那一段时间内的事情”,“不只是用笔头进行操作的肢体活动过程,而更主要的是一个从感知到想象,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从内部语言外化为书面语言的复杂心理活动过程。”确实,写作活动是一种有着复杂过程的心理活动。如果将这个写作的心理活动系统展开来,我们就会看到学生写作的第一步,是占有各种与作文有关的感性材料,  相似文献   

10.
心理效应是建构教学互动心理场的引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场或心理生活空间是心理学家勒温提出的拓扑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勒温认为,人就是一个场,人的心理现象具有空间的属性,人的心理活动也是在一种心理场或生活空间中发生的。  相似文献   

11.
写作是一项复杂的认知心理活动过程,文章从海耶斯的写作模型开始仔细讨论了写作的认知心理过程,具体分析了写作过程的各个方面,从而根据此特点提出了一些改善写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民族文化心理场是各民族成员在长期历史实践过程中自觉生成的特殊心理场域。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格局下,民族文化心理场指向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生活空间,隐含中华民族共认价值尺度,渗透中华民族共有文化精神。民族文化心理场的化育功能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在逻辑,包括在情感方式化育层面以场量作用培育中华民族归属感,在价值观念化育层面以共享文化模式促成“民族—国家”认同,在文化精神化育层面以主体间交往共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通过民族文化心理场形塑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根本路向在于,融通自然与人文生态,构建和谐共生环境系统;建设中华文化“符号域”,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促动多民族主体互动,框定共同文化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13.
“模仿”,辞典解释为“照着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模仿是人的本能之一,从开始有意识时起,人就对自己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和模防。社会、经济、政治乃至文化艺术,无不在模仿中前进,在模仿中创新。甚至可以说,没有模仿就没有创新。古今中外,写作史上从“模”到“创”,写出有新意的作品的例子举不胜举。名垂千古的《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模仿北朝庚信的《马射赋》中  相似文献   

14.
张永宏 《考试周刊》2011,(85):146-148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心理活动特点,形成了体育课堂特有的心理场效应现象,它体现在体育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体育教师应依据心理场效应动力原理,科学合理地运用于实践中,强化心理效应意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心理场(psychological filed)或心理生活空间(mental life space)是心理学家勒温提出的拓扑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勒温认为,人就是一个场,人的心理现象具有空间的属性,人的心理活动也是在一种心理场或生活空间中发生的。也就是说,人的行为是由场决定的。心理场主要是由个体需要和他的心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关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一种吸收,写作是一种倾吐,阅读和写作相得益彰,不可分割。要提高写作水平,就要提高阅读水平。有了足够的阅读积累,写作时才能文思如泉涌,否则即使搜肠刮肚也难以成文。因此,要想提高作文能力,学生一定要过阅读关,做到读写结合;学会仔细观察,勤练笔,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学会自己修改作文。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老师,我们要千方百计地点燃学生探求新知的火花,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努力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在此,我谈谈自己的教学经验。一、学以致用,做生活的有心人对于仿段练笔,教师要将“写”的训练落到实处,引导学生按“模仿—观察—创作”的过程作文,不可一蹴而就。模仿是创作的第一步,我以教材中的美文为例,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文章遣词造句的方式。丁有宽老师曾说:“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的目的是写作表达,写作是阅读知识的巩固和发展,随文练笔能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对于散文“形散神聚”的基本特点,现行的写作学大多离开写作主体的心理视角,从章法和文法这些形式层面子以阐释。本文以写作主体的心理活动为内在依据,具体论述基于写作意图所展开的合乎心理规律的丰富联想是构成散文“形散神聚”的心理因素,正是写作主体这一心理因素的功能作用,才使作品形成与读者审美心理同态对应的具有复合之美的丰满、多棱、立体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心理场(psychological filed)或心理生活空间(mental life space)是心理学家勒温提出的拓扑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勒温认为,人就是一个场,人的心理现象具有空间的属性,人的心理活动也是在一种心理场或生活空间中发生的。也就是说,人的行为是由场决定的。心理场主要是由个体需要和他的心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所构成。  相似文献   

19.
作文兴趣的形成与全程培养说湖南岳阳市北区云溪中学任建溪“兴趣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客体(事物或活动)的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某种事物和研究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钟为永《写作教学心理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这里说明了兴...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能力的训练,特别是作文能力的训练。作文成绩的好坏往往决定着一个考生语文成绩的高低。而现今的语文教学还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南教师讲要求、讲技巧、讲写作模式,学生去学习模仿,再由教师批改、打分,过多的要求无疑是对学生写作的束缚,从根本上背离了写作内在的“自由创造”规律,造成许多学生怕上写作课,怕写作文。对如何改变现状,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