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衡(78-139年)是中国东汉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和成就的世界文化巨人,才艺超绝,品格越清峻,勇于探索,积极进取,勤奋不已,具有可贵的创新精神。他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具有远见卓识,他地坚持真理,地同邪恶努力斗争,体现了刚直的知识分子的正气,他淡于名利,不尚空谈,不事浮华,注重实际。他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2.
文化自觉要求人们对自己的文化有充分了解,树立自信,从而正确对待他国文化。知识分子在文化自觉中担当重要角色,当代大学生是知识分子的重要力量,因此,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激发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晓霞  刘琳 《文教资料》2013,(14):69-71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灵魂。党的先进文化是政党文化的重要内容。而高校学科文化对中国政党文化的建设具有特殊的意义。知识分子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承载者和创造者。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正确处理好党与知识分子之间的关系,加强党与知识分子之间的联系。从党的先进文化与学科文化的关系定位着眼,进一步明晰二者的关系,理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尚存在的难题,探究党的先进文化与学科文化的融合路径,对于高校党建和学科文化建设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整个人类文化的角度,知识分子文化始终是处在国家主义文化和无政府主义文化之间的夹缝中,并受到从两个方面来的排挤和压制的文化.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文化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其自身也有国家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两种思想倾向,但它们从根本上不等同于中国古代的国家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而是两种知识分子文化形态,这给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文化选择带来了复杂性和艰难性.加强文化选择的自觉性,并且自觉承担自己所选择的文化道路上的风险和困难,尽量克服自我文化选择的盲目性,是中国现当代知识分子应当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阎真、张者、邱华栋等作家的新世纪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体现出"三维语境",即历史语境、空间语境和文化语境。这三维语境对中国当代知识分子身份的建构具有巨大作用:不断变革的历史语境为建构知识分子身份提供深刻的历史背景;归属怎样的空间关系是知识分子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准;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他们从"立法者"的角色向"阐释者"的角色转变,文化已然成为商品,作为文化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他们具有"文化资本家"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6.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是在其实践哲学基础上提出的配合无产阶级革命的具体理论,它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的继承和发展。他认为任何社会集团要想获得和维护政治领导权就必须首先占有文化领导权,而文化领导权的占有,主要是通过社会中的知识分子阶层来实现的。因此,教育和培养自己的知识分子阶层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必备条件之一,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使知识分子自觉地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邢台学院学报》2014,(3):59-61
葛兰西在《狱中札记》这部巨作中,不仅确定了"知识分子"概念的"最大限度"界线,并特别提出"有机知识分子"概念,同时指出知识分子在实现文化领导权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由葛兰西知识分子理论可以看出,中国社会的知识分子在不同时代完成着各自特殊的历史使命。葛兰西知识分子理论对于当今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总结我们党 80年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从文化建设这一视角出发 ,党要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 ,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党与知识分子的关系 ,正确界定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 ,正确认识知识分子的作用 ;同时还要努力探索文化事业自身的规律 ,严格划分政治问题与学术、艺术问题的界限 ,坚决反对文化政治化  相似文献   

9.
赵树理的“民间的立场”和“知识分子”文化身份,是造成他个人叙事与主流意识形态出现龃龉的重要原因,而这一点恰恰被当时那些将赵树理创作树为“方向”的理论家所忽视或遮蔽。赵树理拥有的两重“文化身份”,使他置于一种“中介”的地位,起到沟通知识分子和农民二者之间的桥梁作用,而这种“文化身份”的独特性,恰好为当今学界研究“知识分子”与“权力话语”之关系,提供难得的范例。  相似文献   

10.
知识分子受传统文化的潜在影响比其他阶层的人更深刻。中国旧知识分子深受儒学正统、家本位、重和谐怕冲突等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在部分知识分子心理上的积淀就形成其病态人格。现代文学中涉及探讨知识分子人格的重要作品,艺术地展示了这种病态的成因,表现了作家对知识分子劣根性的揭露、对旧传统文化的批判、为重构新文化开拓道路。把握文化与人格的关系,对我们解读探讨知识分子题材的作品,实现传统知识分子人格向现代转化,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学校训功能及其构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校训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发掘大学校训在育人、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功能,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校训的构建方法,对弘扬大学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乡土文化凋敝导致中国文化“根”的丧失.农村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与乡土文化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农村知识分子在乡土文化保存与延续中曾经起着特殊作用.今天,农村教师仍肩负特殊文化使命.培养一支有着正确农村观、热爱乡土文化的农村教师队伍,对乡土文化未来和中国人精神家园守护,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大学随着时间的推移已逐渐逝去,但是中国近代大学文化却延绵传承,推动中国大学不断创新发展。中国近代大学留给人们的文化集体记忆,得益于20世纪初的一批中西兼通、具有独立自主意识的大学人,中国近代大学呈现出的“士志于道”的文化精神、“器以载道”的以物化人以及“和而不同”的文化自觉等方面的文化性格对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文化创新具有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4.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是其晚年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提出“在一个丈盲的国家内是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从经济层面来看,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经济建设是丈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文化建设是经济建设得以长远发展的前提;从政治层面来讲,加强文化建设才能根除俄国文化历史对俄国政治建设所造成的严重影响。列宁认为夺取政权后的苏维埃应该从正确对待人类历史文化、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几个方面进一步落实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化融合对古代文章创作有显著影响和意义。它推动某些文体的产生和发展成熟,强化古代文章的实用性,促使复古与创新相互排拒而又补充的运行机制的形成,打造骈散文的审美品格和基本风貌。古代少数民族学者、作家在文学理论批评方面的建树,也从特定侧面折射出民族文化融合对古代骈散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融合有着重要的意义,校企文化对接融合的路径: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为桥梁,以校企人员互动为纽带,以校企互研互建对方文化为牵引,以质量认证体系为规范,以CIS识别系统为战略。  相似文献   

17.
论“五四”知识分子与基督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梳理“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对于基督教文化的不同态度:启蒙知识分子对于基督教文化的推崇,民族主义意识下知识分子的非基督教的倾向,基督教知识分子对于基督教文化的弘扬。“五四”时期有关基督教问题的论辩,促进了中国社会对于救国救民问题的思考,促进了国人对于基督教问题的了解,促进了中国基督教会本色化的进程,加强了非基督徒与基督教知识分子的交往,也应该看到中国知识分子对于基督教文化方面存在着的问题。著者提出应将人类文化视为一个整体,不仅要站在本土文化之中观照异域文化,更要超脱本土文化观照理解异域文化,观照与理解本土文化与其它文化之间的联系与接触。  相似文献   

18.
家文化是在家族企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企业文化,始终影响着企业的各种组织行为。在与现代企业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使得家族企业呈现出各种形态。从家文化和现代企业文化的融合过程出发,将家族企业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在新文化派知识分子看来,人人都有其与生俱来的特有价值,绝不应因迷信圣贤而失去自我;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标准未必合理,因而必须完善并保持自我相对于他人和社会的独有价值。文化保守派知识分子反对执着功利,强调道德自律,虽然在当时存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他们凸显了人的能动性和独立主体地位,与追求个性解放的新文化派实有暗相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