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环境政策工具对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激励程度,是评估环境政策工具的重要标准。但是以往文献主要针对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大企业的技术创新激励效果进行研究,忽略了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绝大部分,因此对中小企业进行相关研究非常必要;同时以往文献也没有对企业的清洁工艺和末端治理技术做出明确区分,而这两种技术创新对企业的作用机制是不同的。有鉴于此,本文从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中小企业出发,将环境技术创新严格区分为清洁工艺和末端治理技术,并通过构建企业利润变化模型和社会福利函数,得出了排放标准、排污费、补贴和排污许可证价格的临界值,以及社会福利最大化条件下的最优水平;同时,本文还为企业在四种环境政策工具下灵活选择技术创新方式进行了区分与比较;最后本文对四种环境政策工具的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做出了排序。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为政府选择环境政策工具提供政策建议,同时能够为中小企业在不同的环境政策工具下灵活选择环境技术创新方式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文章建立了一个包含环境外部性和减排研发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通过动态模型求解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减排研发补贴政策、环境税收政策对环境、经济增长率及社会福利水平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政府可选择的最优政策工具组合。结论表明:当经济体中存在双重外部性时,组合政策情形下的研发水平、环境、经济增长率和社会福利水平高于单一政策;随着研发补贴率增大,经济增长率、社会福利水平不断增大,污染排放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污染税政策的经济和环境效果优于能源税政策;政府通过征收污染税对企业的减排研发活动进行适当补贴能够取得环境、经济增长率和社会福利水平的"三赢"。  相似文献   

3.
武兰芬  姜军  余翔 《科研管理》2006,27(5):93-99
随着科技、信息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理论界对"平行进口"研究和探讨的兴趣日渐浓厚。本文首先介绍专利产品平行进口的三种代表性政策,其后从技术原因、售后服务影响等5个角度分析允许或限制专利产品平行进口的原因,然后分析专利产品平行进口政策对进出口国社会福利的影响,最后围绕我国专利产品平行进口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政府资助专利费用及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随着政府资助专利费用政策在我国各地方的普遍实施,资助范围越来越广,资助额度越来越高,但学界对其合理性的质疑也越来越多。本文通过建立简单的博弈模型分析了专利费用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机理,发现政府资助专利费用通过直接影响创新者的专利申请行为,可能会间接地降低社会福利水平。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提高我国专利费用标准,明确政府资助专利费用重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社会福利视野下我国老年福祉科技及其发展路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立足我国老龄化背景下的社会福利困境和民生科技运用,阐述了老年福祉科技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当前老年福祉科技面临的形势和需求,梳理了现状和问题,从科技项目、发展机制、政策环境、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提出了构建我国老年福祉科技创新体系及配套政策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社会福利相关理论出发,将绩效评估理解为社会福利的要素投入——产出效益之间的对比,侧重于评估其社会效益的实现度,通过建立社会福利绩效评估体系,运用DEA方法评估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社会福利投入——产出效率,分析社会全员感知的社会福利状态,并分析影响社会福利产出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省份的社会福利投入——产出的敏感度处于较高水平,在维持现有福利投入水平的条件下适当调整结构和规模,将有利于我国社会福利投入——产出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基于DSGE模型的碳减排目标和碳排放政策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翱  刘纪显  吴兴弈 《资源科学》2014,36(7):1452-1461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增加,环境问题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国内很少有文献系统地研究碳排放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比较了相同减排目标下,没有碳排放政策、碳排放强度、碳排放上限和碳税四种不同碳排放政策的优劣,分别分析了在20%和40%的减排目标下,这四种政策对宏观经济变量稳态值的影响,并利用1980年到2012年的我国碳排放量和GDP数据模拟了正向的技术冲击和污染中间产品效率冲击对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在相同的碳减排目标下,碳排放强度政策较其他政策更能促进经济的平稳增长,达到稳态值损失的社会福利最小。碳排放上限政策和碳排放税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相同;②两种冲击在没有碳排放政策的情况下对经济均有长期的影响,且技术冲击的影响程度更大;③技术进步和污染中间产品使用效率的提高具有回弹效应。  相似文献   

8.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政策是我国政府为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搜集了1992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有关NETC建设的政策,对NETC政策演进的历程、背景环境进行了考察,并总结了NETC政策演进的特点.研究发现,NETC政策的演进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NETC政策体系趋于完善,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政策缺失;国务院行政机构改革促进了NETC政策与其他政策领域的融合;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为NETC政策带来了新元素;NETC政策的创新是渐进式的,没有发生政策范式变迁.  相似文献   

9.
针对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农民的社会福利,改善其生活水平的问题,就保护农民的社会保障权利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冬冬  杨晶玉 《科学学研究》2015,33(10):1504-1510
通过两阶段博弈模型构建,文章研究了排污权交易条件下的最优减排研发补贴政策,分析了减排研发补贴政策对污染物减排、企业利润及社会福利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讨论了减排研发补贴与排污税政策搭配使用的效果。结论表明:首先,当排污权的市场交易价格小于某一阈值时,政府应对企业的减排研发进行适当补贴;当交易价格等于或超过该阈值时,政府不提供补贴或对企业的减排研发进行征税。其次,排污权交易条件下,减排研发补贴政策具有较好的减排效果,并且能够提高企业的利润和社会福利水平。最后,政府选择合适的排污税与研发补贴搭配使用不仅能激活排污权交易市场,还能使得研发补贴政策的利润和社会福利效果最优,从而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前关于创新生态系统(创新30)的思辨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迫切需要实证研究对思辨中提出的理念进一步深入探索和实际检验。建立适用于创新生态系统的评估指标体系,是引导创新生态系统建设、优化第三代创新政策的有效举措。本文从创新政策出发,研究创新生态系统评估的思路、方法和指标等问题,建构了包含创新生态系统动态演化、可持续创新、开放性三个维度的创新生态系统评估指标体系。选择2007-2016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评估。研究发现:第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增长空间较大,同时也佐证了当前的创新政策亟需转型。第二,近年来我国创新政策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种群结构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目前种群之间协同创新仍动力不足。第三,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改善创新投入与产出比例上尚需调整政策,未来应追求更加广泛的系统开放性。第四,创新政策应注重促进创新生态系统动态演化、可持续创新和开放性等各方面的协同发展,避免因过度引导而产生的创新生态系统的畸形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2.
残障儿童受虐待和忽视的情况比一般儿童受虐待的现象更突出,但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健全的残障儿童保护政策和福利政策。在现阶段供给策的改革下,残障儿童的福利政策研究理应得到相应的重视,提高到与社会发展同步发展的新阶段。本文通过梳理国外残障儿童福利体系研究,学习借鉴国外残障儿童福利政策和相关社会工作实践,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建立建全我国残障儿童福利政策: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将儿童福利政策的设计与家庭支持、专业的社会工作介入、医疗康复、教育等有效结合起来,走向积极的儿童福利。  相似文献   

13.
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政策评估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我国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政策支持其发展。本文收集了2006-2017年间高端装备制造业的67项创新政策以及专利数量、新产品销售收入等数据,通过量化评估政策文本、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研究创新政策对专利数量、新产品销售收入等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技术创新规划、研究开发活动、产业化活动等对专利产出、新产品销售收入等具有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第二,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政策已经走出宏观勾画轮廓的初级阶段,趋向于专业化和精细化;第三,创新政策存在着对科技成果转化重视不足、核心部门联合颁发的政策较少、力度不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基于政策工具组合视角,构建包括供给面、需求面与环境面的三维政策组合分析框架,分别从财政资助、人才扶持、知识产权保护、税收优惠、政府采购和技术转化激励6种政策措施方面对中韩高新技术企业扶持政策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发现:(1)两国的高新技术企业扶持政策目标均为产业结构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并以此为前提出台了大量扶持政策;(2)两国的财政与税收政策均发挥了主体性作用,且不同政策工具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3)两国的扶持政策在制定的出发点、制定逻辑、工具选择及文本内容等方面存在差异,中国侧重于发挥人才政策的扶持作用,韩国则倾向于以技术转化激励和知识产权保护来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水平.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建议中国政府在高新技术企业扶持政策方面进一步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对企业创新激励力度、切实推动产学研合作深入开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苏屹  闫玥涵 《科研管理》2020,41(12):160-170
国家创新政策处于宏观层面,从跨层次视角分析国家创新政策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引领机制,是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基于2013-2017年度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跨层次分析模型,探究了国家创新政策、区域创新投入和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区域创新投入中的R&D经费投入强度和R&D人员投入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2)国家层面的创新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3)国家创新政策可解释区域创新投入与区域创新绩效在30个省市间的差异,在区域创新投入和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在研究基础上,对区域进一步提升创新绩效提出展望,为国家制定有区域针对性的创新政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06年以来伴随科技创新政策的密集推出,中国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发生了影响深远的重大变化,但目前尚缺乏全面完整地针对2006年来科技创新政策的协同演变及其效果的定量研究。本文在借鉴前人政策测量方法的基础上,以2006—2018年中国科技创新政策为对象,对筛选出的科技创新政策进行量化分析,探索中国科技创新政策协同演变特征,并应用岭回归分析研究科技创新政策力度、协同度和可执行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科技创新政策协同度自2006年始呈上升之势,总效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政策对科技创新绩效产生正向显著影响。政策特征对科技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性。越明确的政策方向指引越能促进应用型重大成果的产生,提高创新政策的协同有助于促进中国专利授权量的增长,而促进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长则需相关创新政策在力度、协同度和可执行度三方面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朱新华  贾心蕊 《资源科学》2023,45(1):118-129
【目的】地方经验上升为国家政策是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的重要议题,现有研究主要关注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的上升与扩散,缺乏对多重属性政策创新扩散完整过程的考察。【方法】基于政策创新扩散视角,聚焦兼具经济社会双重政策属性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政策,尝试构建此类政策创新扩散的分析框架,深入考察中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浙江丽水地方经验创新扩散的完整过程,以厘清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地方经验上升为国家政策的动态机制。【结果】研究发现:①经济社会双重属性的存在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政策的创新扩散营造合规空间,从而在中央与地方的双向推动下呈现特殊创新扩散机理。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地方创新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政策企业家、自然资源禀赋的内部推动及政策网络中纵向环境与横向经验的外部形塑。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地方经验的上升表现为螺旋上升机制,正式科层制度与半结构化制度捷径是内嵌于这一机制的两大核心架构。【结论】基于此,在未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地方经验的创新扩散中应充分发挥政策企业家作用,因地制宜把握并创造政策网络中横向、纵向交流机会,并争取正式科层制的支撑,从而实现降低改革成本,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对1990-2008年我国科技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政科技支出和金融科技贷款对我国科技发展的弹性系数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并且这种阶段性特征变化与国家科技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变化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今后政府应进一步制定相关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以推动我国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和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19.
以“双创”政策为代表的系列政策是围绕特定主题制定和实施的复杂政策体系,本文提出政策组合效应是影响系列政策有效性的关键问题。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对2009-2018年我国“双创”政策样本的研究结果显示,高有效性的政策组合构型可归纳为环境平衡型、供给推动型和需求拉动型,且这三种政策组合分别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效果匹配。对于政策组合效应的主要启示包括:(1)政策工具组合通过叠加方式更能提升政策效果;(2)政策区位组合的有效构型差异较大,政策制定要做到差异化供给;(3)政策时序组合方面则体现出政策连续性和政策创新性的不同适用性,需结合不同政策工具和适用地区具体施策。本研究为系列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高铁技术创新过程是一个新技术合法化的过程,成功的高铁技术创新模式是我国实现重点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典型范式,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下对我国其他技术赶超领域具有更加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历史分析的视角,在引入技术合法性概念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技术创新和新制度理论,梳理了1949年至2015年7000余项科技创新政策并采用纳入政策维度的技术路线图分析框架(P-TRM),探索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政策对高铁核心技术创新、产品、市场的作用机制;结合我国高铁从技术引进到自主研发的技术路径,分析我国高铁技术创新的合法化机制,探索我国政府主导的高铁技术创新的制度逻辑与变革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铁所取得的成就与强大的国家能力和政府主导的制度变革和技术进步密不可分。建议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的战略部署作用,充分利用我国的制度优势,根据制度创新对技术创新发展的导向关系,推动重点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建立战略性技术领域的国家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