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基于组织设计和文化导向理论,分析和探讨了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知识奖励设计对新产品创造力的影响作用以及文化导向在这一过程中的调节机理。在直接检验知识奖励与新产品创造力关系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并检验了两种不同类型组织文化导向(柔性文化导向与控制文化导向)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以209家国内企业为研究对象的实证结果发现:知识奖励正向促进新产品创造力;柔性文化导向正向调节知识奖励与新产品创造力之间的关系,而控制文化导向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是非线性、倒U型的,即在中等强度的控制文化导向作用下,知识奖励对新产品创造力的促进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2.
基于资源编排与竞争价值框架理论,在动态资源管理过程中强调管理者能动作用的高层管理者长期导向以及资源柔性与企业文化导向的交互作用对企业新产品创造力有重要的影响。在检验高层管理者长期导向、资源柔性与新产品创造力关系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不同类型文化导向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以206家中国企业为调研对象的实证结果发现: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高层管理者长期导向正向促进资源柔性,资源柔性正向促进新产品创造力;且资源柔性部分中介高层管理者长期导向与新产品创造力之间的关系。柔性文化导向正向调节资源柔性在高层管理者长期导向与新产品创造力之间的中介作用;而控制文化导向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是非线性、倒U型的,即在中等强度的控制文化导向作用下,高层管理者长期导向通过资源柔性对新产品创造力的促进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3.
技术知识是我国企业在高不确定性环境下参与国际竞争的必备条件,也是企业通过不同战略导向获取新产品开发优势的关键保障。基于257份企业样本数据,检验了技术知识与新产品开发优势双维度间关系,以及企业两种不同战略导向选择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技术知识对新产品开发速度与新产品创新性均有正向作用;市场导向分别正向调节技术知识与新产品开发速度间、新产品创新性间关系,且对前者的正向调节强度更强;技术导向负向调节技术知识与新产品开发速度间关系,但正向调节技术知识与新产品创新性间关系。  相似文献   

4.
郭文钰  杨建君 《科研管理》2020,41(2):162-171
研究分析了对外搜寻战略对企业新产品绩效的影响,检验了企业内部因素企业家导向和外部因素竞争程度对对外搜寻战略的调节作用以及其联合调节作用。运用318家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了模型验证,利用AMOS和SPSS软件分析后,结果表明,深度搜寻战略和宽度搜寻战略均有利于企业新产品绩效提升;企业家导向和竞争程度对搜寻战略与新产品绩效的关系存在联合调节作用。当竞争程度低时,企业应选择深度搜寻战略更利于新产品绩效,若企业希望在竞争程度高的环境中选择深度搜寻战略,企业需提高其企业家导向程度;另一方面,当竞争程度和企业家导向程度均处于较高水平时,企业选择宽度搜寻战略会获得较好的新产品绩效。  相似文献   

5.
基于组织设计和知识治理理论,在动态不确定性环境下,企业流程正式化、知识治理机制与外部环境的有效交互对新产品创造力有积极的影响。在直接检验流程正式化与新产品创造力关系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并检验了两种不同类型知识治理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以206家中国企业为研究对象的实证结果发现:流程正式化正向促进新产品创造力;正式知识治理负向调节流程正式化与新产品创造力之间的关系,而非正式知识治理正向调节流程正式化与新产品创造力之间的关系;流程正式化、正式知识治理与环境不确定性的三项交互与新产品创造力正相关。研究结论不仅揭示了正式流程影响创造力的作用机理,并明确了这一影响过程的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6.
郭文钰  杨建君 《科研管理》2006,41(2):162-171
研究分析了对外搜寻战略对企业新产品绩效的影响,检验了企业内部因素企业家导向和外部因素竞争程度对对外搜寻战略的调节作用以及其联合调节作用。运用318家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了模型验证,利用AMOS和SPSS软件分析后,结果表明,深度搜寻战略和宽度搜寻战略均有利于企业新产品绩效提升;企业家导向和竞争程度对搜寻战略与新产品绩效的关系存在联合调节作用。当竞争程度低时,企业应选择深度搜寻战略更利于新产品绩效,若企业希望在竞争程度高的环境中选择深度搜寻战略,企业需提高其企业家导向程度;另一方面,当竞争程度和企业家导向程度均处于较高水平时,企业选择宽度搜寻战略会获得较好的新产品绩效。  相似文献   

7.
刘瑞佳  杨建君  邓程 《科研管理》2021,42(3):180-190
产品创新是一个“发明+商业化”的过程。为得到较高的产品创新绩效,企业不仅需要良好的新产品开发绩效(发明)做支撑,还需要在新产品的商业化过程中,具有相匹配的创新成果转化绩效。基于此,文章以知识基础观和理性行为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与创新成果转化绩效之间的偏离,即产品创新绩效偏离对双元学习平衡和互补的影响,并引入企业家导向这一企业产品创新过程中的关键情境要素,分析其对偏离和双元学习平衡或互补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利用国内257家制造业企业的有效问卷数据检验理论模型,研究结果显示:(1)偏离负向影响双元学习的平衡,正向影响其互补;(2)当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绩效大于或等于创新成果转化绩效,即偏离为正时,企业家导向加强了正偏离与双元学习平衡之间的负向关系,削弱了正偏离与双元学习互补之间的正向关系;(3)当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绩效小于创新成果转化绩效,即偏离为负时,企业家导向削弱了负偏离与双元学习平衡之间的负向关系,加强了负偏离与双元学习互补之间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8.
李炎炎  高山行  高宇 《科学学研究》2016,33(8):1255-1262
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对于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具有显著的驱动作用。企业家导向和学习导向作为企业前瞻进取、以及持续学习的战略倾向,通过不同作用机理对上述两种创新产生差异化的影响。因此,为了探究上述差异化作用机制,以及市场竞争强度对上述关系的影响,论文构建了企业战略导向、技术创新、以及市场竞争的情境影响的概念模型并运用404份企业调研数据加以验证。结果显示:相对于学习导向而言,企业家导向对探索式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对利用式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弱。竞争强度正向调节企业家导向对探索式创新的促进作用,负向调节学习导向对探索式创新的促进作用。论文的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深化了战略导向的研究,拓展了战略导向与技术创新间关系的理论探讨,对于企业在激烈竞争下发展技术创新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超  刘新梅  李沐涵 《科研管理》2013,34(11):95-102
组织创造力作为组织创新的前提和知识基础,影响着组织的创新绩效。本文基于创造力与创新理论、战略导向理论,分析了组织创造力与组织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分别探讨了市场导向、企业家导向对组织创造力与组织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利用269家有效企业问卷,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组织创造力正向促进组织创新绩效,企业家导向有效的加强组织创造力与组织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揭示了不同战略导向对组织创造力的差异性影响,并将转换性学习纳入组织学习分类,考察了三种类型组织学习的中介效应.运用116个有效企业样本对研究假设及影响路径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市场导向对组织创造力存在倒U型影响,企业家导向对组织创造力存在正向影响;应用性学习和转化性学习中介了市场导向与组织创造力之间的关系,而探索性学习在市场导向与组织创造力之间的正面中介效应随着市场导向增强而减弱;三种类型组织学习都中介了企业家导向与组织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何小洲  熊娟 《软科学》2012,26(5):20-26
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引入产品创造力与营销创造力作为过程变量,提出了市场导向、创造力和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框架和4个研究假设,并以高新科技企业为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顾客导向与协作导向正向影响创造力(效用性),竞争导向正向影响创造力(新奇性);创造力(效用性)较创造力(新奇性)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更显著;将产品创造力与营销创造力作为中介影响变量所产生的效应远大于市场导向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2.
范钧  聂津君 《科研管理》2016,37(1):119-127
构建了企业-顾客在线互动、知识共创与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关系模型,并对浙江省内样本新产品开发项目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研究发现:企业-顾客在线互动的信息导向和任务导向互动,对外向型、内向型知识共创及新产品开发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关系导向互动对外向型知识共创有显著正向影响;外向型和内向型知识共创对新产品开发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考察了顾客导向、竞争者导向和市场知识对我国制造业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驱动机制,并探索了产品创新性在上述驱动机制间的影响差异。基于对中国15个省12个高新技术行业的196家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实证发现顾客导向和市场知识对新产品竞争优势及企业财务绩效具有正向作用,但这种作用机制会受到产品创新性的调节效应影响。当企业开发渐进性创新产品时,顾客导向对市场知识广度以及市场知识对新产品竞争优势的驱动作用更为显著,此时企业应推行低成本竞争战略。当企业开发突破性创新产品时,顾客导向对市场知识深度的驱动效应更为显著,此时企业应推行差异化竞争战略,而竞争者导向对新产品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仅对渐进性创新产品开发有效。  相似文献   

14.
创业导向企业战略风格对组织创造力的影响目前已倍受战略和创新学术界关注,但从组织战略高度和组织文化视角展开的研究还相当匮乏.本文构建了一个以集体主义为调节变量、知识整合能力为中介变量的创业导向影响组织创造力的被调节的中介模型.通过对220家企业的中高层领导进行问卷调研和数据分析,并对模型进行检验,得出以下结论: 知识整合能力正向中介影响创业导向与组织创造力之间的关系;高集体主义倾向的组织情境正向调节创业导向、知识整合能力和组织创造力的积极作用等.本文研究结果扩展并完善了组织创造力的影响机制边界条件,并对管理创新实践提供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公司层面分析企业家导向对联盟绩效的影响,讨论了环境不确定性和企业规模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通过发展和培养企业家导向,能够提高企业的联盟绩效;不确定性环境下企业家导向,对联盟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小规模企业能够更加发挥企业家导向对联盟绩效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创新柔性作为中介变量,构建了创业导向与科技型在孵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以大连市5个国家级企业孵化器中的256家在孵企业为调查对象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类型创业导向对在孵企业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其中创造型创业导向对在孵企业创新绩效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作用更大;创新柔性在创造型创业导向与创新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发现型创业导向和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并不显著;环境动态性在创造型创业导向与创新绩效之间以及创新柔性与创新绩效之间均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而发现型创业导向和创新绩效之间不具有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整合组织控制理论与知识基础观,构建了组织间控制—合作伙伴知识转移—新产品创造力的作用路径。引入吸收能力理论,进一步提出企业不同吸收能力维度会正向调节变量之间的间接关系。以248家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利用Bootstrapping法进行多重中介分析和被调节的中介检验。结果表明:(1)组织控制协同使用除了对新产品创造力产生直接促进作用外,还可以通过促进合作伙伴显性和隐性知识转移这一中介机制提升新产品创造力;(2)合作伙伴的显性和隐性知识转移均有利于新产品创造力,且隐性知识转移的作用更强;(3)在企业消化能力强的情况下,隐性知识转移的中介作用更加显著,而企业转化能力强时,显性知识转移的中介过程更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18.
立足于"知识基础观",结合知识管理理论,首次探讨了针对TMT(高层管理团队)的网络构建导向的人力资源实践、吸收能力与企业家精神行为的关系,并检验了不正当竞争的调节作用。通过对京津唐、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500家企业的1000名高管进行的大规模配对调查,最终获得313家企业的有效样本。实证结果显示:吸收能力在网络构建导向的人力资源实践与企业家精神行为之间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不正当竞争负向调节吸收能力与企业家精神之间的积极关系,而且不正当竞争显著调节了针对TMT的网络构建导向的人力资源实践与企业家精神行为之间通过吸收能力的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9.
给定战略导向下的企业选择什么样的创新类型关系到企业的成长与创新绩效的提升。基于434家中国企业的调查数据,首先对动态能力与创新类型的关联进行分析,继而探讨了战略导向对企业动态能力与创新类型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捕获能力的增强使企业倾向于选择技术型创新或者联合型创新;感知能力和变换能力的提升使企业倾向于选择联合型创新。(2)市场导向不仅正向调节感知能力与市场型创新的关系,也正向调节捕获能力与联合型创新的关系;企业家导向正向调节感知能力与联合型创新的关系。提供了战略导向对创新类型选择的影响机制,也为企业从自身动态能力出发,结合战略导向优化创新类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戴维奇  赵慢 《科研管理》2020,41(9):187-196
探讨企业家新政感知对其企业创业导向的影响,以及企业家战略选择所嵌入的制度环境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家对新政的积极感知增进企业的创业导向,地区制度环境强化了两者关系,而政治联系弱化了两者的关系。以上发现对于深化中国情境下创业导向的前因研究具有重要的贡献,对政策制订者和企业也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