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国经济发展仍然受到创新质量不高和法律保护不完善的制约,本文基于2009—2016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专利申请数据,分析了法律保护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平均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法律保护对企业实质性创新和总体创新质量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对策略性创新有一定的抑制效应;基于多重中介模型的分析表明,法律保护可以通过资金效应、技术效应和信息效应促进企业实质性创新,其中技术效应是当下法律保护影响企业创新质量的主导中介效应。相比提升效率,法律保护的公正、执行、透明度以及法律中介组织更能促进企业开展实质性创新、提升企业创新质量,法律保护对非高科技企业、成熟企业的实质性创新和创新质量的正向影响更加明显。本文对进一步完善法律保护以有效促进创新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知识产权保护与我国高技术产业两阶段创新效率的关系,文中运用DEA方法对我国2009—2016年29个省市的高技术产业两阶段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同时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对高技术产业两阶段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两阶段效率存在着区域特征,可以通过聚类分析划分为3类;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开发阶段创新效率存在抑制作用,对经济转化阶段创新效率作用不显著.技术开发阶段,知识产权保护促进高创新效率地区创新效率提升,而对低创新效率地区存在抑制作用.知识产权保护对低创新效率的经济开发效率有显著正向作用.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对不同地区高技术产业两阶段创新效率的作用存在着差异,且在高创新效率地区其正向促进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3.
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国家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否对大众创业具有直接影响值得关注。本文基于中国家庭收入微观调查和中国地级市统计资料的匹配数据,采用Logit模型检验区域创新能力对居民创业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创新能力对居民创业决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创新能力对机会型创业有显著正向作用,对生存型创业无显著影响;发明类专利创新对生存型和机会型创业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外观设计类专利创新只对机会型创业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实用新型类专利创新对两类创业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软科学》2015,(12):45-48
采用因子分析法获取创新主体变量,构建随机前沿模型考察了创新主体及交互作用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政府对创新效率的正向促进作用随时间先增大后减小,呈倒U型趋势;企业对区域创新效率有短期正向影响,长期效应不明显;高校科研机构仅在滞后一期和两期时对创新效率有微弱正向促进作用;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的交互作用在短期对区域创新效率的提高无显著影响,而长期影响显著;政府和企业的交互作用对创新效率始终无明显促进作用,政府和高校科研机构的交互作用对创新效率的提高则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新已成为实现我国经济绿色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未像今天这样重要和紧迫。同样地,科技创新效率的提高也迫在眉睫。本文运用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评价了我国30个省市的科技创新效率,同时分析了金融生态环境的区域差异对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科技创新效率整体水平不高,而且地区差异显著,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区域差异对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方面,政府支持分别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抑制和促进作用;金融发展则对中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效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绿色创新双外部性特征决定了制度环境是激励绿色创新开展的基本保障。本文基于我国2005—2015年30个省级单位的面板数据,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从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两个方面研究制度环境对工业绿色创新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环境管制制度环境对工业绿色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在市场制度环境中,教育扶持、非国有化水平对工业绿色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科技扶持和金融支持对工业绿色创新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外开放度对工业绿色创新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显著。法律制度环境对工业绿色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为考察不同地理区位条件下制度环境对工业绿色创新的影响,进一步将全国分为一带一路地区和非一带一路地区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2002—2021年广西专利授权量、产业增加值等相关数据,分析专利授权量对广西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专利授权量的增加对广西经济具有明显且持续的促进作用,但不同类型专利对广西经济影响的时效性有所不同。发明专利对广西经济在当期及中长期具有正向影响;实用新型专利在当期及中期有正向影响;外观设计专利在当期表现出明显负向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与东部地区不同,广西实用新型专利对广西经济的影响远大于其他两种专利,说明广西整体技术创新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8.
刘督  万迪昉  吴祖光 《科研管理》2016,37(12):46-54
以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类型专利授权量衡量创新质量,在分析企业经营绩效与创新质量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创业板市场能否有效识别创新质量。经验研究发现:(1)不同类型专利对企业经营绩效均存在正向影响,但创新质量最高的发明专利影响最为显著,实用新型专利影响的显著性较低,而外观专利对企业经营绩效没有显著影响,说明创新质量能够反映企业经营绩效;(2)发明专利对企业市账比及托宾Q值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没有显著影响,说明我国创业板市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识别企业创新质量,具体表现为市场能够有效识别发明专利包含的增量信息,但不能有效识别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包含的细微信息差异。  相似文献   

9.
唐恒  金志成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8):180-183,188
运用计量经济学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相关理论,对我国医药制造行业上市公司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量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证明了企业的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与企业业绩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并且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与企业业绩之间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外观设计专利与企业业绩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目前我国医药制造行业中外观设计专利对于公司业绩水平的贡献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10.
许昊  万迪昉  徐晋 《科研管理》2017,38(8):27-35
利用基于风险投资案例和专利申请与授权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风险投资对区域技术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和风险投资在"研发投入—创新产出"转化过程中的创新质量甄别效应。研究发现:(1)风险投资促进了中国区域技术创新产出,并呈现出滞后效应和"倒U型"趋势,其在滞后二期和三期显著性水平和创新效果达到最优;(2)风险投资对经济和科技欠发达的西北与东北地区创新产出促进效果最佳,而对经济和科技较发达的东部和中部地区创新产出促进作用不明显;(3)风险投资甄别了创新产出的质量,其有效抑制研发投入转化为以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为代表的低质量创新产出,而积极促进研发投入转化为以发明专利为代表的高质量创新产出。  相似文献   

11.
吴宋姣 《科教文汇》2011,(6):125-127
通过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以法理学和体育法学的理论为研究基础,对公民体育权利救济的法律方法进行分析。对权利问题的研究是个体备受关注度时代。"无权利即无救济"。在体育权利理论的研究中,司法救济、仲裁救济和行政司法救济的法律方法,是体育权利救济问题的研究论题。体育权利法律救济主要是依据体育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法律方法获得救济。  相似文献   

12.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赋予专利权人以“牙齿”,其是否能够促进中国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直接关系到中国企业的创新战略转型。本文以2017年中国专利调查数据为依据,考察了专利诉讼对于企业自主创新战略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专利诉讼经历能够有效激励涉诉企业进行自主创新,这一结论在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加粗精确匹配法,以及采用工具变量法和条件混合过程方法后仍然稳健。这表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有利于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对于企业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小微企业、专利依赖型产业的企业以及内资企业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肖冰  肖尤丹  许可 《科研管理》2006,40(12):172-181
以专利侵权诉讼为代表的司法活动通过对企业创新活动合法性的判断,实现了对企业创新活动的规范与引导。与此同时,面对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所引发的新社会关系与社会需求,司法活动必须通过适当的途径与方式克服法律规范性的滞后性,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变化。因此,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企业创新之间并非是单向的影响与被影响关系,而是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关系。揭示两者之间的互动机制对于规范企业创新活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等问题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美经贸摩擦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出现严重问题,根本是中国科技创新实力的显著增强。中国在法规政策执行中并不存在"强迫"问题,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也是中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客观需要。为应对中美经贸摩擦,我国应构建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科技创新法律制度体系和政策体系,强化科技创新与重大产出,实行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运用政策,积极发展知识产权经济,大力培养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高校职务发明专利权归属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保护高校自主知识产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陕西高校科技创新过程中,专利权归属问题是造成权利纠纷和影响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我国职务发明法律规定的不足,对完善陕西高校职务发明权专利权归属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知识产权法因技术理性观的侵蚀而呈现的失衡状态,在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为标志的数字时代愈发凸显,隐藏着从局部失衡发展为系统性、结构性失衡的隐患。知识产权与隐私权、“数字人权”、生命健康权、信息获取权等权利的冲突亟待规制。建构主义的技术观从技术产生与运作中“人”的能动因素入手,为这一冲突的解决提供了思路。数字时代知识产权法的建构应当以人本主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树立平衡保护观”“培育创新与发展共同体”和“构建风险共同体”三重维度培育人本主义知识产权观,从坚持人的主体地位、强化人的主体责任、完善人的基本权利三个层面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人本主义知识产权保护理念的提出,也将为中国法迎来世界时刻。  相似文献   

17.
探寻合理的司法救济路径,诸如设立劳动法院,实行或裁或审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用好调解、财产保全、先予执行等法律机制,完善法律援助,建立农民工的维权组织等,为农民工及时、有效地提供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18.
杨丽君 《科研管理》2020,41(6):9-16
中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进一步关注促进经济增长的技术创新的两大途径: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若实现了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的途径整合,则有益于缩小技术差距,但整合过程不会自发演进,需有良好的制度环境;仅是技术模仿,无自主研发创新,无法缩小技术差距。技术具有外溢性,不同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下,存在不同程度的非正式的技术转移以及不同的技术引进难度。以知识产权交易强度为门槛变量,结合门槛模型对比分析发现,2001-2015年整体上技术引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比自主研发更显著;知识产权交易规模的扩大以及低知识产权交易强度下的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严重的专利侵权会阻碍经济增长。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时,技术创新领域的市场失灵严重,即使短期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但长期由于自主创新的匮乏,将不利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薛永琴  刘华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1):169-174
知识产权对科技创新成果的权利归属、利益分配以及维系创新可持续性发挥着重要作用。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科技创新。作为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也涉及知识产权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知识产权风险,并基于对国外相对成熟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InnoCentive)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深入剖析,针对我国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知识产权风险,提出了设置弹性的身份认证制度、制定针对性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条例、建立安全的线上信息交流渠道以及制定明确的利益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20年来,中国企业创新活动陷入一个两难的困境,企业“不愿”甚至“不敢”进行创新活动。为改善创新的制度环境,2008年中国政府开始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本文旨在评估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第一,中国知识产权战略激励了企业的创新活动,能够保护企业创新。知识产权战略通过提高企业间知识侵权的违法成本来达到“保护创新”的目的,不过,行政保护和产权保护环境这两种保护机制很难对创新成果起到改善的作用。第二,中国知识产权战略并没有明显的改善创新质量,企业发明专利数量和新产品产值率均没有明显的提高。若长此以往,企业可能会陷入“不愿创新”的怪圈中,反过来亦会“伤害创新”。第三,相对于非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投入和创新质量的改善强度更大。需要注意的是,知识产权战略抑制了非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质量,也就是说,非高新技术企业干扰了中国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效果。那么,一方面中国政府应当继续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特别是重点落实知识产权争端的司法惩戒力度;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应当关注这一战略实施对非高新技术企业所带来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