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心理学科中国化早期发展遵循了中国化意识的萌发、心理学科中国化意识的演进、心理学科中国化实践探索的发展历程,表现出以应用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为突破点、教育学家心理学家为主体、实现社会工具性为宗旨,行动先于思想等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2.
教育行动研究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学研究方法,在促进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教育行动研究的历史背景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总结我国教育行动研究在教育实践应用、课程改革、校本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以及理论研究方面的进展,并探讨其在教育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回顾行动研究法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基本内涵和特征,并结合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开展的现状与特征对行动研究在农村中小学的运用进行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8,(10):11-12
家庭教育学校化的概念提出至今,已有近三十个年头,已经在中国教育中逐步发展深入,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数据分析,梳理家庭教育学校化的历程,阐明此现象的现状和对其进行遏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文章归纳了日本近七十年来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变迁历程,将其分为萌芽、定性、变革等三个阶段。随后,文章通过对负责机构和主要国家级项目进行梳理,分析了日本教育信息化相关的国家级项目的特点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文章归纳出日本教育信息化政策的特点及其给中国带来的启示,如以国际领先为目标、强调教育均质化、注重产官学联合、重视调研和信息公开等,以期对发展中国的教育信息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我国教育学发展历程的分析,强调了教育学中国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建构中国教育学自身的语言体系、中国教育学研究的认识论、方法论的转变和创建中国自己的教育学派等方面提出了教育学中国化的建设性思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我国教育学发展历程的分析,强调了教育学中国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建构中国教育学自身的语言体系、中国教育学研究的认识论、方法论的转变和创建中国自己的教育学派等方面提出了教育学中国化的建设性思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答辩时间:1997年5月论文首先简要回顾了中国近代专科教育建立和发展的 整个过程,并对清末洋务学堂、高等实业学堂,民国专门学校、专科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评价,以找出新中国专科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基点。然后,论文分5个时期对新中国专科教育变革历程进行较详细的考察和研究。历史考察的指标体系选取专科教育的发展规  相似文献   

9.
LETAR(动态教育理论行动研究)是行动研究在教育领域得以成功应用的核心理论,倡导"实践先于理论".该理论译介到中国,被中国的教育行动研究者广泛应用,时教育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在这一研究范式中,因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西方特色的行动研究主体"I"自然转化成了颇具中国特色的研究主体"We".因此对中西行动研究的主体"I-We"进行文化层面上的探讨,以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CLETAR(合作性动态教育理论行动研究)理论得以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0.
崔赟 《文教资料》2011,(29):117-119
青年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马克思主义扎实的理论功底,而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只有赢得并见重于青年和学子,才能赢得并见重于时代和未来。马克思主义自传入中国以来便开始了它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及其“三化合一”的发展历程.这一光辉历程与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互动而生、相伴而在的。积极探索在青年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及其“三化合一”的有效路径,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新教育运动为中国教育史研究,尤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的兴起提供了一个契机。作为新教育运动健将的舒新城,最初积极参与新教育运动,后却毅然逸出,将学术研究的方向转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欲从教育史研究中寻求中国新教育发展的答案,分析其心路历程与治学经验可以管窥和阐释该时期新教育运动与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研究的兴起与发展之间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2.
教育技术学之传记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技术学是否有或者应该有自己的研究方法?这是教育技术学研究领域一直存在的一个争议问题。任何一个领域或者学科都没有必要强求专属于本领域或本学科的研究方法。选择恰当和合理的研究方法才是科学研究最为重要的问题。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更多关注教育技术学学科本身,却忽视教育技术学发展过程中人的作用与价值。回顾教育技术学发展历史,关键人物是推动这一学科本土化发展的原动力。传记研究对于关注社会发展过程中个人历史的作用以及个人与文化群体、个人与社会变迁的研究来说,有明显的优势。因为它的架构是历史的,背景是社会学的,目的是文化人类学的。它以生命经验为研究核心,重视个人主体性的表达和过程资料的提供,重视叙述性、脉络性和历史性等方面的价值,能够克服量化与质性研究方法的对立,避免理论探究与实证经验的分离,因此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沟通工具,了解个人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在教育技术研究领域运用传记研究方法,可以将技术促进与改善教育作为联系的焦点,审视"人"通过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种种自我表演,为梳理教育技术基本思想和发展历程提供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组织网络发展良好,专兼职科研队伍持续壮大,教师教育科研素养全面提升,教育科研制度建设日益完善,教育科研活动积极开展的良好局面基本形成;但同时发现,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在网络覆盖、区域发展、成果推广、活动成效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要想上一个新台阶,应进一步健全教育科研网络运行机制、加强专家引领和专业支持、创新教育科研培训机制、搭建教育科研网络平台、完善教育科研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4.
教育科研有着悠久的历史,纵观教育科研的发展史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作为学科建设的发展,另一条是工作体系,二者交织,相互作用,日益重要,逐步从民间推动发展为社会事业、国家行为,进而发展为国际合作。同时呈现出教育科研的社会化、国家化、国际化、本土化的特征。我国的教育科研具有雄厚的实力。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the so far hardly explored history of empirical educational research (Bildungsforschung) in West Germany between 1945 and the 1990s is examined and roughly surveyed. The focus is on the 1950/1951 established Germa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Research (DIPF) in Frankfurt on the Main, whose foundation was closely linked to the policy of the US occupation forces in Germany. Also considered is the history of the Berlin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Human Development (MPIB), which was founded in 1963.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Frankfurt institute was a pioneer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that its foundation took place quasi-necessarily as a non-university institute due to the political and scientific context conditions at the time. Therefore, the history of the MPIB can be understood adequately only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DIPF’s history an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should be analyzed with special regard to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of non-university research in Germany. Looking ahead, the desideratum of a transnational history of empirical educational research in West Germany is outlined which basically fathoms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s a result of complex interactions with other social knowledge and action fields.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改革足一部薪火相传的发展史,老一辈特级教师以丰富而生动的语文教育实践开刨了历史的先河、顾美云语文教育思想主张鲜明,意蕴丰厚,历久弥新:学语言,练思维,阐明了语文学科的独当之任;回归教育常识,在生活中学语文,拓宽了语文课程的丰富内涵;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扎根课堂教学研究,自觉投身教育科研,指明了专业成长的方向与路径;热爱学生,着眼未来.关怀青年,奖掖后进,彰显出特级教师的崇高师德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7.
农村幼师职前培养目标规格定位关系到学前师资队伍建设与学前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现有农村幼师职前培养目标规格在定位准确性和职业适应性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因此,我们应该立足于农村学前教育的实际情况,在政策和理论的引领下,重新审视农村幼师职前培养的目标规格.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本土化”与“标准化”内在统一,坚持“全科型”与“专科型”有机结合,坚持“应用型”与“研究型”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8.
汉娜·阿伦特的"行动"理论具有深刻的教育学意蕴,为我们理解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行动路向和实践视角。"行动"理论指导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教师直面教育实践本身,注重教师专业成长的动态生成过程。教师在行动中探究、反思,生成实践性知识,走向与学生的视域融合。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教育管理学的新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观”是透析百年来教育管理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而重塑学科使命并深刻反思学科的研究对象、体系及研究方法,已成为目前教育管理学科建设的紧要任务。教育管理研究应廓清“事实与价值”、“本土化与国际化”、“理论与实践”等之间的关系,确立“伦理视角”、“多元学科视角”和“历史视角”。作为新世纪教育管理学发展新方向的微观体现,学校管理研究将呈现以下新动向理念多元发展、关注校长成功和职业化、重视知识创新的具体运用、突现“问题”意识以及道德伦理向度渐受重视。  相似文献   

20.
百年王船山教育思想传播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起始主要是王船山教育思想的影响,人们研究、学习王船山教育思想并非自觉,其影响的表现形式多样:王船山从祀文庙,办船山书院,模仿船山史论作策论等;王船山教育思想传播的第二个阶段是自觉研究王船山教育思想阶段,此时期研究王船山教育思想的论文非常丰富,形成了热潮.但是,这种研究仍有缺陷:简单套用主流理论,多是贴标签式考察.王船山的教育思想的研究应有路向是:一是研究王船山的教育理论,二是研究深蕴在心性之学中的教育哲学,三是研究王船山自身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