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语文能力不是别的,就是语感。语感是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同化,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感。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必须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在对生活的体验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语感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语文能力不是别的,就是语感。语感是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同化,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感。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必须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在对生活的体验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语感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若能使学生具有对言语作品的警醒的耳朵,从而产生对言语作品的敏锐感受力,即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语感,就能达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追求语文教学的丰富性——谈语感教学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感教学是一种以语感培养为中心,以语感实践为主线,追求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协调发展的语文教学模式。语感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凭借已有的语感,自主感知、自主理解、自主想像、自主体验、自主积累,在丰富的自主实践中,追求对语文丰富的感知、丰富的理解、丰富的想像、丰富的积累,从而实现学生智慧的丰富,情感的熏陶,语文能力的发展和学生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语文能力不是别的,就是语感.语感是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同化,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必须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在对生活的体验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语感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6.
曾晓洁 《广西教育》2006,(7B):60-60
“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的表现形式是感性的、直觉的,它依靠直觉思维而不依赖分析思维。其实质是,感性中暗含着理性,直觉中沉淀着思考。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在整个语文能力结构中,处于一个基础的核心地位。首先,语感是言语活动的必备前提条件。我们进行任何一种言语(包括语文学习)活动,都必须以一定的语感能力为基础,否则根本无法参与任何一种言语活动。其次,语感能力的高低决定语文能力的高低。因为信息交流直接凭借的是语感,离开语感就谈不上信息交流了。因此,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所以,培养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语感,简单的来说,就是读者通过听人讲述或阅读而直接感知语言,是学习、认知和运用语言文字而产生的敏锐感知力,是体现语言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只有获得丰富的语感,才能不断发展和提高语文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主要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不断的语言实践工程中获得语言经验,才能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并取得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是语文教学的特殊任务。加强语感训练,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针对当前语文教学耗时低效的现状,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我认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可以从训练学生的语感人手,加强语感训练,体情悟道,说写结合,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应只着眼于人格的和谐发展,还应与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紧密联系。因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以语言为中介完成的,言语能力的高低决定阅读作品时审美层次的高低。学生在审美的同时获得了对人生、社会、自然等的认识,也获得了对言语的兴趣和感知。语文教学应多从审美入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饶袭龙 《新疆教育》2012,(7):101-102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语文学科所要培养的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即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1.
培养语感是语文能力训练的一个重要手段。语感具有直觉性、审美创造性、整体一致性和认知的特殊性等特征。在语文教学中应结合阅读教学、吟咏教学、想象联想教学和修辞教学来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12.
语感是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完美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加强训练,让学生在感悟中积淀语感,在乐读中丰富语感,在发现中运用语感,在理解中品味语感,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更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种语文能力就可以看成语感。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敏锐、丰富的领悟能力。语感是语言文字刺激作用人的视听感官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即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而准确的捕捉到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语感培养"作为一个重要命题引起了语文教育界的高度重视,语感的研究成为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语感作为感性直觉层面的言语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通过积累语料、练中求熟等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感,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全面发展学生的言语素质。  相似文献   

15.
笔者认为:青少年时期是语文能力发展最佳时期,缺乏有效的语文运用是造成语文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应从语文运用入手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语文运用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根本1、《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明文规定:“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理解是运用的前提,运用是理解的目的和升华。怎样才能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呢?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语文运用中学会…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种语文能力的获得,靠的是学生长期的训练、积累和实践——语感的培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感是一种自悟自得的思维感受,需要深化理解,从而提高语文能力.小学生语感能力培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笔者从以下四方面谈谈自己的点滴见解.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语感培养"作为一个重要命题引起了语文教育界的高度重视,语感的研究成为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本文对语感的性质、地位、语感的培养分别作了论述,指出语感作为感性直觉层面的言语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教学实践中通过积累语料、诵读、言语训练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语感,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全面发展学生的言语素质。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丰富的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这是一个人进行言语交际的基本前提。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练习最要紧的是练习语感。”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王尚文先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语感要千方百计提高学生语感素质。”在语文教学中,语感教学是纲,其他是目.纲举目张.否则纲不举则目也难张。可见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读的用处最广大 ,语文教学上应该特别注重它。”朱自清在《论朗读》一文所强调指出的这句话点出了诵读法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从学生的认知心理看 ,熟读成诵 ,可以训练、培养语感 ,积累语言知识 ,进而成为一种语文能力 ,即语感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审美感受能力 ,其中首要的是语感能力。吕叔湘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叶圣陶也说 :“文字语言的训练 ,主要是训练语感 ,获得语感应走熟读成诵的路子。”  白家熹先生曾用心理学的观点揭示语感产生的心理机制 :在言语活动的反复练习或实…  相似文献   

20.
黄国栋 《成才之路》2012,(14):28-28
中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对规范语言的积累,还要重视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把语感的培养当做语文教学的一个支点,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只有如此,语文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