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高校体育弱势学生体育参与的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奥林匹克教育对高校体育弱势学生参与体育文化活动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提出应在高校广泛开展对体育弱势学生的奥林匹克教育,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为今后这一特殊群体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大学生弱势群体界定出发,认为做好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提供新的动力源泉、充实新的和谐理念,为此,需要强化"五个教育",充实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建立"五个制度",完善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  相似文献   

3.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学科评估的绩效导向使得国内一些高校弱势学科在不同程度上遭遇生存困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动态支持"的目的,并不意味着发展重点学科必须要弱势学科无条件价值让渡,而是要在"双一流"建设视野下正确、合理评估弱势学科存在与发展的意义,统筹学科生态系统的多元合作、协同发展,建构共生型、培育式、相互价值让渡的学科生态系统。弱势学科必须基于自身发展逻辑强化学科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学科的学术生产能力与产出效率,从而生成自身存在的"生态合理性"与"生态现实性"。即在学科结构上,强化弱势学科与一流学科间的交叉、融通与共生;在学科发展策略上,探索弱势学科与高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及所处区域经济、文化特色的内在关系;在学科人力资源建设上,注重学科的学术梯队建设,积累学术研究的群体,夯实学科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4.
社会网络理论视阈下的高校弱势学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建设是衡量大学发展的重要指标.为适应"双一流"建设的发展战略和具体要求,部分高校在学科评估的绩效导向下将裁撤弱势学科作为其优化学科布局的基本方式.但无论是从学术场域内部的学科体系关联性而言,还是从社会网络结构下的权力主导与资本角逐来看,盲目裁撤弱势学科既易造成其在学科群落中的"位置感"缺失和"话语权"旁落,也可能导致整个学科组织系统失衡与学科持续发展断层.为此,重新确立弱势学科的身份认同,激活弱势学科的内生发展潜能,构建合理有序的学科生态系统,有助于打破弱势学科的生存受阻藩篱,营造学科间融通共生的协调发展氛围.  相似文献   

5.
校长在善待教师过程巾往往忽视了教师队伍中的"弱势群体"(患病教师、年老教师、年轻教师、外地教师),不能挖掘弱势教师的潜能,这成为阻碍学校和谐发展不可低估的因素.因此,校长更应善待教师中的"弱势教师".  相似文献   

6.
经济欠发达地区省属高校在高等教育整体发展中处于弱势地位.为提升其竞争力,必须建设一个教师和谐发展的环境.为此,我们构建了具有特色的"1 2 3"模式:一个为本--以教师为本,两个团队--和谐的教师团队和管理团队,三种文化--和谐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  相似文献   

7.
经济欠发达地区省属高校在高等教育整体发展中处于弱势地位。为提升其竞争力,必须建设一个教师和谐发展的环境。为此,我们构建了具有特色的"1 2 3"模式:一个为本——以教师为本,两个团队——和谐的教师团队和管理团队,三种文化——和谐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  相似文献   

8.
论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陕西民办本科高校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民办高校在经历了规模扩张特别是升本之后,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正面临着历史性的战略选择。当前如何提高质量,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已刻不容缓地摆在每一所学校的面前。作者认为:目标发展战略、规范管理战略、特色培育战略、创新发展战略、人才强校战略、情感和谐文化战略等"六大"战略是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陕西民办本科高校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9.
解决弱势高校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是构建科学合理的弱势高校判定模型并准确识别弱势高校。首先,应从绝对意义上来理解弱势高校,找到导致高校发展状态本质差异的临界点或阈值;其次,对弱势高校群体的划分坚持类型划分基础上的层次划分的方式,兼顾不同类型高校弱势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弱势高校群体的普遍性与弱势高校个体的特殊性;最后,应坚持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视角,把高校发展的现时状态与未来状态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街舞作为时尚性的新兴运动成为高校学生所喜欢追求的运动项目。将街舞纳入新疆高校体育选项课,具有积极意义并推动了新疆高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发展。通过SWOT分析,针对街舞在新疆高校开展的现状,对新疆高校发展的内外环境进行剖析,认清新疆街舞发展过程中的自身优势和弱势、外部机会与威胁,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发展战略和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高校的和谐校园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科学发展观在高校建设中的重要体现。构建和谐大学校园可以从教育环境、校园人际关系、学科建设等方面入手,既促进各自内部的全面和谐发展,又注意相互间的协调统筹,实现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外语自主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外界环境之间动态、和谐、平衡的互动交流,生态型的自主学习系统不仅仅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而是各生态主体间积极、主动、互动的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换。教育生态学中可持续性发展和协作竞争的理念和生态哲学的思维模式对指导外语自主学习,实现外语教育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服务和谐社会构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从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既是和谐社会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要求。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追求和谐为价值目标,自觉探索和谐社会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重构体现时代特征、符合教育规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谐体系。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建设绿色高校的意义,指出建设绿色高校对实现高校的发展战略、对大学生生态伦理观念形成、身心发展,以及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都将起到重要作用。它既是高校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又是大学生个人未来发展的需要。认为只有将环保思想与高等教育相结合,才能进一步促进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为国家培养出新一代综合建设人才,最终促进并带动社会、经济、环境的共同发展,让国家长治久安,让人类社会在健康稳定中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5.
教育和谐是对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功能观进行重新整合定位,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和谐为教育的目标,以推动和维护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人类的新文明为使命。本文从大学教育的内涵、和谐发展的现实性、传统文化和谐思想的作用、学术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大学理念、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培养模式、和谐发展目标的实现等方面阐述大学教育和谐发展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6.
在对国内区域高校与地方政府关系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围绕区域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功能,提出了区域高校和地方政府双方的职能定位,探讨了构建区域高校与地方政府和谐关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大学的实践和谐理念及实现和谐发展。不仅是实现自身跨越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充分发挥大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用的客观需要。而依据大学自身发展规律、和谐理念的内在的客观要求以及大学与社会之闻的内在联系建立的实践逻辑,这种逻辑须具有科学性、价值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8.
高校和谐校园构建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校园内涵体现为:它是一种以协调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模式,是学校教育中各子系统及各要素之间的协调有序运转状态,是以校园为纽带,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所形成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良性整体效应。因此,构建和谐校园要从以上内涵出发。  相似文献   

19.
关于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的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是科学发展观在高校建设中的重要体现,是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构建大学和谐校园可以从促进教育环境、教育主体、学科建设以及学生个性等方面入手,既促进各自内部的全面和谐发展,又注意相互协调,统筹兼顾,实现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构建和谐高校的一项基本原则。为此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全局,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人才支撑、知识贡献和文化条件的同时,实现自身和谐,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