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华玲 《寻根》2015,(1):9-14
有清一代,清廷按"满洲甲兵,系国家根本"之宗旨,给予了八旗官兵各种优渥的"恩养"政策与待遇。然而,随着八旗人口迅速增加,国家财力的受限,加之八旗子弟又渐染奢侈腐化风气,八旗生计问题最终还是成了清廷的负担和累赘。为此,清廷曾采取过汉军出旗、设立井田、赎回旗地、设立养育兵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力图解决八旗生计问题,缓和社会矛盾,但是收  相似文献   

2.
陈敏 《寻根》2011,(1):128-131
李鸿章的后半生,伴随着清王朝走过风风雨雨四十载。无论生前还是死后,他都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康有为称他是“维新之同志”;梁启超评价他:“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相似文献   

3.
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千百年来为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区之一。但到了近代,四川同全中国一样,挣扎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中。20世纪伊始,清王朝推行“新政”,四川从此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本文仅就四川经济百年的发展历程分阶段作了全景式的概述,将川人的强国兴川之梦、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风貌展现给世人。  相似文献   

4.
刘佳  过伟敏 《中华文化论坛》2015,(2):151-156,192
中国近代,公共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类型,真实地记录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历程和时代的变革,充分体现了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矛盾性和文化交融的复杂性。镇江近代公共建筑从一个点折射了中国近代"边缘城市"的演变历程,是近代建筑向现代建筑转型的重要类型和主要推动力。与传统建筑相比,镇江的近代公共建筑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拥有新功能,充分体现了其典型性和时代性,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与近代民族实业家的创业精神李玉传统文化与近代化这一课题乃目前一大学术热点,但研究者的注意力多集中在文化自身发展或文化与政治、与社会的关系上,相对忽视了传统优秀文化对近代民族实业家的影响。事实上,传统文化直接影响到了民族实业家们的思想境界、心理...  相似文献   

6.
任小虎 《寻根》2020,(2):102-107
陈惟彦,字劭吾,安徽石埭(今石台)人,生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民国14年(1925年)病逝于江苏如皋,是年冬归葬于石埭二都荒田垄。陈氏家族是石埭县的名门大族,原先居住在徽州祁门,于五代时迁居石埭长林街,至陈惟彦时为第三十七世。晚清以来,其家族的兴盛源自陈惟彦之父陈黉举。陈黉举(1834-1884),字序宾,太平天国期间追随其同乡陈艾,为曾国藩所赏识,后李鸿章督师剿捻时招入幕府,在淮军行营钱粮所,综行营支应,主理钱粮后勤事务。  相似文献   

7.
《孙子兵法》在诸多方面接受了老子思想的影响。其“知胜之道”的“道”与老子的无形之道有缘;其“兵者,诡道也”,则体现了对老子若干矛盾范畴的改造和运用:其关于加强将帅气质修养的思想,亦在深层次上受到了老子主张的内敛性涵养的启导。《兵法》所以能接受老子思想的影响,这除了由于老子早于孙武以及兵道两家思想的互动互渗外,也与孙武的家世与生平经历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8.
随着晚清以来中国社会的对外开放、西方市政文明的输入和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城市的规模、类型、结构、布局等方面都有所变化。特别是城市中以近代工商业为主体的近代经济职能的增长,使城市的经济内容、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体现了城市近代化的质的转换。为此,笔者认为,中国城市的近代转型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孝道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础内核,在近代逐渐衰落下去,而这一衰落过程又是其道德还原以及近代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官方的态度和政策,既是其转型的原因,又是其转型的表现。大致说来,晚清政府、北京政府以及南京政府都在主观上希望加强孝道提倡并颁发相关政策,但随着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主动或被迫进行的种种改革却又在客观上成为摧毁传统孝道的致命武器,反过来使其美好的主观愿望化为泡影。  相似文献   

10.
春秋战国之交,仁义礼信在战争实践中已经完全失效。在这种背景下,《孙子兵法》一方面明确提出“兵者诡道”、“兵以诈立”等命题,确立了中国古典兵学“诡诈”的鲜明特点,另一方面又从更深层次上揭示了诚信在军事上的独特价值,其诚信观很值得我们重视。诚信即诚实信用。先秦时期,“信”作为一个表示诚信之意的哲学范畴经常出现于诸子百家的言论和文章中。《孙子兵法》也多次直接或间接提到“信”,但他所说的“信”与儒家那种基于人际关系的道德价值有所不同,它是军事谋略视野下的诚信。孙子谈诚信,从未脱离过战争这一事关生死存亡的“国之大…  相似文献   

11.
就中国城市的近代遭际而言,开放与发展互为条件,彼此影响。特定的政治与社会情境,决定了中国城市开放与发展的被动性与依附性,在此过程中,国人思想与行为的应变性不断演进。开放与发展虽然促进了中国城市近代化的进程,也促进了城市的物质生产和制度建设,城市结构和城市空间变化明显。但中西不平等发展的趋势日益扩大,城市特质改变带来的中国主权与治权被破坏,社会欺诈的发生,城乡差距拉大,犯罪率增加等社会问题不断加剧,由此皆在形塑着中国城市近代化的曲折道路。  相似文献   

12.
成都市房产信息档案馆馆藏的几十万份房地契档案和附件,为揭示清代以来成都城市文化面貌提供了基础材料。房契反映出成都城市传统社会关系、人文风貌等。及至民国时期,房契为近代以来成都房地产管理的制度文化、城市建筑文化及其城市生活形态的近代化,以及近代成都城市多元文化特征的生发提供了诸多可资研究的信息,进一步证明了成都城市文化在近代处于新旧文化交替、不断更新迭代的过程中,并为现代成都城市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宁波帮是汉口各大商帮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商帮。在武汉开埠并走向近代化城市的进程中,宁波帮在汉口的各类商业活动可圈可点。宋炜臣、沈祝三、虞洽卿、卢镛标、庄俊等著名人物,他们分别在近代汉口实业界、近代汉口建筑业方面,展示着杰出的才能。在航运业方面,宁波帮也凭借其实力和经营方式,开辟航线,拓展长江航运业务,与国内多个重要城市建立了商贸联系。在武汉先后三次成为全国革命和政治中心的时候,宁波商人均不同程度地卷入其间。除了从商和参与政治活动之外,宁波人在丰富武汉的历史文化方面,也做出了大量贡献,其中尤以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为代表,在武汉文史研究方面的影响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14.
陈炜 《华夏文化》2007,(2):20-22
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入侵,通商口岸的相继开放,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随之传入。面对鸦片战争的惨败,一大批有志之士以向西方学习为口号,在全国掀起了波澜渐起的近代化浪潮,进而引起了整个社会对近代新型人才和大众传播系统的强烈需求。在此基础上引发了城市传统教育  相似文献   

15.
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绝对包含了有代表性的“汉英文字”的互相接纳与融溶。本文试图探索英语英文是如何融纳了东方的“丝文化”;又是如何演绎成近代英语中的许多词汇的。笔者拟用中华古典文化规律来剖析近代与“丝”有关的英语、英文。一、丝—→SILK的衍生与定型古...  相似文献   

16.
荻生徂徕(1666—1728),是日本近世古学派中古文辞学派的创始人。由他及其后学太宰春台(1680—1747)和海保青陵(1755—1817)的学术体系发展而成的“徂徕学”(本文特指“徂徕派经世哲学”),一直被部分日本学者视为日本近代政治原则的发现者,是日本自生的、与以往哲学特别是中国传统哲学间没有本质和必然联系的早期近代化学说。即便不情愿地承认二者之间有所牵涉,其程度也不过是“轻微的提示”而已。然而,徂徕及其后学本身,却从未忌言事实。正是通过对苟&;#183;韩著作的再诠释和大量征引,该学派才逐渐建立起自身的理论体系,并直接或间接地应用于社会的实践和改造。  相似文献   

17.
胡光明 《寻根》2007,(6):18-23
伴随着明清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口的大量流动,一种新的历史事物——会馆应运而生。“会”是聚合的意思,“馆”则是供宾客居住的房舍,合意为“聚会寄居场所”。会馆是明清时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地缘或业缘性的传统社会组织,它建在通都大邑,根植于传统市场经济扩张、人口迁移和流动频繁、商人子弟不断入仕的社会大环境中,通过不断调整自身机制来适应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可以说,会馆是观照中国社会近代化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8.
有一種解釋中國近代化進程的理論叫做“衝擊——反應”論,認為中國社會本是一個封閉自足體系,只是受到西方衝擊以後,方被動反應,勉强走上近代化歷程,西方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影響是中國近代化的唯一動力。這種理論是不符合  相似文献   

19.
刘作忠 《寻根》2010,(2):34-38
<正>1840年开始,西方文化重要内容之一的近代体育,随着炮舰和鸦片一起传入中国,中国的体育事业开始了缓慢的近代化过程。教会学校和基督教青年会是近代体育传入中国的重要桥梁。1890年,上海圣约翰书院举行了以田径为主要项目的运动会,被公认为是我国近代最早的一次运动会。  相似文献   

20.
东亚整体观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在跨入文明门槛以前,有过原始思维和野蛮思维,此不具论;跨入文明门槛以后,其思维史大体经历了古典的整体思维,近代的分析、实证思维,进入现代,则在古典与近代的思维奠定的基础上,产生分析与综合统一的新的整体思维,从而完成一个否定之否定的“正——反——合”螺旋全过程。古典整体思维、近代。分析实证思维、现代整体思维的三段划分,是大略而言,各民族又各有自身的特点。例如希腊人在古典时代,与整体思维相比较,分析思维也相当发达,“分析”成为希腊人的格言,古希腊文化中处处显示出分析的力量。推动工业文明诞生的欧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