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列宁在实施新经济政策期间,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这一探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有一系列的理论创新,给我们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道路,至今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后,毛泽东立足于中国国情,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其主要贡献为提出了摆脱苏联模式,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建设道路;提出了中国尚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论断;提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总体目标和战略步骤;提出了勤俭建国和增产节约的经济建设方针.毛泽东的这些艰辛探索,对于我们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有人认为 ,毛泽东思想主要是革命的理论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没有什么有价值的理论 ,更不会取得什么建设成就。事实上这种观点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众所周知 ,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道路是进行了艰辛探索的 ,取得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初步成果。这些成果就构成了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理论。在这一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取得了重大的建设成就 ,初步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础。一毛泽东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中 ,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艰辛地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开始初步探索中国化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学习苏联经验的同时,开始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行了探索.主要体现在:一、“以苏联为戒”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二、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以后,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的积极理论成果。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形成了以《论十大关系》为代表的积极理论成果,为我们改革开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根本。  相似文献   

7.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始于毛泽东,后经挫折,成于邓小平。1956年4月毛泽东同志著述的《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代表作,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的成果。党在"八大"及其前后提出的正确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为形成我国自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奠定了初步基础。后来由于缺乏经验等原因,我们逐渐违背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背离了"八大"制定的正确路线和方针,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了"左"的失误,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了严重挫折。直到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我们才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才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恩来为寻求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实践中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思想和主张。他主张一切从实际出发,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他对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并最早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周恩来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关系,是一种探索、开拓、奠基与继承、创新、超越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特别提示: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阶段。在这一时期,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的成果。然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了曲折和波动,在曲折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陈云经济体制改革思想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云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其经济体制改革思想源于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反思与批判,50年代初步形成,新时期又进一步发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起到建基作用。当前考察陈云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不仅可以纪念他诞辰100周年,而且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开始逐步从单一转向复合,从计划转向市场,甚至进一步实现了国际化。但是,这些看似成功的经济转轨,却并没有从根本上实现我国经济发展体系的良好构造。在中国,经济发展体系当中仍旧存在技术结构单一、生产方式落后等问题,需要国家和所有集体团结一致,逐步实现经济发展体系的良好构造,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转型,最终提升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效率。以经济转轨为背景,探讨我国经济发展体系构造的基本思路,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体系存在的问题,寻求我国经济发展体系构造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小城镇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的城镇化道路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城镇化虽然是我国农村发展的一次历史性跨越 ,但它有许多弊端 ,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冲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最终确立 ,也利用我国现在经济结构大调整的契机 ,应该回复到城市化正常进程的轨道中来。  相似文献   

13.
为了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尽快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从50年代中期开始,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苏联经济模式为借鉴,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探索。其中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管理制度等问题的研究成果,仍然是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4.
陈云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要领导人,对我国经济建设规律和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和指导原则.他在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的若干重大历史关头都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20世纪5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秩序的确立,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两次大的调整,对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开展,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现象,腐败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发生、蔓延,它阻碍着这些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进程,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一些国家还因此而政局不稳,政府频繁更迭……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发,腐败在一些部门和地区也有所滋生和蔓延。本文试图用制度分析法探讨中国现阶段腐败产生的原因,并以此找出根治腐败的对策,即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逐渐地与世界经济接轨,英语作为国际公共语言,便显得越来越重要。在这一形势下,高校英语教学工作改革也成为了我国的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文章针对我国现有高校的英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新时期国民经济建设对国企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国企改革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临基层建设年的绝佳时机,基层国有企业如何才能把握机会,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大有可为。加强"三型"党建工作,既可以加强党组织在国有企业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同时也是助推生产经营的利器。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用发展的观点,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法,做到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乡村社会法治秩序的建构,是中国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充分考虑乡村社会的实际,即我国乡村社会目前正处于特殊历史转型时期和特殊的地理环境之中,特殊的经济、政治、化因素决定了中国乡村社会法治秩序的建构不可能是一系列静止的规范体系的组合,而是一个不断运动演化的过程。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国乡村社会法治秩序建构的内部要素与外部环境均不够完善,还存在各种阻碍法治秩序建构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中,其核心,实质和第一要义,是中国的社会发展问题,即发展经济,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发展经济的第一保障是民主法制建设,邓小平实事求是是总结了我国建国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经验教训,客观地分析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宏伟目标和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建设现代的需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国情的需要,建立健全法律体系是经济建设的需要,加强政治体制改革是保证经济体制改革顺利发展的需要第一系列依法治国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