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去主动探索。由于小学生受原有知识、经验和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独立地完成探索任务,因此,还必须依靠教师的组织和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活动呢?  相似文献   

2.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去主动探索。由于小学生受原有知识、经验和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独立地完成探索任务,因此还必须依靠教师的组织和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活动呢?  相似文献   

3.
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去主动探索。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探索,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实践验证“,问题、探索、明理、评价”教学模式,是学生自主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未知世界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小学生受原有知识经验和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独立地完成探索任务,因此还必须依靠教师的组织与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呢?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索动机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它充满诱惑和问题的情境。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4.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据现代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人具有自我学习的天然倾向,具有独立自主学习的巨大潜能.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主动获取新知识、利用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是我们教学的一个目标.因此,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去主动探索.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主动探索,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由于学生受原有知识经验和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独立地完成探索任务,因此还必须依靠教师进行有效地组织和指导.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活动呢?下面谈几点个人的粗浅做法.  相似文献   

5.
高中数学新课标指出: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教给学生一些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巧,要教会学生如何去理解、思考和分析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分析、思维和自主探索中逐步发展自己的数学能力;教师应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开展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自主学习活动为主,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探索,在探索过程中进行学习。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我们在历史教学中把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放在重要的位置,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下面谈谈具体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可通过设计开放的教学环节,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示知识的探索过程,理清知识的思考过程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8.
据现代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人具有自我学习的天然倾向,具有独立自主学习的巨大潜能。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主动获取新知识、利用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是我们教学的一个目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活动呢?下面谈几点个人的粗浅做法。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之一,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而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合作者和指导者,并引导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力求给学生设计出良好的探索题材,使学生能在探索实践中提高自主探索能力.  相似文献   

10.
探索学习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极好的教学方法。所谓探索学习,就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创设一种研究性情景,让学生通过自主地实验、调查,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那么,如何在语文实践中开展探索学习呢?一、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学习教学实践表明,教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行探索学习,学生能够充分展  相似文献   

11.
探索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由教师讲述各种知识结论,学生被动地理解或机械识记,或被动地去证实。在教学中,学生知识的获得固然重要,掌握知识如何获得的过程更为重要。为此我在生物教学中是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开发学生探索潜能。  相似文献   

12.
探索发现能力是学习者重要的能力之一,也是非常核心的素养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经历探索发现的全程,不仅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和创新思维。从自主探究策略、模式多样策略、问题优化策略、脑力激荡策略、差异指导策略、反思监控策略等方面谈谈培养学生探索发现能力的方法和要领。  相似文献   

13.
金希勇 《河南教育》2005,(11):38-38
提高教学效率不仅体现在传授知识方面,而且体现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方面。只有提高教学效率,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学习,进而获得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智能活动,去探究,去获取知识,并在探究获取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智能的过程。实践证明,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参与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是  相似文献   

15.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现代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其综合素质的表现之一,指导学生撰写地理小论,是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撰写地理小论的过程中,学会了怎样学习和利用知识,怎样认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最终实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知识是无穷的,对知识的探求更是无穷无尽的,做为新世纪的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己如何去探索、发现新的知识,并对之研究和论证.自1992年开始,中考、高考数学试卷就有了考查考生探索能力的考题.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便成了大家关注的话题了.下面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谈几点看法. 1 培养观察、判断能力是培养探索能力的基础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培养观察、判断能力是培养探索能力的基础,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所以,对于引导学生观察、判断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不单是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引导学生学会自学,是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受老师精心指导而由被动变主动,对教师依附性也由大变小,能自主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那么怎样在制图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相似文献   

18.
陈凤花 《广西教育》2005,(11A):26-26
开放数学课堂的目的是激励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数学知识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实施“开放型”数学教学要不断改革束缚学生情感、认知与能力发展的条条框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创新。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早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和方法指导 ,而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方法的同时培养各种能力 ,特别是探索性思维能力 .所谓探索性思维 ,是指对未知问题或规律寻求认识和解决的思维活动 ,是一个多环节、多层次的思维体系 .探索性思维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核心 ,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和途径 .美国心理学家J R Suchman与J J Schmab所提出的“探究学习理论”主张“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 ,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索能力 ,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 ,进而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开展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是转变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