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期责任编辑:丁淑兰这是流行在河南南部泌阳一带儿童学习敲锣鼓时唱的歌。歌中的“咚”代表鼓,“”代表大锣,均属谐音字。全曲为由do、re、mi、sol四音音列组成的宫调式民歌。采用盵監拍。音域在五度以内。全曲由八个乐句构成。第三、四乐句是一、二乐句的压缩和重复。第五乐句起仍然未加入新材料,而是进一步将主题延伸、重复。最后两句精练到只用do、mi两个音,实际上是在用人声模仿打击乐器。教师在教唱此歌时,不仅要求学生学会此歌,还应进一步教学生学会敲一种打击乐器,掌握几种常用的鼓点,增加学生对打击乐器的了解。印尼民歌…  相似文献   

2.
小鸡出壳     
[提示与教学建议]这首歌形象地描绘了小鸡从蛋壳里出来时既有趣又可爱的样子。歌曲由三个乐句构成。第1~4小节为第一句。这一句中的“奇怪真奇怪”、“可爱真可爱”会引起幼儿的好奇和注意,第5~9小节为第二乐句,描述了“圆圆的蛋壳里钻出一个小脑袋”这一有趣的情景,以及“小鸡呀一出壳叽叽叽叽唱起来”的可爱模样。10~14小节为第三乐句。后三小节为了情绪表达的需要,旋律略有变化,进行到调式主音上结束全曲。这首歌适合小班幼儿学唱。教歌前最好能让幼儿看看小鸡出壳的情景,或者让幼儿看看表现这一情景  相似文献   

3.
乐曲分析钢琴小曲《小鸟捉虫》以鲜明的音乐形象及生动浅显的表现手法历来为幼儿所喜爱。该乐曲旋律为五声音阶大调式,抒情、活泼,全曲结构工整,分A、B、A3个乐段。A段共有4个乐句,旋律婉转而优美,宛如正在飞翔中的小鸟。B段共有两个乐句,用乐句重复的手段构...  相似文献   

4.
作品赏析这首歌全曲只有两个乐句,旋律简洁,节奏活泼,曲调平稳,适于小班幼儿演唱。歌词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浅显易懂地将孩子对妈妈的关心和爱倾注在小板凳上,并通过富有童趣的语言“真听话,和我一起等妈妈”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形象。歌词最后一句重复出现,更加反映出孩子见到妈妈时的喜悦心情以及对辛苦工作了一天的妈妈的爱。这是一首对小班幼儿进行“爱妈妈”教育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5.
教材内容:《新年好》是人教版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第十课《过新年》中的一首歌。教材分析:《新年好》是一首英国儿童歌曲,3/4拍,F大调,由两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有规律的“XXXX”节奏贯穿全曲,旋律主要采用模进的手法,优美、流畅,表现了人们在新年到来之际欢乐歌舞,互相祝贺的愉快心情。  相似文献   

6.
欢乐曲     
这首歌采用五声徵调式,2/4拍。音域在十一度以内。全曲由两个乐句组成,每句三小节,两个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音乐素材的运用十分精练。第二句的旋律是第一句下五度的非严格的模仿和移位。象许多蒙古族短调歌曲一样,普遍使用××××××的节奏音型,有如马蹄声在震撼着草原。可见音乐与生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这支歌把我们带到了辽阔的、令人神往的内蒙古草原.使我们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热情、爽朗的性格。  相似文献   

7.
课型:综合课教材分析:《山谷回声真好听》是一首形象生动、琅琅上口的儿童歌曲,表现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去关注自然,热爱生活。全曲短小精练,是由五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歌曲。一、二、五乐句运用重复变化的手法,使旋律简单、明快、流畅;三、四乐句旋律的严格重复以及力度的强弱对比,生动地描绘了回声的音乐形象。教学目标:1.能够初步听辨声音的强弱,寻找自然界音响的强弱,并能在打击乐器上奏出强音、弱音。2.演唱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并能够用歌声表现声音的强弱。3.了解自然现象———回声,从中体验…  相似文献   

8.
《高中生之友》2011,(5):I0002-I0003
《洪湖水,浪打浪》歌曲旋律明快绮丽、亲切动听,富有浓郁的襄河民歌色彩。全曲为三段式结构:前奏有双簧管和弦奏出。描绘洪湖秀丽的自然风光。第一段是“起承转合”四个乐句的复乐段,结构严谨、婉转流畅。第二段是对比段,采用二重唱形式.全段为三乐句乐段构成:第一乐句节奏明快、曲调欢跃,第二句旋律舒展与第一段在音调上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9.
    
这首歌的旋律采用mi、la、do三音音列构成的羽调式,2/4拍。音域在六度以内。全曲在宫音上结束,是羽调式的三音终止,它给人以意犹未尽之感。全曲由四个简短的乐句组成,结构对称而又有所变化。民歌的旋律由第一小节的动机重复、变化发展而成。这首歌在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是一首优秀的儿歌。  相似文献   

10.
胡立轩 《科学教育》2005,11(1):F004-F004
“相似乐句”是指歌曲在创作过程中由作者运用“变化重复”的作曲手法形成的在结构、旋律上比较接近的乐句。“变化重复”是发展音乐的一种手段,在统一的基础上给音乐带来了新的动力。但由“变化重复”形成的“相似乐句”却在歌曲教学中成为一大难点,学生很容易混淆。  相似文献   

11.
我们是土族的子孙,唱一首土族人的歌曲。太阳月亮是一双,哪个需要前面走,哪个需要后面留。角弓铁箭是一双,哪个需要前面走,哪个需要后面留。酒瓶酒盅是一双,哪个需要前面走,哪个需要后面留。插四乐曲:土族现有十九万二千人,聚居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以及民和、大通等县,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土族有丰富的民歌,分成叙事歌、问答歌、赞歌、婚礼歌及“少年”等类别。《唱一支土族的歌》属于问答歌一类,土语叫做“唐德格玛”,多在喜庆的节日里歌唱。这首歌描绘了土族人民的生产状况和生活习惯,颂扬了劳动者的坚强意志。这首钢琴曲的右手是原民歌的旋律,由三个乐句组成,为五声宫调式。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平稳,呈现出质朴的风格。三拍子的节拍在土族民歌中具有普遍性,这首歌曲采用了(?)的节拍形式,具有舞曲的特点。与旋律中多次出现的大二度级进相呼应,和声由大二度的平行进行构成。弹奏时需注意节拍特点,左手要弹得轻盈。 (樊祖荫)  相似文献   

12.
正年级:二年级课时;一课时课型:以编创为主的综合课教材内容:人音版《音乐》第三册第五课表演《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教材分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蹈》是一首2\4拍、大调式、有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波兰儿童歌曲。歌曲以明快舒畅的旋律,活泼跳跃的节奏,生动的表现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时的憨厚、可爱的神情。歌曲四个乐句运用了旋律重复变化的手法,歌曲结构方整,其中XX X节奏贯穿全曲。  相似文献   

13.
这是在新疆喀什维吾尔族人民中流传的一首儿童歌曲。这首歌描绘了维吾尔族小姑娘古莱莱,生活在新时代里是多么幸福、愉快。同时歌曲中又赞扬了古莱莱是个有志气、不怕艰苦、勇于克服困难的孩子。这首歌采用七声羽调式,盵監拍。音域在五度以内。全曲共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三、四句完全重复第一、二两个乐句的旋律,第二、四两句还复唱一次。第一、三两句是由后半拍起句,唱时要注意把时值唱准确。这首歌也可编成小歌舞进行演唱。这首歌表达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当你又爱上别的人”,“我心里多么悲伤”。这首民歌的独特之处是,前后各十二拍…  相似文献   

14.
小学视唱教学中我们应该要重视"句"的教学,从最小完整乐思单位"乐句"为起始,先分句,后联句,以句带段,以句表意,再过渡到乐段乃至全曲视唱,才能把完整的音乐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在视唱中感受旋律美,体验旋律美带来的心灵愉悦。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笔者从几年来的乐句教学探索中萃取几个案例,  相似文献   

15.
吴明霞 《云南教育》2002,(13):36-36
一、教材简析《彝家娃娃真幸福》是一首根据彝族民歌曲调改编的儿童歌曲,歌曲描绘了彝家娃娃在喜庆佳节狂欢歌舞的生活侧面,热情洋溢地赞美了彝族儿童的幸福生活。歌曲为2/4拍,一段体结构;歌词简洁形象,曲调旋律欢快、跳跃。全曲可分四个乐句,其中一、二、四乐句节奏相同,音调稍作变化;全曲明快活泼,舞蹈性的节奏贯穿始终;“阿里里”这一彝家韵味的衬词的运用,极富民族色彩。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感受彝族民歌的特有韵味。教学难点: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能用轻松而富有弹性的声调演唱这首歌。三、教学目标1.指导…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我和提琴》并进行歌表演(教材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材第八册第二单元《跳起来》)课时安排:1课时教材分析:《我和提琴》这是一首挪威儿童歌曲。D大调,3/8拍,一段体结构,全曲由五个乐句组成。每一乐句都是弱起,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在旋律上完全重复,曲调轻盈跳跃。第三、四两乐旬旋律变化重复,其中出现了含有附点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节奏,使得  相似文献   

17.
白杨和小河     
教材分析《白杨和小河》是一首采用拟人化和借喻手法的儿童歌曲,形象而生动。作品热情地沉歌了友谊和团结,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歌曲的旋律为小调式,结构为二段体,以歌曲最后一个乐句的音调为素材的8小节引出了第一乐段。这个乐段包含4个乐句,各乐句的小节数为4、4、4、11。前两个乐句连续使用了“”这一节奏型,显得轻盈跳荡,描写了小河与小树活泼、俏皮的形象,学唱时应采用声断气连的方法,既保持节奏活跃的特点,又避免因休止符的阻断而造成句子的支离破碎。第三、四乐句的音调转为连贯,多次运用切分节奏加强语气,其…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分析】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是2012人音版二年级上册第六课《跳起舞》中的歌唱内容。它是一首二拍子、大调式、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波兰儿童歌曲。歌曲以明快舒畅的旋律,活泼跳跃的节奏,生动地表现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时憨厚可爱的神情。歌曲四个乐句运用了旋律重复变化的手法,歌曲结构方整,其中前十六分节奏型贯穿全曲,节奏明快,舞蹈性很强,适合于边表演边歌唱。歌曲属于经典儿歌,二年级大部分学生已经在课外接触过且已经会唱基本内容,显然歌曲  相似文献   

19.
达斡尔族民歌是祖国音乐宝库中一朵艳丽的奇葩。在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达斡尔族民歌中,采用顶真式旋律发展手法的很多。顶真式旋律发展手法,主要有明顶真式手法和隐伏性顶真手法。它能使旋律的乐句与乐句之间,像链条一样,一环扣一环、头尾蝉联,从而形成独特的民族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20.
薛彩虹 《儿童音乐》2012,(10):78-81,74
【教学内容】《我的小绵羊》【教材分析】《我的小绵羊》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民歌,G大调,4/4拍,由两部分构成。歌曲的旋律用音节省,多采用同音反复,使旋律具有动力感,这是歌曲的一大特点。第一部分由四乐句构成,上行模进是其采用的写作手法。第二部分由四乐句加结束句构成,旋律在下属音上起唱,吆喝声明朗、响亮,给人以新鲜的感受,然后旋律转而重复第一部分的后两乐句,与前面呼应,形成完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