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儿童心理理论是心理学的一个研究热点,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心理理论的概念入手,着重探讨了儿童心理理论的理论模型、研究范式以及研究内容,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心理理论的发展动向和新趋势,以期对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心理理论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方面,探讨心理理论对儿童的发展和社会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大量研究表明:同伴间积极的交往会促进个体心理理论的能力的发展。本文依据同伴关系影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一定的教育对策,以便为我们更好地促进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的皮亚杰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研究起源于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皮亚杰的自我中心主义、道德判断、泛灵论、梦、模仿和游戏等理论对心理理论研究产生了影响。同时,也有与之不同的看法,如关于领域一般性与特殊性、心理表征的观点。“存大同求小异”,这应该是我们在研究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时对等皮亚杰研究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儿童"心理理论"已成为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的一个热点和前沿问题,本文对儿童心理理论的本质含义、理论学派以及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儿童心理理论是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第三次浪潮,自20世纪80年以来,已成为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与儿童的感知、注意、认知、情绪及社会交往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儿童只有形成一定程度的启蒙心理,才能形成一定程度的社会能力,才能学会如何针对发生的事件作出正确的情绪反应,进而完善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由于特殊儿童在感知、注意、认知、情绪以及社会交往发展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研究者由此开始关注自闭症、听力障碍、智力障碍等特殊儿童的心理理论研究。本文探讨了智力障碍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范式,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基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指出了智力障碍儿童心理理论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试图遵循当今发展心理学界生态化研究观的指导思想,将儿童交往行为作为心理理论发展研究的切入点,以3~6岁正常发育儿童为被试,动态的交往行为为主和静态的交往关系为辅,全面考察同伴交往、亲子交往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关系,比较同伴交往和亲子交往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大小。  相似文献   

7.
心理理论是儿童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发展的基础。关于心理理论的神经科学研究显示,多巴胺能与催产素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五羟色胺能与加压素的正常分泌则是儿童心理理论健康发展的保证。与此同时,无论是完成心理理论任务,还是理解他人信念、意图与情绪,都需要儿童多个脑区的共同参与。基于神经科学揭示的影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神经递质与神经机制,成人应引导儿童养成爱运动、善饮食、会游戏的行为习惯,给予儿童充分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在与儿童交谈过程中多运用描绘心理状态的词语,以促进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心理理论的发展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方面。文章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进行了梳理,简要介绍了心理理论的概念、研究方法、发展的阶段、理论解释以及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假装游戏对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以48名3~4岁儿童为被试,借鉴以往假装游戏的干预方式,对幼儿进行假装游戏训练,以此探讨假装游戏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游戏组儿童的心理理论后测成绩显著高于控制组,即假装游戏的训练促进了3-4岁儿童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2)在后测的心理理论任务总成绩上年龄效应极其显著,即训练后,实验组4岁儿童与3岁组儿童在心理理论成绩上差异显著.假装游戏可能通过游戏中的角色、实物转换,即用一个物体代替另外一个物体或想像一个不存在的物体、角色扮演等方式促进了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心理理论的研究是近几年来认知发展研究的焦点。总结近些年关于心理理论研究的成果,文章初步梳理了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历史,介绍了心理理论的提出、概念界定、理论模型和影响因素。在对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探讨其中存在的不足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1.
聋儿心理理论的发展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理论的研究是心理学中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心理理论是社会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聋儿占残疾人总数的比例很大,探讨聋儿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对聋儿心理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聋儿对错误信念的理解和其他心理状态的发展等方面。研究结果一致认为聋儿心理理论的发展落后于正常儿童,主要原因是语言交流障碍、早期家庭环境不良、学校教育不够重视等。对聋儿心理理论的培养应从注重早期诊断和语言训练、促进家庭中有效的语言交流、充分利用学校教育、扩大聋儿人际交往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听力正常家庭和聋人家庭中聋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聋童能否正确理解他人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其正常的社会交往。已有研究表明,听力正常家庭中的聋童心理理论水平低于正常儿童,但随其语言发展和年龄增长而逐步提升。聋人家庭中的聋童心理理论处于正常水平,并随年龄增长而成熟。尽管存在心理表征能力发展的迟滞,听力正常家庭中的聋童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图片对于现实的错误表征。研究结果提示正常的社交情境可能与聋童的心理理论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
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及其与言语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用5个信念任务测量心理理论能力,用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测量言语能力,比较12名自闭症儿童和同等言语能力的28名正常儿童的表现,并分析了心理理论和言语能力的相关。结果表明:(1)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显著落后于同等言语智力的正常儿童;(2)自闭症和正常儿童的信念理解发展序列基本一致;(3)心理理论和言语能力保持中度相关,但控制年龄因素后的偏相关不显著。本研究支持心理理论发展的领域特殊性观点。  相似文献   

14.
心理理论这一概念将儿童心智阅读能力视作一种基于规则或逻辑的推理,并以此设计出了错误信念任务等经典任务.大量研究显示自闭症儿童在这些任务上的表现不佳,因此该群体被认为是缺少心理理论的"心灵盲".基于对心理理论概念及其元理论的分析,并在神经现象学视角下结合镜像神经元研究、自闭症儿童的主观报告及其行为的现象学描述,本文尝试揭...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围绕什么是“儿童心理理论”的本质,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研究中的一些关键概念进行了剖析,特别是致力于澄清当前研究中普遍存在的“概念混淆”问题。论文表明,明确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研究的概念基础,是推进和深化这一研究的方法论前提。  相似文献   

16.
自闲症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特点;自闲症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其他心理现象关系的研究。纵观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其局限表现在三个方面;研究过程受语言水平的限制;研究主要集中在自闭症儿童的知识性心理状态方面;研究方法太单调。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应该注意;提高研究的生态效度;注重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的毕生研究;注重与其他心理现象关系的研究;注重影响自闲症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以及教育措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儿童同伴接纳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伴接纳在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对儿童青少年的同伴接纳的研究,综述了青少年儿童的同伴接纳与心理理论、友谊、学校适应及学业成绩等的相关研究成果,望这些研究成果能在儿童、青少年的培养与教育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自我调节能力是儿童积极发展所必需的一项重要技能,儿童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和促进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心灵工具课程是少有的一项专门培养儿童自我调节能力的课程.这门课程以维果茨基等人的理论为基础,大量使用假装游戏,将儿童自我调节能力和基础知识技能的培养相结合,能够有效促进儿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经 《保山师专学报》2009,28(6):99-102
在借鉴音乐心理学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对智能概念、智能标准的界定,针对音乐智能进行了深入论述,主要涉及音乐智能的神经机制、发展规律、符号系统以及与其他智能的相关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