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类文化是与社会发展的背景相联系的。随着电子计算机向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强烈的变化,同时也更新了人类文化的概念。1982年在瑞士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教育应用计算机会议”上提出了“人类第二文化”的概念:如果把阅读和计算的能力称为人类的“第一文化”,那么“程序设计将作为人类第二文化进入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和迅速发展,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变的重要杠杆之一。1982年在瑞士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教育应用计算机会议提出了程序设计是“第二文化”的观点。所谓“第二文化”是指阅读和编写计算机程序的能力。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每一个有知识的人都应懂得计算机程序,都应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那时如果不会阅读和编写计算机程序,就如同今天不能看书的文盲一样。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计算机学科是中小学开设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根据中小学计算机学科教学的目的和内容的演变 ,我国中小学计算机学科教学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下面四个阶段 :一、重点试验阶段 (1981~1986年 )1981年 ,受在瑞士召开的第三次世界计算机教育大会及原苏联学者伊尔肖夫“计算机程序设计是第二文化”观点的影响 ,当时的教育部成立了一个中学计算机教育试验中心 ,在5所大学的附中和华夏基金会支持的19所试验学校 ,以选修课的形式 ,开展了计算机学科教学的试验 ,从此拉开了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序…  相似文献   

4.
以计算机和通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缩短了“未来”与“现实”的距离,信息技术在世界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从 20世纪 90年代初就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计算机进入课堂的浪潮此起彼伏。去年 10月,国家教育部又作出了 5~ 10年内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实现“校校通”的决定,并再次强调教育是科技与经济增长的媒介,信息技术教育是信息时代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我们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主要体现在计算机技术教育,目的就是通过计算机教育的各种活动,创造一个计算机教育的环境,以…  相似文献   

5.
<正>一、问题的提出在1981年7月洛桑召开的第三届世界计算机教育会议(WCCE/81)上,苏联的伊尔肖夫作的报告“程序设计是第二文化”中,把阅读和写作能力算作第一文化,而把阅读和编写计算机程序的能力比喻为第二文化。报告谈到如果实现了环境的机算机化,这一工具被孩子们在学校和家庭里有组织和自然地加以利用,将给发展心理学及现存的教学原则带来深远的影响。例如:将缩短孩子的智慧成熟过程,增加他们的能力……。报告的这一提法,为心理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提供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由于信息科学的重要性及其迅速发展,在中小学以及在整个社会中开展计算机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所注意的问题。据了解,世界上已有三十多个国家开始在中小学开展了计算机教育,取得了肯定的效果。我国从1982年开始在全国几个重点中学试点开展计算机教育工作,并于今年进行“全国青少年计算机程序竞赛”。清华附中是教育部指定的第一批试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教育叙事在中小学开展得可谓如火如荼,但毋庸回避的是,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教育叙事目前似乎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一些病症,沦为“看上去很美”的作秀。病症一:虚构化。有些教师写教育叙事的初衷就是盼望在报刊发表文章。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报刊的用稿特点上,而不是通  相似文献   

8.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手段在各国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最基础的“三机一幕”的普遍应用,到CAI(计算机辅助教学)、ICAI(智能化计算机辅助教学)、卫星电视、多媒体以及教育网络的大力推广使用,都极大地优化了教育与教学过程,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成为教育改革的一种发展趋势。然而,我们又不得不面对无情的现实:“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讲一天” 的“超市”依旧如火如荼。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仍然难在中小学课堂上争得应有的一席之地。其原因是存在着种种障碍,阻挠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深入中小学课堂。  相似文献   

9.
世界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目的性的比较研究(一)沁源一、引言科技和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为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两大支柱。科技进步既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许多国家、政府和教育机构都把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视为立国之本,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  相似文献   

10.
促进计算机“文化观”与“工具论”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届世界计算机大会用“程序设计是第二文化”之绳将工具论紧紧捆住,计算机课程观奏响了文化主旋律。第四届世界计算机大会则从实用主义出发给工具论松绑,把文化观打人“冷宫”。从此,工具论与文化观一路走来,争执不休。在历史的天平上,总会有两个势不两立的砝码,左右着信息技术课程摇摆不定,始终不能平衡。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世界各国越来越认识到,抓好教育工作,对于发展国民经济的至关重要作用。国外有的教育家曾断言:“谁把教育工作搞上去,谁就能掌握21世纪”,“要想掌握21世纪,必须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教育质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IT教育的时代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导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个性化。这对我国基础教育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提供了跳跃式发展的机遇。迎接挑战的重要对策,就是加快我国教育的信息化,尤其是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一、从计算机教育到IT教育在中小学课程体系中,原来有一门课是“计算机教育”。教师一部分来自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本、专科毕业生,另一部分是由数学、物理等专业转行教计算机课程,因此被称作计算机教师。近年来,随着多媒…  相似文献   

13.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手段在各国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 ,从最基础的“三机一幕”的普遍应用到CAI (计算机辅助教学 )、ICAI (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 )、卫星电视、多媒体以及教育网络的大力推广使用 ,都极大地优化了教育与教学过程 ,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也是教育改革的趋势。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 ,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 ,现代化教学手段必将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和学生的第二个老师 ,从而显著地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然而 ,扫视现状 ,我们又不得不面对无情的现实 :“一支粉笔一张嘴 ,一块黑板讲一天”依旧如火…  相似文献   

14.
一、我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现状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的思想指引下,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开始得到重视。进入九十年代后,原国家教委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意见》、《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五年发展纲要》等一系列文件,提出了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指导方针和保障措施。1997年11月,原国家教委在上海召开了全国中小学实践教学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现场会,对全国中小学实践教学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进行了动员和部署。根据国家教委的要求和…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历史沿革: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前苏联学者提出的“程序设计是第二文化”(“文化论”的基础)的影响下,国内几所重点高中开设了“程序设计”选修课,产生了第一个以程序设计为主的试验性教学大纲;1986年第三次全国计算机教育工作会议后,受国际上通行的“工具论”的影响,原国家教委颁发了第二个试验教学大纲,教学内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差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建国以来,我们党和政府一直十分关心中小学的“减负”问题。上世纪60年代中期,在一次春节座谈会上毛泽东同志就提出,“课程多,压得太重,是很摧残人的。学制、课程、教学方法、考试方法都要改。”“学生要有娱乐、游戏、打球、课外自由阅读的时间”, 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学生负担过重是不好的,今年仍然要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和纠正。”90年代初,江  相似文献   

17.
<正>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春节定为法定节日。世界年味越来越浓,究其原因,不外乎如下:一、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技术实力的综合性指标,其中经济和科技是决定性因素。我国经济从国家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到如今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从百姓温饱不足,到进入世界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从物  相似文献   

18.
南京市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南京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概况   南京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 (90年代初 )。按照“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的要求,我市成立了“中小学计算机领导小组”。在 1992年至 1994年间,在乡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建设计算机教室 ,对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进行计算机技术培训,在少数学校引入基于计算机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第二阶段:全面推进阶段 (90年代中后期 )。在此期间,我市教育系统建立的计算机开发培训中心成为江苏省信息办第一个授权培训中心 (国务院信息办、中央党校信息中…  相似文献   

19.
1984年邓小平同志在上海视察时高瞻远瞩地提出了“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从此计算机教育进入了中小学校。然而一开始,信息技术在中小学并未得到有效重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未来是一个信息技术的时代,不掌握信息技术将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与之适应的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第三次世界计算机教育会议正式提出了“计算机文化是人类的第二文化”,这就是说,不懂、不会计算机将来就是某种意义上的文盲,象今天不识字,不识数一样无法面对社会。 今天随着多媒体的到来,电脑教育软件将使教师如虎添翼:只要有了电脑,有了良好的教育软件,无论是天涯海角,人们都可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并且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快捷、更有效。美国著名的电脑科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