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饮食与人类的关系至为密切,深入、全面地研究内涵丰富的中华传统饮食礼俗,无论是对深化研究中国社会生活史,还是对拓展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领域,都是一件十分有价值的事情。姚伟均博士的新著《中国传统饮食礼俗研究》(以下称《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版)便在中国传统饮食礼俗研究方面作了一些积极的、有益的探讨。全书2I万余言,共lO章,揭示了从“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至明清时期中国饮食礼俗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及嬗变,涉及到民间饮食、宫廷饮食、佛道饮食诸方面的内容,全面地展现了社会不同阶层与群体的饮食方式、饮食风尚、饮食礼仪等,系统地勾勒出中国古代饮食礼俗的面貌及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2.
彝族是中国西南世居民族之一,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该文从彝族饮食文化的源流、饮食原料、饮食礼仪三个方面对彝族饮食文化作了探讨,彝族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彝族饮食原料种类丰富;彝族饮食礼仪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3.
彝族是中国西南世居民族之一,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该文从彝族饮食文化的源流、饮食原料、饮食礼仪三个方面对彝族饮食文化作了探讨,彝族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彝族饮食原料种类丰富;彝族饮食礼仪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食养文化是中华食养文化的高速发展时期,该时期的饮食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前人饮食的借鉴、对当代饮食的创新、对后代饮食的影响,可以说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均无法超越。  相似文献   

5.
先秦时期,饮食活动中有着诸多礼仪。本文研究探讨了先秦儒家饮食礼仪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渊源,从饮食地位等级、器皿使用与"重味少食"饮食主张等方面进行历史考证。  相似文献   

6.
魏瑞娟 《兰台世界》2012,(36):131-132
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中,用他的亲历、亲见、亲尝,详细描述了明代云南的饮食情况。《滇游日记》描述了明代云南地区的主食、肉食、副食和饮品等饮食情况,介绍了云南特色美食和饮食礼俗,展现了云南饮食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出版参考》2016,(1):59-68
《中国饮食文化史》(十卷本),书目分别是:中国饮食文化史·京津地区卷、中国饮食文化史·黄河中游地区卷、中国饮食文化史·黄河下游地区卷、中国饮食文化史·长江中游地区卷、中国饮食文化史·长江下游地区卷、中国饮食文化史·东北地区卷、中国饮食文化史·中北地区卷、中国饮食文化史·西北地区卷、中国饮食文化史·东南地区卷和中国饮食文化史·西南地区卷.  相似文献   

8.
科学地饮食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它与人类的兴衰、繁衍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对于老年人而言,掌握科学、合理地饮食调配规则和方法,对于延年益寿更是大有裨益。因此,如何科学地饮食,中国历代人民从来未停止过对它的探讨和研究。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了膳食模式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饮食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一、和谐地饮食调配规则早在西周初年,在"重食"的氛围下,周人讲究饮食蔚然成  相似文献   

9.
“民以食为天”和“礼之初,始诸饮食”道出了饮食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位置.但由于饮食太过于寻常,致使中国历史上对饮食只偏重于实录,未从科学的角度来总结,更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鉴于此,笔者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饮食学”的概念,指出中国古代有一门饮食学科[1].时隔多年,北京东方美食研究院院长刘广伟先生和张振楣先生的新著《食学概论》倡导构建“食学”学科,与“饮食学”相互呼应,为中国饮食文化研究开辟了新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断屠钓”是隋唐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饮食制度,具体指的是由统治者推行,在某些特定日子实行禁屠杀、鱼钓,禁食荤腥的强制性饮食规范。受中古佛、道崇拜的影响,统治者将佛、道的一些饮食习俗加以移植、挪用,运用到统治政策之中。这一政策的实行,直接影响到百姓最基本的饮食生活,在整个中古社会文化发展进程中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健康新知     
好消息高蛋白饮食有利减肥美国伊利诺伊州一个专家小组称,对于女性来说,保持高蛋白和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习惯,可以减掉体内更多的脂肪。伊利诺伊大学一个营养学研究小组对48名年龄在40到56岁之间的女性进行了研究。她们被分为4组:高蛋白饮食小组,高蛋白饮食加运动小组,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小组和高碳水化合物饮食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的人生礼仪,源于《礼记》等儒家经典,"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与饮食又有着昆密的联系,形成了独特的饮食礼俗.  相似文献   

13.
徐雷 《大观周刊》2012,(27):17-18
元朝城市居民的饮食品种繁多,丰富多样,按照饮食的种类大致可以分为米、面、肉、蔬菜、饮料等。和时代背景相同,城市居民的饮食也表现出显著的民族性、交融性和不平等性的特点。元代城市居民的饮食生活对中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的变革与繁荣,对水运交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由于大量饮食技艺面临失存、失真、失信、失传、失众的危险,本文以保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白肉罩火烧加工技艺为例,探析饮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式保护,目的在于通过档案的视角,反映传统饮食技艺的发展演化过程,为饮食技艺的传承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中国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入手,分析了中国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的必要性,针对建档主体多元化的现实状况,提出构建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同建档机制的观点,并探讨了协同建档机制的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4,(17):76-76
《文人饮食谭》 范用 三联书店 2004年4月定价:17元 饮食一到作家或学者的笔 下.就从单纯的“吃饱肚子,免 于饥饿”上升为文化雅趣。本书 精选了49位中国现当代作家和 学者谈论饮食文化的散文、随笔56题,既泛谈了中国饮食的文化与历史,又分述了全国各地菜系的特色与风格。  相似文献   

17.
中国饮食是世界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中国菜已经走向了世界.据预测,中国餐饮业零售额到2010年将达到2万亿元,成为拉动消费、实现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全国新书目》2023,(7):96-97
<正>本系列分为《明清饮食:艺术食器·庖厨智慧》《明清饮食:御膳·宴饮·日常食俗》《明清饮食:厨师·食贩·美食家》《明清饮食:从食自然到知风味》,作者在小说、笔记、诗词、曲艺等通俗文学样式中发掘线索,与明清社会历史文献相互参证,在字里行间再现明清饮食历史现场。  相似文献   

19.
赵英楠  ;张启帆 《今传媒》2014,(8):167-168
饮食社交是中国社会人际交流的一种常见形式,从传统的饮食社交到网络环境的饮食社交,交往空间的改变使得这种社交形式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更好的利用这种社交形式,我们则需要意识到这种改变和在改变中所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的通过饮食社交进行沟通和交流。  相似文献   

20.
2010年10月,《百姓餐桌2888》自当年2月由青岛出版社出版后,第九次登上了开卷饮食类图书销售榜首。事实上,青岛出版社长期占据开卷饮食类图书市场占有率的首位,可谓饮食类图书中的领军者和常青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