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孩子得到荣誉后,父母感到高兴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要注意避免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要想让荣誉真正成为激励孩子的有效手段,使孩子有一颗正确对待荣誉的平常心,父母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从小鼓励孩子注重努力的过程,而不是把获奖作为终结目的。当孩子取得成绩后,父母不要因此提出更苛刻的要求,尤其不要和孩子说这样的话:“你要是不这样做,叫我多没面子。”或者是:“你要和别人比一比,你永远是最优秀的。”2.不要把获得荣誉和一些功利的因素相联系,比如获得三好生或者某种证书就能有什么好处之类的。3.孩子在客人面前…  相似文献   

2.
对一些学习有困难或品行有问题的孩子,许多家长、教师常常不是斥责、怒骂,就是讽刺、挖苦,这挫伤了多少孩子的自信心,泯灭了多少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性。其实,孩子的错误和问题中总隐含着一些美丽的亮色,关键就看你有没有一双善于捕捉美的眼  相似文献   

3.
正宝宝长大后,好奇心爆发,从早到晚追着问"为什么",有些问题不是随口就能答上来的;还有些问题,你甚至不知道用何种恰当的方式来回答。当孩子问出无穷的为什么,你想好该如何应对了吗?为什么孩子会有那么多的问题?你有没有被孩子问烦过?这熊孩子哪里找来这么多问题呀!是的,孩子就是有很多、很多、很多问题,我们称之为"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世事洞明皆学问,能提出问题,说明孩子在观察,在思考,在联想。太多问题他还想不明白,于是就去问父母。  相似文献   

4.
何小语 《母婴世界》2014,(11):126-127
在我们小时候,父母总是以爱的名义给我们诸多限制,而等我们有了孩子,便立志要给孩子自由的童年。然而,当我们付诸实践,我们会发现,放手换来的是嚣张、是疯狂,而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灵活、创新。给孩子自由,是错了吗?  相似文献   

5.
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是幼儿的天性。未来的教育将更加重视创造、自由、和谐,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教会孩子学习、教会孩子创造。那么学习是什么?学习就是求知。而求知欲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从好奇心发展来的。创造是什么?创造是将一个原来没有的东西带上前来,是使一个原来没有的东西呈现出来,是“无中生有”。而创造力更不是与生俱来的,也是从好奇心发展而来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如何珍惜幼儿的好奇心,保护幼儿的好奇心,从而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呢?我们要及时发现、及时利用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的好奇心更进一步转换成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以及探索事物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6.
品读     
<正>记住要仰望天空,不要低头看脚下。无论生活如何艰难,请保持一颗好奇心。——这是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霍金的一句名言。好奇心是孩子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或许一些孩子现阶段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教师要给予鼓  相似文献   

7.
玩扑克可以说是我们人人都喜爱的一种游戏,无论男女老 少都可以玩。可你想过没有,小小的扑克牌在孩子的数学学习中还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呢!两三岁的孩子看见大人玩扑克牌,很快也会抢着要玩,这时你千万不可把扑克牌扔给孩子了事,也不要把扑克牌从孩子眼前拿走,盲目压抑孩子的好奇心。要知道,好奇心正是求知欲;只有在孩子有好奇心时进行教育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当然了,教孩子玩扑克,不是要教孩子拱猪、升级等大人之间的游戏,而是利用扑克的数字特点;寓教于乐,教孩子掌握数的概念,认识数字,学习加减乘除。 刚和孩子玩扑克时…  相似文献   

8.
要想保证孩子有良好的营养状态,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进餐环境。可是日常生活中常常并不是这样。有的父母想让孩子多吃些,由于方法不当,孩子食而无味,反而进食更少。良好的进餐环境首先来源于良好的家庭环境,如父母关系良好,相互尊重,遇事心平气和地交谈,彼此不相互指责。如果父母平时总爱为一些小事打打闹闹、争吵不休,孩子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没有好心情,也就  相似文献   

9.
思之 《家长》2013,(4):29-30
父母要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要避免过分保护孩子,就要让孩子多探索,多锻炼。尽管孩子的个性千差万别,但是有好奇心却是他们的共性。好奇心是孩子求知欲的最直接反映,越是聪明的孩子,好奇心越强。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注意保护和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心强的孩子,往往也是好动的孩子。有的孩子从书上看到瓷器是用泥巴烧成的,就试着将泥巴捏成一定的形状,然后用打火机烧。这时父母可以告诉孩子,烧制瓷器的温度一般在1200℃以上,打火  相似文献   

10.
一天下午,我从幼儿园接5岁的女儿回家,就听到女儿说:“妈妈,我们班上好多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都给老师送月饼了。”我反问女儿:“他们为什么要送月饼给老师呢?”女儿不假思索地说:“马上要过中秋节了,中秋节都要吃月饼。”我试探着问女儿对这个问题怎么想。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妈妈,我也想给老师送月饼。”听了女儿的话,我心里很不平静。孩子对老师有感情,想给老师送月饼的想法是无可非议的,何况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有那么多家长都给老师送了月饼。那么,是答应孩子的要求去送月饼呢,还是就这件事让她多明白一些道理?我思考再三,从真正关心和爱护孩子的角度  相似文献   

11.
孩子怎样才能写出好作文,这注定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不管孩子在这方面是否有天赋,作为家长的我们,都只能秉持“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尽力而为地给孩子帮助。基于此,我想给正为此而困惑的家长一个建议,也可以说是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每天让孩子给你朗读三篇好作文,或者背诵一篇也行。使用这个办法要掌握三个重点:  相似文献   

12.
水煮沸了,水汽顶掉壶盖;太阳光下,奶奶的老花镜点燃了小纸片;冬天,玻璃窗上结出了美丽的冰花……家庭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家长应善于利用时机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使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打下基础。那么,如何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呢? 一、珍视幼儿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多提问题。孩子来到人间,对一切都感到好奇:蹒跚学步的孩子会盯着自己的影子,总想踩住它;有的孩子拆开闹钟,想看看里面究竟有什么;有的孩子聚精会神地看蚂蚁们扛着一只死苍蝇……好奇心是探究问题的前提,它能使孩子对成人习以为常的事物,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提问不予理会,甚至呵斥孩子:“没完没了地问,烦死了。”须知,这是在把科学的萌芽扼杀在摇篮之中。因为,如果孩子的好奇心多次得不到满足,甚至被压制、否定,则好奇心就会消失。而一个没有好奇心的孩子,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有所作为的人。二、善于抓住时机,引导孩子自己去探索、思考和回答问题。这比由家长去直截了当地给孩子解答问题重要得多。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孩子拿着小瓶对妈妈哭嚷:“谁把我的蚂蚱弄死了?”妈妈惋惜地说:“是吗?”她拿过瓶子,  相似文献   

13.
《学前教育》2007,(3):30-31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形:班上总有一些孩子向我表示想当组长,甚至一些家长也替孩子提出这样的请求。据我了解.孩子想当小组长的理由不一样,有些孩子认为当组长可以多做些事情,也有些孩子认为当组长可以管别人。做组长有助于调动部分孩子的积极性.但组长这一工作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胜任的,而频繁更换组长让大家轮流做对班级的常规管理又不利。对此问题,我真的很为难。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和父母分开生活了,因为想让已经70多岁的父母好好享受一下闲暇的晚年生活,而我们也要开始承担一些家庭的责任。对于做饭,我和老公都是没有什么经验的人,开始非常发愁给孩子做点什么有营养的食物。我每次想给孩子做些漂亮的美食时,都会去求助网络,但看过之后总觉得欣赏是可以的,但真的要在实际生活中做,很难。这时候我老公就会安慰我说:食物终究要回到本真的状态,只要食材新鲜,不管用什么烹调方法都很棒,孩子吃着也健康,做得漂亮并不是做饭的“内核”。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催生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尊重”应该是众多理念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尊重的理念包括:给孩子多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多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多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感悟;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尊重学生,不是说在口中虚无缥缈的教学理念,而应该是落实在每个教学环节中的实实在在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就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应从小鼓励孩子大胆怀疑、标新立异,而不是墨守成规、模仿别人,要鼓励孩子乐于运用自己的方法思考问题,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保持自己的个性。幼儿想象力的触发点是幼儿的好奇心,要保护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本能。教者要给幼儿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小尘 《家教指南》2006,(12):42-44
宝宝到了4岁左右,好奇心更强了,什么都想试试。年轻妈妈关注的问题越来越多,心中的“为什么”和“怎么办”也越来越多,她们怕在呵护宝宝的细节上出现点滴的失误,希望自己能给孩子最好的照顾。当然,要做到完美和万无一失不太容易,必要的生活备忘会成为你的得力帮手。  相似文献   

18.
问: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如何培养孩子的好胜心,怎样激励孩子争强好胜?答:要让孩子有好胜心,就要多给他一些鼓励,让他有自信心,敢于去竞争。比如,当孩子做一件事的时候,父母要发现他的长处,多鼓励他。同时,还要给他确立适合他的目标,如果目标过高,也会让孩子在挫折中渐渐丧失了自信。问:我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她总喜欢和一些比她年长三四岁的孩子们玩。有的朋友警告我说,和年长的孩子玩会提早知道一些年幼的孩子不该早知道的事情,比如年长的孩子之间会谈论一些关于“性”方面的事情;也会受到一些不良习惯的影响,比如年…  相似文献   

19.
正我先讲一段前尘往事吧。在我得了雨果奖之后,好多人问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建立文学梦想的。我有时候会讲起我小学四年级开始看《红楼梦》,从那之后,陆续看了一些文学名著。如果只讲这些,那么很多父母会想:果然,培养孩子看名著是有好处的,一定要给孩子多买名著,潜心培养孩子看名著,早点灌输。但是真相不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20.
孩子升入大班以后,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时,我就注意给他们创造一些独立说话的机会。一天午睡以后,杨屹小朋友走到我跟前说:“老师,爸爸要带我回老家去看奶奶,请两天假。”虽然他说的句子还不大理想,但却给我一个启发:以前小朋友有事需要请假,都是他们爸爸妈妈代办的。现在让孩子自己来请假,不是可以让孩子学着说几句完整、连贯而又能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