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李时珍著《本草纲目》释名极具表现力,巧征妙寓,富有寓意和深刻的文化意义,且具有鲜明的文化特性,积淀了人类的审美经验,具有社会学、文化学和训诂学的意义。本文试就《本草纲目》释名的文化特性进行研究,对其形象性、学术性、文学性、故事性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释名》的说解与辞书编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释名》的说解与辞书编纂李茂康《辞名》的说解与辞书编纂的关系,本文拟从两方面加以说明。一、《释名》在辞书编纂中的作用《释名》是汉末学者刘熙的声训专著,虽然该书的宗旨不在于训释字、词意义,但作者在解释事物得名之由时,往往直接或间接涉及字、词意义。这类说...  相似文献   

3.
"床"和"榻"在古代都是指一种坐卧用具。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床,安身之坐者。"东汉刘熙的《释名释床帐》也说:"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这就说明"床"在古代就是一种宜坐宜卧的用具。另外,《释名释床帐》对"榻"的解释是:"长狭而卑为榻。"又  相似文献   

4.
笔者对《本草纲目》中记载的15种药用龟鳖目动物进行了考证,考证结果实证实为10种,连同「释名」及「附录」所提及的种类在内约有13-14种。  相似文献   

5.
刘攽《中山诗话》与欧阳修《六一诗话》、司马光《续诗话》有宋代诗话三古之称。而最早有较全面评价,实乃四库馆臣。馆臣之提要,言简意赅。但亦有不确当之言。其中《文选类林》著者或不为刘攽作,言刘攽郡望为中山,有不确当之嫌。花蕊夫人《宫词》百首之说存疑,《锦瑟》"青衣"说存疑,杜诗功曹为晁氏所纠亦属未当详考。而剩余之论,确为精当。故本文试对其作一辨析。  相似文献   

6.
王力的《同源字典》多处引用《释名》,其引用方式有二:一是采用《释名》的声训作为同源字,一是以《释名》训诂见义。王力对《释名》的引用仍十分谨慎.但比以往已有些微改变。其对《释名》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孔广森是清代著名的语言学家,在音韵和训诂方面都卓有成就。其训诂著作有《大戴礼记补注》和《春秋公羊经传通义》,其中音注材料共331条。今选取其中音注存疑的10条进行辨析,其中对释义标音对应存疑的有4条,"支""脂""之"三韵混用、"祭"韵与"志""至"混用的有3条,标注古今字问题的有2条,组合成词存疑的有1条。  相似文献   

8.
王闰吉 《丽水学院学报》2002,24(3):30-31,37
历代学者对《释名》一书的性质的界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释名》是一部理据典,其写作宗旨和全书实践都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刘熙的《释名》声训研究作了较全面的概括和归纳 ,对“以声探源”的方法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 ,尤其是通过丰富翔实的材料 ,对《释名》的地位和价值作了较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试图通过总结前人对《释名》的评价 ,对《释名》的性质作一次较为恰当的认定 ,对《释名》的语言学价值作进一步的探讨 ,从而挖掘它的语源学价值 ,使刘熙的语言学观点得到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汉代刘熙《释名·释天》:"晕,捲也,气在外捲结之也,日月俱然。"该条以"捲"为"晕"的语源。对此,学界或肯定,或否定。肯定者的理由是晕训围绕,否定者的理由是晕当训浑沌。经过论证,我们认为晕的得名取义于圆转,也就是围绕,"晕、捲"同属一个以"圆"为核心意义的词族,《释名》释"晕"为"捲"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对联绵字有较为深入的研究,《连语类编》是他这方面的研究专著.书中引用了不少《释名》里的联绵字,从中可以看出其对《释名》的态度及其对《释名》研究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王先谦《释名疏证补》为底本,参照明代吕柟翻刻宋陈道人本《释名》和任继?《释名汇释》,就《释名》中的"蹋、檐、簷、叙、欑、公、帻、写、釭、羊车"等十则校勘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或为毕校补充证据,或补正毕校的不足,或在各家校勘中择善而从。  相似文献   

13.
《释名》研究始于三国时韦昭,两晋到明代的研究多停留在引用和申发上,清代是《释名》研究的繁盛期,对《释名》的整理和研究成就最大。“五四”以后,特则是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释名》研究几乎成了一大热门。《释名》又是一部颇具争议的书,历来引发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作者及成书年代、性质、价值、训释条例和缺陷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嘉应学院学报》2019,(4):93-96
清代学者王先谦的《释名疏证补》中收集了毕沅、王启原、叶德炯、苏舆、皮锡瑞、王先慎等人的校语,其中"苏舆曰"校语有342条。这些校语有苏舆直接在《释名疏证补》词条后面加注的,也有在毕沅等人的校语后面加以补充的,这些校语涉及音韵、文字和词汇等内容。对"苏舆曰"校语进行全面探析,挖掘其在文字校勘等方面的价值,有助于读者对《释名》的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刘熙之作《释名》,以声训的方式跻于训诂之列,而在民俗文化研究方面有更为重要的价值。《释名》中那些释词与被释词之间没有语源联系的声训,也多是依据当时的文化情景作解,汉代的服饰习俗、饮食习俗、起居习俗、丧葬习俗及世俗心理由此可得以观之。  相似文献   

16.
一般认为《说文解字》是一部以形求义为体例的书,其实它的声训探源功能也较强,足以和《释名》中的声训相媲美。《说文解字》早于《释名》,这说明《释名》释文体例是对《说文解字》及早期声训的借鉴和发展。正确解读这些声训,比较两书的异同,能够更好地理解声训对语言的探源关系。  相似文献   

17.
对声训的义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释名》选例 ,对声训中主训词与被释词的语义关系 ,试作义素分析的初探 ,旨在辨析和确解有关声训的释义  相似文献   

18.
同源词理论的皖系与《释名》系之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系同源词理论与《释名》系同源词理论,是不同类型的同源词理论.皖系同源词理论由戴震提出,其理论的核心因子则源于宋元间戴侗的"因声以求义"及明末方以智的"以音通古义之原"、"因声知义,知义而得声";而《释名》系同源词理论的创立者无疑是刘熙本人.二者不是对立的理论,后者对前者具有兼容性.  相似文献   

19.
《释名》是我国首部语源学述,但由于后世对该书存在诸多误解和偏见。使得这一开创性的语言学要籍没有得到公允的评价和足够的重视,因而影响了对其积极意义的继承和发挥。本要澄清后世对《释名》的某些误解并考察《释名》因声探源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重新认识和评价它的重要的理论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0.
《释名》共有874个联合式双音词。联合式是《释名》最重要的双音词结构方式。从词性、语义、词序等角度观簪,《释名》联合式双音词呈现出一定特点,透露出汉语双音化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