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市民社会理论与中国法律文化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久以来,中国法学理论界政治解释学、法律注释学的倾向比较浓重,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批判主义、自由主义等法学观念及研究方法逐渐被我国学者所接受,并将其“本土化”,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法理学研究的发展,并从更深远的意义上促进了中国法律文化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以此为代表的是90年代后兴起的“市民社会理论”,促使法理学的变革和更新,促进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向现代化的转型。研究市民社会理论与社会转型、文化变迁的关系,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政治文明建设是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新文化运动中的问题与主义之争揭开了20世纪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论争的序幕。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的论争从单纯的文化选择问题演变为政治选择与文化选择双重问题之争。新中国成立后,自由主义被当作腐朽没落的东西,受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全面清算。改革开放以来,几乎每一次重大的经济变革和政治体制改革都会引发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争论。从宏观上全面梳理这场主导20世纪中国思想史论争的发展态势,思考争论的历史启示,对于当代中国文化的建构和马克思主义创新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后殖民文化批判为视角,本文分析了20世纪30年代英国现代主义诗人朱利安·贝尔中国之行隐在的文化政治。朱利安·贝尔中国之行引申出英国文化自我与中国文化自我的跨文化双向旅行,最终促使他在经历跨文化心理疏离之后开始审视、批判布卢姆斯伯里自由主义传统。这表征了在英国布卢姆斯伯里现代主义精英群体内在的价值分裂——从自由主义向激进左翼政治的否定式裂变——过程中,中国所发挥的独特酵母式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已是目前学界公认的20世纪两大文学思潮之一。论文对“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概念作了较详细的辨析。并把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分为广义和狭义的,同时从同质同构关系和继承的超越两方面对文化自由主义与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关系作了总结梳理。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版图上,左翼启蒙派思想文化传统是相当独特、不容忽视的一种精神现象。相对于毛泽东———周扬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左翼启蒙派文化思潮形成了迥然不同的左翼思想文化传统;与胡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相比,它又确立了中国思想文化现代化的不同路向。20世纪中叶许多著名的文化政治事件大都是围绕着左翼启蒙派作家而展开的,这是因为左翼启蒙派思想文化传统在当时语境下特别有价值和感召力,切合了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界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的世界历史中,自由主义曾经扮演过举足轻重的角色,与社会主义、民族主义一道被称之为昔目的三大社会思潮。但是世易时移,当人类前行在21世纪的时空中,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却渐渐隐没在历史的烟尘中。很多人并未意识到,自由主义曾在中国的政治、文化和文学上掀起过巨大的波澜,更少有人深入探究过现代自由主义文学话语的建构之于文学史的建构,  相似文献   

7.
平社是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的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团体。平社学人群体的建构是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为消解近代中国在社会政治和思想文化层面的双重危机所作出的又一次探索和努力的结果。这一结果,不仅是淑世情怀和“五四”以来民主科学精神的延续,更是现实政治、社会环境变迁与自由主义理念及群体成员的政治参与意识共同催生的产物。平社的产生透射出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如何重构社会秩序和意义世界的思考。然而,自由主义理论的内在矛盾和现实遭遇决定了平社学人的努力又将陷入新的轮回之中。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的联省自治运动是一次转变中国纵向权力结构的尝试,它的兴起与当时联邦制、地方自治的思潮密切相关,然而这次尝试最终并没有走向学者所鼓吹的美国式联邦制,原因在于中国并不具备扎根于关利坚土壤上的宪政文化—自由主义传统、契约精神、法治传统。这种自下而上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政权结构形式要想在中国取得成功仍需时日。  相似文献   

9.
早在20世纪30年代,张岱年先生就提出了"文化综合创新论",旗帜鲜明地反对自由主义的"全盘西化论"和保守主义的"儒学复兴论"。在20世纪80、90年代的"文化热"中,他进一步阐释了"文化综合创新论",其核心思想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同时汲取近现代西方文化的先进成果,创建一个综合中西文化之长的新的文化体系。"文化综合创新论",是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探索现代化道路的重要文化思潮,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料。  相似文献   

10.
在英国古典和中世传统并存的社会背景下,英国拒绝了大陆风格的巴洛克艺术而比欧洲大陆更倾向于中世哥特文化传统的复兴,这种倾向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为使建筑质量不断提高,他们强调中世纪的精神部分超过可视的、物质的概念,而获得观念的、抽象的道德纯粹性,这种思潮被称为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这种倾向为20世纪的现代主义(Moclernism)提供了前途。以后展开的在工艺美术运动影响下的20世纪的多样化革新力量所展现的欧美国家的景象,有力地把现代主义推向成熟阶段。所以,本文主要分析20世纪以前在英国展开的工艺美术运动的形式和各个阶段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思想是社会历史的印迹。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对公民概念的不断深化,公民思想也经历了古典共和主义、新共和主义、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多元文化主义等不同的思想流派,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侧重,相应地也表现出不同的公民教育思潮,引领着公民教育的实践。本文试图通过对西方不同公民思想流派的梳理,厘清它们的差异和变迁以及对公民教育实践的影响,从而汲取相应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国隐喻艺术思维的价值取向具有明显的现实性和心志性特征。由于中国式思维带有明显的功利性或目的性倾向,从而造就了中国隐喻艺术思维的现实性特征。这种特征集中表现为“婉转”“替代”“暗示”“转借”“讽喻”等形式。与西方艺术的模仿本真相比较,中国艺术更强调心灵的真实,更强调艺术家灵魂的自由舒展性与心志的内在追求性,因而,中国隐喻艺术思维具有明显的心志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新自由主义是在洛克、亚当·斯密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代政治思想流派,其间众多学者提出了许多相关理论,罗尔斯的《正义论》把新自由主义理论推上了顶峰,在社会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瞻仰者批判者皆有,而在批判的声音中社群主义呼声最为激烈,它们从各个角度对新自由主义理论进行了质疑,有许多可取之处,但也有许多地方值得商榷,从本质上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社群主义对新自由主义的批评虽然是坚实有力的,但它对自己观点的表述却是苍白软弱的,它的缺陷决定它只是一种学术思潮,而新自由主义必然且已走向政治生活并占领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14.
历史有自己的表述方式,以人文化成天下是历史对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表述。思想道德教育史是人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历史,反映的是人类精神生活中自我平衡、自我发展的自觉与主动,反映的是古人内凝聚人心、外张扬中华的智慧与勇气。今天在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的努力中,把握思想道德教育的历史流变,有利于吸收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精华,以构建更完善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思想道德教育思想体系。倾听历史的陈诉是为了争取未来的主动。  相似文献   

15.
任宝玉 《天中学刊》2011,26(6):20-22
自由主义思潮在近代中国曾经风靡一时,然而它却以悲剧的命运谢幕。这其中的基本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对自由主义的顽强抵制,二是近代中国恶劣的政治环境不断挤压自由主义的生长和生存空间。在这两大因素的作用下,自由主义最终败北于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  相似文献   

16.
成人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学习者也有与自身经历密切相关的学习目的。在成人教育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应当认真分析其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因素,注意以知启人,坚持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与严格的制度建设、科学的管理方法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坚持“个性化”的工作方法,采取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潜移默化的方式,开展有实效的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它是对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只有在大众化过程中,才能把马克思主义变成群众变革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价值。本文遵循从实践到理论、从特殊到普遍、从微观到宏观的研究路径,具体阐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原则:现实化原则、通俗化原则、民族化原则、时代化原则,旨在进一步探讨增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效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意境是中国古代的美学范畴,它包含情景交融、虚实相生两大部分内容。意境的虚实相生美学理论有其演化脉络。它的思想根源在于中国古代哲学关于形而下界与形而上界的依存运动变化的辩证思考。它的贡献在于提出了文学艺术的超越性要求,概括出审美活动由暗示性诱发到创造性想象的飞跃,引导人们对规律的认识与掌握。  相似文献   

19.
东北亚是历史和现实矛盾相纠结的重要地区之一。无论是中国崛起,日本走向"正常国家"的努力,日美同盟、韩美同盟的存在,朝核问题的反复,还是当今的一些突发性事件等都给东北亚安全合作带来了巨大困难。为此,中国必须进行身份建构,在东北亚安全合作中明确自己的定位,并通过积极的互动实践促进朝核问题的顺利解决,增强东北亚各国对中国的认同,为东北亚安全合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本文从两个方面(角色身份、集体身份)对中国在东北亚安全合作中的身份进行建构,以促进中国在东北亚安全合作合作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规范国家公共权力、保障公民个人权利和自由是自由主义宪政的核心理念,而不能相反。在宪法观念的启蒙和传播中,清末民初公共知识分子对自由、民主、共和等观念体认上的偏向和误区,是民初自由主义宪政试验失败不容忽视的主观因素之一。亦表明近代中国的宪政努力从一开始即发生了起点的位移和偏向:宪法观念尚未彻底世俗化,尚未落实到以人为中心,以维护人的尊严、保障人的自由和权利以及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价值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