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9年,《新闻晨报》正式立项,开始筹备推出社区报.当年8月底,开始在上海三个街道试运作社区报项目,通过与每个街道谈判,设计科学的运营流程和独立的内容模式,为不同社区量身定做个性化报纸.作为主报的延伸产品,社区报实现了平面媒体在渠道拓展、新闻业态上的一次探索. 试运行3年多以来,《新闻晨报》的社区报项目迅速扩张:截至2012年底,《新闻晨报》已经与上海35家街道和单位开展合作,推出了35个个性化版本的社区报,其中30份社区报为每月一期,周家桥、五角场、花木、南京西路、大宁等街道的五份报纸已成为双周刊.  相似文献   

2.
社区报的定位及经营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安  黄卫 《新闻记者》2004,(10):52-55
2004年2月8日,号称"中国第一张社区报"的《巷报》创刊号在吉林省长春市推出。该报以"贴近生活,沟通舆情,倡导文明,服务百姓"为宗旨,打出"立足长春市,面向东北三省"的口号,致力于"办好中国第一张全面市场化的社区报。"与东北这张《巷报》热闹登场的气氛相比,2003年年底,曾同样被称为"中国第一份城市社区报"的深圳《南山日报》却带着遗憾宣告停刊。该报是深圳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在新媒体的冲击之下,纸媒在努力拓展报业发展蓝海时,似乎重新发现了社区报的魅力.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和重庆晨报等都纷纷开始布局社区报市场.2012年8月2日,南方都市报在深圳创办《坪山通》、《福田通》、《龙岗通》3份“鹏城通”免费社区报,同年12月,项目进一步拓展至《龙华通》、《南山通》、《宝安通》、《光明通》,总计7份社区报,覆盖深圳十区中的七个区;逢周四或周五独立发行,每期8个版.2012年合计发行210多万份.经过一年左右的运营培育,社区报已成为南方都市报深圳新的增长点,2013年有逾千万元的营业收入,并确保20%左右的利润率.  相似文献   

4.
陈凯 《传媒》2012,(6):21-24
2009年,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陈凯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开始了为期一年的访学。在一年时间内,她采访了北卡州10家历史悠久、各具特色的社区报,并写就《走进美国社区报》一书,第一次将原生态的美国社区报介绍给中国读者。在此,《传媒》杂志选编了该书的部分章节,将"美式社区报"内容、经营、管理以及报人精神等不同侧面予以展示,以便让国内报业同仁能够深入了解美国社区报的全貌。  相似文献   

5.
每月视窗     
《新闻实践》2007,(1):48-48
《广州日报》发行社区报由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打造的《广州日报》社区报于2006年12月15日发行。《广州日报》社区报以赠阅的方式在广州几个小区内定向发行。《广州日报》社区报采用8开版面,全彩印刷8版,色彩亮丽。版式设计生动、活泼。内容涵盖了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社区新闻、生活资讯等。来源:《广州日报》2006年12月15日  相似文献   

6.
《新闻导刊》2007,(3):56-56
近日,上海第一张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社区报——《新民晚报社区报》在试刊9个月后,正式创刊。  相似文献   

7.
彭波  王聪盈 《传媒》2012,(6):12-14
他,在没有去北京市某局之前,是北京市某街道的工委书记,但在一些媒体眼中,知道他是因为他创办并管理过一份有26000人订阅的、"似乎"接近社区报本旨的《人文月坛》。这张小报是北京市50多张由街道主办的社区报纸中的一张。它是月坛街道的内部刊物,在许多月坛人的心中是了解社区、表达心声的重要舞台。  相似文献   

8.
传媒资讯     
《新闻前哨》2012,(3):5-6
社区报盈利新模式兴旺的社区凭借足够的人气可以为媒体提供充分的广告资源,而精准的发行渠道也吸引了不少广告客户的眼光。创办社区报看重的正是它这一独特渠道所带来的盈利新模式。模式一:与公司合作经营办报。《新民晚报》于2005年办社区新闻专版,成为国内第一家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社区报。  相似文献   

9.
2月28日,中国第一家公开发行的社区报——《北京社区报》亮相京城。据介绍,《北京社区报》以关注民生为己任,以报道社区为宗旨,以全体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为核心服务对象,  相似文献   

10.
《新闻实践》2010,(4):31-31
北京第一家公开发行的社区报——《北京社区报》近日亮相。该报以“咱家的报”为宣传口号,其办报理念是注重“家长里短”,与社区居民保持零距离。  相似文献   

11.
新政     
《青年记者》2010,(5):2-2
北京第一家公开发行的社区报——《北京社区报》2月28日亮相。该报以“咱家的报”为宣传口号,办报理念注重“家长里短”。《北京社区报》的前身是《北京社会报》,隶属于北京日报报业集团。  相似文献   

12.
媒体脸谱     
《北京社区报》亮相北京第一家公开发行的社区报——《北京社区报》2月28日亮相。该报以咱家的报为宣传口号,办报理念注重家长里短。《北京社区报》的前身是《北京社会报》,隶属于北京日报报业集团。  相似文献   

13.
贾茜 《编辑之友》2015,(5):60-63
社区报是在中国转型期新出现的一种媒体形态,在发展过程中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初创阶段,我国社区报大多选择与当地街道、区县政府或企业合作办报.这种合作方式有利有弊,本着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坚持新闻专业主义和新闻客观性原则,能够解决这种合作模式所带来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第一张社区报为何兵败长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4月15日,号称“中国第一张社区报”的《巷报》正式停刊。这份曾经热闹登场,一度被看作是中国社区报先行的报纸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迅速走向衰亡。在令业界唏嘘不已的同时,也让许多人对“社区报”的概念提出怀疑。尽管如此,国内报界对社区报的尝试仍在继续。现在回头来看《巷报》,探究其失败原因,以图对中国社区报的继续探索提供一点可资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2月底,北京第一家公开发行的社区报——《北京社区报》亮相。该报以“咱家的报”为宣传口号,其办报理念是注重“家长里短”,与社区居民保持零距离。《北京社区报》隶属于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全国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16.
社区报要办下去,必须突破许多人通常认为的这样一个框框:所谓社区报就是报道社区里“婆婆妈妈、鸡毛蒜皮”的那些事。2009年4月,绍兴晚报在全省媒体中首创了“报中报”——《绍兴晚报·社区报》,逢周四出版,每期8个版。三年来,《社区报》尝试通过“精挑选题”、“举办活动”、“强化服务”等手段,试图跳出这一窠臼。  相似文献   

17.
社区手机报的现状 中国社区手机报现在正处于发展阶段,几种主要类型的社区手机报由于其脱胎于传统的纸介质社区报,发展缓慢,单独的社区手机报更是少见,大多数社区报内容出现在主流媒体的社区版中.现在主要成型的是国内第一家由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创办的社区报——《新民晚报社区版》、天津《滨海时报》、深圳《南山日报》等社区报纸,作为媒体现代化的新一代产品.  相似文献   

18.
产业报的萌芽是旧中国屈指可数的商业报。1902年,天津出版了第一张反映经济活动的《商务日报》,后来,浙江又创办了《浙江工商报》,上海出版了《商报》。抗日战争时期,西安创办了《工商日报》。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5月1日,《人民铁道报》以有别于旧时代商业报的崭新面貌与读者见面。50年代,《人民邮电报》、《人民商业报》、《冶金报》、《国际经贸消息报》相继问世。但这几家报纸在其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先后中途停办,以后又陆续复刊。粉碎“四人帮”后,最早创办的产业报是  相似文献   

19.
郑保国 《中国记者》2012,(8):118-120
2009年以前巴菲特对报业的发展一直持悲观论调,然而现在却拥有88家美国社区报纸,他从什么时候开始改变了对报业的看法,转而对它充满信心了呢?为什么他选择购买社区报,而不是闻名世界的大报呢?  相似文献   

20.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第一家以“社区报纸”为旗帜的报社——巷报社于2004年2月6日在长春市成立。《巷报》创刊号也随之于2月8日隆重推出。这标志着在美国、加拿大、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已经发展了数十年的“社区媒体”,正式亮相内地报业市场。这一事件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我国为数众多、竞争日趋惨烈的都市报群体,正在尝试一种新的突围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