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水的品质与精神。我校依托长江之水探索学校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生发点,从"尚水之德""若水之智""乐水之态"三个层面来培养具有"若水"品质的师生、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水育"文化、建成"上善"之校。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汕尾市城区新城中学致力于人文校园的建构,以"两级双线"的人文管理文化、彰显个性的班级特色文化、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文化及"学做导合一"的课堂创新文化作为人文校园的基本组件,彰显学校的人文特色。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高等院校应主动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通过推动某种形态的校园建设以更好实践大学四项基本职能。本文从传统文化中追根溯源,提出"文化校园"的核心概念,论述了文化校园最重要的两个侧面——和谐校园与创新校园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4.
“文化校园”视角下的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校园实际上是文化校园,通过课程教学达到育人目的是发挥大学文化功能的最主要的途径.英语由于其课程性质具有基础性、学科交叉性和文化多样性、跨文化性等特点,更具有独特的文化功能.英语教学的文化培育路径是:科学把握英语课程教学与"文化校园"的内在关系、注重英语教学中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的导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素质与能力、建设跨文化交际的校园.  相似文献   

5.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赋墙面生命,让墙壁"说话",并使其成为陶冶学生的"主体的画,无声的诗"。优美、恬静、整洁的校园,不仅给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而且给人以艺术的感染和美的享受,发挥育人的作用。一、若水班级文化建设的提出我校从2011年开始课改践行,首先走访本土文化,挖掘地域资源。2012年我校在  相似文献   

6.
坚持立德树人工作导向,以润丽校园,让社会放心;润美文化,让教师舒心;润泽童年,让幼儿开心的"荷润"篇章,打造"三心"品牌校园。"三心"品牌校园使江苏省金湖县金荷花幼儿园的综合实力、党员战斗能力、教师队伍素质、社会满意程度明显提升,打造园本特色的"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将成为品牌追求。  相似文献   

7.
2010学年始,浙江象山丹城第二小学实施"精致"管理,努力通过建构智慧的观念文化、团队文化、环境文化、研修文化和活动文化,引领全体师生和家长爱智慧、追求智慧和走向智慧,以形成学校智慧文化,提高办学品位和层次,打造智慧校园。一、建构智慧的校园观念文化引领人观念是行动的指南,学校文化的核  相似文献   

8.
"若水教育"指在"上善若水,厚德养习"办学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水一样的爱心、包容、亲和、毅力。学校通过探索若水教育管理机制,营造若水教育氛围,构建和谐良好的关系,打造"行云流水"的课堂教学,凝聚合力创新若水德育,创设快乐乡土的校本课程,不断提升整体工作水平,最终形成高品质的学校文化,达成立德树人目标。  相似文献   

9.
人类文化史上呈现的"两种文化"形态,在高校校园文化中,亦是客观的文化存在。高校文化教育中的文理分科、独立评价和双线传播等,均预设了"两种文化"集团化存在的文化语境。而作为高校校园的文化主体,文理科教师与学生之间,呈现出了四组文化冲突的现实关系。同时,校园文化传播媒介的虚拟化、实在环境的学科化及重点学科的局部化等,亦显示了高校校园中"两种文化"传播生态的失衡。  相似文献   

10.
<正>浙江省宁波市春晓中学创建于2003年6月,现有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97名,教职工111人。先后获得首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示范家长学校、宁波市示范文明学校、宁波市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学校以"上善若水"为办学理念,以"挖掘水之内涵、丰富水之精神、提炼水之品性"为切入点,精心打造善水文化,建设若水校园。  相似文献   

11.
王倩 《江苏高教》2020,(5):86-90
当前的大学校园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为大学生提供信息与拓展知识、促进学习与便利生活的同时,不良网络文化在思想、精神、生活、学业、人际等方面对"网生代"大学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校园网络文化的良性发展受到挑战。文章结合埃里克森(E.H. Erikson)"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的相关研究,剖析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与大学生同一性形成具有的关联性,并指出应通过提升网络信息素养,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建设,完善校园网络文化赖以存在的客观环境;引导并监管校园网络内容建设,优化校园网络文化的内容三个方面,构建有利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以促进高校"立德树人"核心任务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分享文化是常州市实验小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学会分享——一项促进学校主动发展的行动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也是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产品"。分享文化的实践观点是:"分享文化"建设主阵地在课堂,突破口在德育,载体是校园主题文化建设,抓手是课题研究工作。增强分享意识、提高分享能力、形成分享品质、倡导分享精神是学校分享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分享文化研究的价值在于"思变、创新",也因此才能够迈出形成开放、大气办学风格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13.
《北京教育(高教版)》2011,(7):F0002-F0002
马坡第二小学位于顺义区城乡交界。于2008年7月分立成为一所独立校,王阔任校长。成立伊始,校长王阔提出了“让每个学生成为他(她)可能成为的优秀人才”的教育宗旨。在他的带领下,学校经多方调研,解读前人“水文化”精髓,赋予其教育的内涵,提出了“若水教育”办学思想。在“孕育水德文化塑造尚水人生”办学理念引领下,从“若水的学校管理、若水的教师塑造、若水的学生培养、若水的校园环境”等层面人手,着力构建“水韵”校园。  相似文献   

14.
杭州市京都小学坐落于著名的京杭大运河畔,始建于1931年,2001年旧地重建,现有艮山和流水两个校部。学校秉承"以运河精神孕育水德少年"的办学理念,践行"上善若水,博学笃志"的校训,凸显"运河文化"办学特色,坚持以课程改革为抓手,探索学校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打造一所奋进、包容、创新的运河沿岸名校。学校基于运河文化建立了"若水德育"体系,通过举行与运河文化相关的"五节""四礼"等特色德育活动,致力培养厚德、博识、健体、尚美、敏劳的"水德少年"。  相似文献   

15.
校园饮食文化与传统饮食文化相结合,与学生素质教育相结合,与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才能将校园饮食文化建设落到实处。创设优美整洁的育人环境影响人,用优质的服务感染人,用丰富的饮食文化启迪人,让校园"舌尖文化"共同担负起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任。更要让食堂成为学校文明的窗口、教育的窗口、信息的窗口和文化的窗口。  相似文献   

16.
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成为不少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首选,这种模式的出现为高校的体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推动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通过研究大学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点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意义,探讨二者的辩证关系。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建设校园体育文化一个新的平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推动了"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校园非主流文化"已成为当代少年儿童的一种课余文化生活方式,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的第二课堂以及思想、道德、心理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它是当下儿童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下,"微时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和生存状态,它为学校发展增添新的气息的同时,也对儿童成长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探寻微时代背景下的"校园非主流文化"的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抑"和科学的"扬",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正面影响,遏制其消极影响,对建设校园主流文化,改善学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化,有着独特的强大力量,江苏省如皋市如城实验小学在正确认识文化强校的前提下,开始了校园"合文化"建设的探索。校本课程建设依托《中华优秀文化读本》为载体,引领师生开展系列研读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狭隘性、工具性和功利性特征,实现从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的转变,从构建"文化校园"的视角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是全方位育人和发挥文化引领作用的需要。以温州大学为例,从以大学精神凝练为先导,以高质量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以行为文化建设为抓手几个方面论述文化校园构建的基本路径,以期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盛秀永 《小学生》2010,(5):39-40
我认为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行为文化等多个方面,它渗透于校园的各个角落,小到一句简单的问候标牌,大到一座庞大的建筑物。随着时代的要求和新课程的逐步推进,学校应致力于把传承民族文化与传播现代文化当做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运用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