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燕春 《广西教育》2022,(6):134-137+154
本文基于竞技体育发展背景,分析竞技体育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相互作用关系,针对高校校园体育行为文化建设中宣传不足、学生参与度低、场地设施不足、设施利用率低以及公共体育课程种类有限等问题,提出加强舆论宣传引导与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实施“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教学模式、加强高水平体育运动队建设、积极开展竞技比赛等措施,从而推动高校校园体育行为文化建设,为国家输送高水平运动人才。  相似文献   

2.
高校体育俱乐部与校园体育文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体育俱乐部已成为目前我国高校进行体育课程改革,实现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的重要组织形式和有效途径。高校体育俱乐部已在高校体育活动中占居主导地位,并且,在不断的运行中,推动大学生的校园体育活动,促进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文章通过对体育俱乐部在运行过程中的典型实例和文献数据资料的研究,对涵盖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体育俱乐部形式等进行评价,提高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目标、任务及管理与发展,使高校体育俱乐部在未来的高校体育活动中得到蓬勃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发展,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互联网+"的概念、特点及高职体育教学面临的困境,从校园信息化建设、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完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优化等方面,探讨了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途径,以期促进高职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开展体育课程一方面来说是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学习体育技能,另一方面来说,也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身体,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很多学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开展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实现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而使得公共体育课程的开展没有达到其应该达到的作用和效果。接下来,本文将结合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现状,探讨实现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解读“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提出背景的基础上,结合淮南高校“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从教学内容体系、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对“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构建,分析了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影响因素,提出建议,为改进“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提供参考。结论:《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以“健康第一”、“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等教学指导思想为依据,着力解决场馆器材设施的缺乏、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及时转变、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的合力形成不够、其它学科和课外体育活动产生冲突等问题。建议:加强体育设施经费的投入;以学习研讨方式促进教师改变教学理念;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管理合力的形成;课程安排时需要给学生预留课外体育活动时间。  相似文献   

6.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应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和理念,合理的制定学校体育课程建设规划,以“精品课程”、“教学团队”等质量工程建设为基础,推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向高层次、高质量方向发展,体育课程应积极推进“三自主”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改革,构建完善的课程教学、体育竞赛、课余锻炼等课内外一体化的“大体育”课程.  相似文献   

7.
以阳光体育运动为背景,现代大学体育教育观念为指导,分析了当前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从积极开展体育课外活动,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突出学生课内主体地位和教师课外指导作用,改革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建立大学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探讨,有利于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河西学院学报》2018,(2):121-124
遵循体育大课程观教育教学理念而形成的"大体育"课程改革,是将各类体育教学与活动内容、过程纳入大学体育课程,实现体育课程的有效组织管理.体育俱乐部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管理模式,河西学院通过以体育俱乐部制为主的"大体育"课程改革,形成学校体育教学、健身、训练、竞赛一体化教学模式,丰富了大学体育教学内容与形式,推动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促进了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为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湖南省新升格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现状分析,认为:湖南省新升本科院校大学体育课程具有教学指导思想混乱,课程结构、项目设置与本科教育的定位与要求不够协调,体育知识结构的单一、教材内容竞技化依然严重,没有形成"课内外一体化"的课程局面等弊端.提出的基本观点是:湖南省新升格本科院校体育课程应建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体育课程体系要体现"体育与增进健康"功能特点;体育课程要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态度和体育能力;体育课程要与社会需要和主体需要相结合;体育课程要为学生成功发展提供基础和可能.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现有模式基础上,提出"树立大课程观,建立‘多维度、一体化’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针对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缺失,高校体育教学还需担负起弥补基础教育的任务,把新生入学教育、校园体育知识讲座、体育知识竞赛等纳入体育课程;把课外体育锻炼与竞赛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前、课中、课后的大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以凯里学院为例,结合女性学、教育学和体育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审视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体系,研究发现体育教材内容、师生课堂互动以及校园体育文化各个方面存在性别偏见和两性不平等现象,并提出推进两性平等的体育教育改革措施,以期为实现性别平等的体育教育探索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更为加快推进体育教育的民主化进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大学体育课中学生叛逆心理表象进行分析与思考。大学体育课学生叛逆心理现象普遍存在,其产生原因有学生自身的内在因素,也有包括学校对体育课程重视程度、体育设施、校园体育文化、以及体育教师教学艺术等方面的外在因素。改善大学体育教学,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对消除大学生体育课叛逆心理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文化是高校师生以校园为主要场所,在体育教学和其他体育活动实践中所创造的群体性文化,是学校体育物质文化和体育精神文化的总和。加强体育物质基础建设,完善体育制度文化建设,加强和改善体育教学工作,深入探讨体育精神文化建设是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化学和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以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为背景,对校园体育文化在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认为,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重要阶段,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最具活力的校园文化之一,对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产生的影响是积极而深刻的。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用体育文化的核心——“体育精神文化”感染和熏陶大学生,使其在社会化过程中消除认同危机,形成一定的价值体系、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提高社会适应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体育教学过程中究竟存在哪些规律并没有真正被揭示出来,导致体育教学原则体系混乱,难以对体育教学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指导作用;体育教学规律是体育教学原则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的依据.体育教学原则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发展变化,同一条原则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指向,同一时期在不同体育项目技能的教学中也应该灵活掌控和执行.  相似文献   

16.
论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扶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探讨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扶植。作者认为,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属于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体育锻炼活动,按照2002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应该将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纳入体育课程的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的大学生体育社团得到蓬勃发展,但欠均衡,大学生体育社团呼吁得到科学、合理的扶植,体育社团课程化管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实施轻体育教学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轻体育以轻松为主要特征,具有娱悦性、回归性、自由、简单性、社会化等特性。将轻松、愉快、活泼、自由、简单的体育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中,会有力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与课余体育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课内促课外,以兴趣引发主动性,把体育融入德育、智育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使高校体育真正成为终身体育的奠基石。  相似文献   

18.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是育人的重要阵地,必须按照先避文化的前避方向,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本文对校园文化的功能及任务作了具体的阐述,并指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文化与课外文化建设相结合;思想道德教育与制度管理相结合;团队精神培育与教风学风建设相结合;创优活动与创建活动相结合;领导干部模范带头与师生员工积极参与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体育、艺术2+1项目”,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开展“体育、艺术2+1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更是一个让学生终生受益的活动.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作为适应体育教学改革理念的一种教学模式,是现代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一大趋势。在俱乐部教学不断深入的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必须从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才能适应俱乐部教学的要求。在文献资料和走访问谈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在俱乐部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特点,为使广大高校教师更好地适应俱乐部教学提供参考,同时为高等体育院校培养体育师资及在职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