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是培养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传授知识与培养创新能力是什么关系?或者说,知识与创新有什么关系?本文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欣闻今年十月《发明与革新》杂志创刊十周年,出刊100期。这的确是值得庆贺的。因为她的十年证明了她的价值。我已退休,既无权,也无钱,只有说说心里话,既表示感谢,也表示祝贺。 1983年,我从研究所调到省科协工作,从科研工作调到科学普及岗位,当时有三个问题需要认真考虑:一是如何搞好科普工作,普及什么?二是科研工作的规律是什么,取得成果的主要经验是什么?三是如何让更多的人掌握科研规律,开展群众性发明创造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我决定在群众性活动中普及推广发明创造知识,用发明创造知识去总结取得科研成果的经验,举办培训班,开发广大职工的创造力。 回想当初,我在学习发明创造有关知识时,求教过《发明与革新》,在举办创造力开发培训班,普级发明创造知识时,求教过《发明与革新》;即使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3.
读了贵刊2005年第12期吴非的《没有知识就没有创造力》和贵刊2005年第5期滕发祥的《知识与创新关系》两篇文章,我认为滕文的立论是正确的:①一个人创新能力的大小,并不与他所拥有的知识多少成正比;②知识多的人,其创新能力不一定就强;③知识少的人,其创新能力不一定就弱。知识少的人有时反而思维更活跃,想象力更丰富,因此更具创造力;④知识的多少与创新能力的强弱并无简单的线性关系。反而吴文的立论有失偏颇,把知识定义泛化,  相似文献   

4.
2002年《发明与革新》第12期刊有一则短文:《杨福家谈中国学生创造性不强的原因》。文中提到,“中国大学生的素质是一流的,但中国的教育制度有问题,学生在个人创造性、知识广度上都输给了美国的同龄人”,认为“在我国能够考上清华的学生,其素质绝对是一流的”。我以为这里所讲的“素质”一词的含义值得商榷。人的素质是思想品德修养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能力的客观反映。素质是通过行为表现的;行为是能力的反映;能力是各种因素构成的;各种因素的质量决定了人的素质。如果学生的“素质绝对是一流的”,则其创新能力等各方面能力都应该是一流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善于发明创造,尤其是在语言的运用方面,更是有着无可比拟的智慧。例如,通过创造一个简单的名词“下岗”,就在中国消灭了失业;而“结构性通胀”和“通胀预期”又让通货膨胀这个全世界政府都头疼的问题在中国消失。最近,又出了“微小青春期”这个新的专业词汇,不仅彻底否认了国产奶粉与3名湖北性早熟女婴之间的关系,还让性早熟问题有希望在中国得到彻底解决。如此说来,我担心,今后在中国不仅再也没有性早熟,全国人民还能永葆青春,永远处于“微小青春期”、“小小青春期”、“微中青春期”、“小中青春期”等某个阶段的青春期之中。  相似文献   

6.
读者心声     
《发明与革新》助我事业成功我从小就调皮捣蛋,常爱搞些“破坏性”的动作,初中和高中的时候喜欢自己作些物理和化学实验,对发明创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30多年过去了,却还是一事无成。我是1995年认识《发明与革新》的,粗算也有四、五年了,我庆幸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个好老师,在这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发明与革新》教会了我许多发明创造的知识和方法,使我开阔了视野,我的发明创造开始走上正轨。首先,我从现实出发,运用“组合法”,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设计了一种起升机构固定在端部的桥式起重机,大大减轻…  相似文献   

7.
有位著名学者曾将《中国大百科全书》比喻为“没有围墙的大学”。我认为《发明与创新》可称为“没有围墙的科技学院”。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春天到来的时候 ,湖南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时代力作《中国创新丛书》。这是我国目前从宏观上全面、系统论述中国创新问题最新最有份量的专著 ,是中国的创新报告与“创新宣言”。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强调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 ,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中国创新丛书正是诠释了这一创新思想 ,认为创新已成为我们时代的主要特征和最强音 ,一个奋进的民族 ,迎来了一个创新的时代。《中国创新丛书》第一批共 5本 :《别无选择——中国创新论》《腾飞之路…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中国在21世纪是否能拥有美好未来,取决于创新能力。然而,中国目前在创新理论研究和实践中,我以为有三大误区。一是将创新的内涵和外延,要么局限于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的“技术创新”的含义,要么等同于“发明”、“创造”、“革新”等狭义概念。岂不知在各领域的知识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也都是一种创新。二是认为只有像孙膑指导田忌赛马得胜、韩信背水列阵、达·芬奇创作《蒙娜丽莎》名画、爱迪生发明电灯等天才人物所创造的奇迹,才是创新。殊不知更为重要的是千百万普通人所…  相似文献   

10.
去年 8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首次全国技术创新大会 ,并作出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 ,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的决定》,这是我国加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正当全国上下传达贯彻大会精神的时候 ,许多人在论著、报告、传媒和日常用语中却说 :“发明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应与创新等同”,“创新就是创造新东西”,“创新 ,也就是创造”,“创新教育或创造教育 ,创新能力或创造能力 ,可以视为同义词”。由于将“创新”完全等同于“创造”,有人认为 :“技术创新即发明”或者是“技术的创新”,“知识创新就是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  相似文献   

11.
探究式教学的核心就是独立地探与究。“探”即按照知识发展过程,教师在课堂上不给学生铺路搭桥,不做提示,让学生自由地去想、去做、去说、去试。“究”即让学生自己经历探索活动,去追究推理,归纳概括结论,以获得扎实、系统的知识,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一、好奇心诱导探究“好奇”是小学生的重要心理活动特点,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发明创造意识的萌芽。所以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并宽容学生提出的一些让人难以回答的问题,甚至是一些荒诞的问题。例如教《仿生类比法》一课时,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我…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中,创造已被不适当地拔高到只存在于杰出的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艺术家、企业家、政治家群体,一般人是无法企及的。正由于这种文化思考,一般人都被创造神秘论所左右。这几年来,江泽民总书记几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科技宣传声势也很大,但许多人仍对自己能否具有创新能力、创造本领持怀疑态度,总认为创新思考和发明创造都是高不可攀的。可见,要培养创新精神,首先就要破除公众对发明创造的神秘感。什么是创造?请看两种定义给人的感受。在中国的一本…  相似文献   

13.
创新的前沿与测度框架——《奥斯陆手册》(第三版)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当前中国发展的主旋律。“创新”也已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核心,并由此衍生了一系列热点和焦点问题。企业为什么要创新?什么力量驱动创新?什么因素阻碍创新?企业的内部运作和促进创新的机制是什么?在创新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知识的本质是什么?知识怎样积累?知识怎样在创新参与者之间流动?创新过程怎样在企业、产业、地区或国家层次上发展并最终形成竞争力?这些问题,不仅是我国政界、学界、业界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是国外政界、学界、业界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奥斯陆手册》一版再版。并为众多国家翻译学习正是基于对这些创新问题的思考与实践。是世界各国对创新关注程度不断加深的结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人才的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兰道教授的图形说,四类人才分别用四个图形表示:图(1)象征爱因斯坦、海森堡等人,他们头脑尖锐,知识基础宽厚,所以能做出重大发明创造。图(2)表示虽有尖锐的头脑,但没有宽厚的知识基础,他们有发明创造才能,但不可能搞得深刻持久。图(3)是指大部分科学工作者,他们知识基础比较宽厚,然而头脑不够尖锐。当然,这种不尖锐的思维能被宽厚的知识基础弥补。图(4)则是那些头脑不尖锐,而且知识基础又单薄,他们必然是一事无成的。中国社会科学家邹东涛教授的符号说,把人才也分成四类:(1)“—”型(2)…  相似文献   

15.
愿你──《发明与革新》伴我一生肖逸生业余时间,我总喜欢翻阅报刊。记得1987年在翻阅报刊目录时,看到其中有一份叫做《发明与革新》的刊物,忽地想起不久前在填写技术职称申报表时的一幕,表中有一栏“你有何发明创造?”我因为不懂发明创造,从未涉足发明创造而只...  相似文献   

16.
对于我来说,韶华之年已过,何谈理想?求学深造、升官进禄早已与我无缘。惟发明创造不受年龄的约束,没有学历限制。是她———《发明与革新》———唤回了我的青春激情,激发了我人生的理想和奋斗的欲望。早在70年代初上中学的时候,我就萌发过发明创造的思想,遗憾的是当时没有老师引导,没有发明创造思想的启迪;即使有一个好的想法,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90年代初我有幸结识《发明与革新》,自感相见恨晚。1991年起我开始了长期订阅该杂志。以后,每当新一期的杂志来到,我便会放下手头的一切活计先睹为快。杂志中“发明革新指…  相似文献   

17.
巫剑珊 《知识窗》2007,(3):28-29
与神较力的人——以色列 在圣经《旧约全书》的《创世纪》中,有这样一段相关记述,说的是关于亚伯拉罕的孙子雅各带着妻子儿女,由妻子的国家返回父亲住地的途中所遭遇的趣事:他夜间起来,带着两个妻子、两个使女、十一个儿子过了雅博渡口,最后只剩雅各一个人时,来了一位陌生人要和他摔跤,虽然雅各在摔跤时大腿关节扭脱了,可是直到黎明,那人也无法取胜。那人便说:“天亮了。请放我走吧。”雅各答道:“你不给我祝福,我就不放你。”那人问:“你叫什么名字?”他回答说:“我叫雅各。”那人说:“你不要叫雅各了,就叫以色列吧。因为你在与神的较力中都取得了胜利。”  相似文献   

18.
要准确理解“创新”的概念及其本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创新”的概念国内学术界公认来源于熊比特的创新理论,其国际社会认同的特指英文是“Innovation”,有别于“创造”(英文为Creation)和“发明”(英文为Invention)。当前国际社会对于“创新(这里还是理解为Innovation)”的定义比较权威的有两个:一是2000年联合国经合组织(OECD)“在学习型经济中的城市与区域发展”报告中提出的:“创新的涵义比发明创造更为深刻,它必须考虑在经济上的运用,实现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只有当发明创造引入到经济领域,它才成为创新”;二是2004年美国国家竞争力委员会向政府提交的《创新美国》计划中提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职务发明共有制──对我国职务发明专利权归属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专利法把发明创造划分为两类:一是职务发明创造,它是指“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而完成的发明创造;二是非职务发明创造,它是除职务发明创造以外的发明创造。对于非职务发明创造,其专利申请权及申请获准后的专利权归发明创造者所有,这一问题现在没有什么争议。对于职务发明创造,我国现行专利法规定单位拥有申请权以及申请获准后的专利权。这种规定是否最好?比如发明创造人花费了很多时间、精力,付出了艰巨的劳动搞出某项职务发明创造,但单位不同意申请专利,自己又不实施或转让,而发明创造人不能申请…  相似文献   

20.
发明与市场     
《世界发明》1998,(3):3-4
人生活在大干世界之中,生活过程中的各种需要·都是我们的创造动力。在生活中有不便之时,可以通过发明创造得到改进:在生活中缺少什么.通过发明创造得到补充;生活中存在着浪费,通过发明创造使之充分利用;生活中存在着落后,通过发明剖造使之先进、圆满。但是仅仅注重发明是不够的,发明应牢牢抓住市场,注重经济效益。这样发明创造工作才后继有望.发明创造成果才会层出不穷。发明成果产生好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又促进发明础造.这样就产生了“发明一教益一再发明一再增生敢益”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