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包拯的法律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拯的"以法律提衡天下"的法治主张以及执法如山的实践,特别是他身上体现出的清官的特质,都说明他是中国清官文化当之无愧的代表人物.包拯的法律思想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其实际上是儒家、法家、道家等综合影响作用的产物.审视包拯的法律思想与实践,对于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个重要的朝代,包拯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大臣,也是中国古代“清官”的典型。他对中国古代的官吏管理制度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和见解,时至今日,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两个鸡蛋     
传说包拯三十岁当了开封府尹。那时,他已经是个有智有谋的清官。隔着窗棂吹喇叭——响声在外啦!推荐他来京主事的,是当朝大师王延龄。此人是三朝元老,白胡子齐腰深,还日夜思念着国事。包拯虽是他推荐的,但是他对包拯的人品、才智究竟怎样,还了解得不那么清楚,总想找个机会试试包拯的才能。  相似文献   

4.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个重要的朝代,包拯是北宋时期名的政治家、大臣,也是中国古代“清官”的典型。他对中国古代的官吏管理制度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和见解,时至今日,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自古以来,吏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社会风气的好坏。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曾出现过象“包拯”、“海瑞”一类“为官清廉”的人物,多年来,一直被人们誉之为“清官”、“青天”。我国史学界曾经多次探讨过“清官”问题。那么如何评价封建社会的“清官”呢? 关于如何评价封建社会的“清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从过去的文章中看出,意见大致有三种:一种认为,“清官”是人民的救星;第二种认为,既然“清  相似文献   

6.
20.包拯铁面无私昭后人包拯,庐州合肥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清官。28岁时考中进士,以后历任监察御史、天章阁侍制、龙图阁直学士、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官职。他为官清廉刚毅,不畏权  相似文献   

7.
包拯是著名清官,他重视调查,主张为官应深入基层,在知民事晓民情基础上谏言施政。包拯重调查表现在:民政方面,躬亲基层调研而后建言限时勘决;民族交往方面,实地勘查地形和施政实效,革除弊政;司法方面,实地走访调查,开门办案,改善诉讼程序。其朴实作风植根于儒家忠君爱民、法家公正无私和其本人清心直道的价值观。包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调查实情来解决问题的朴实作风和政治品格,符合“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借鉴包拯的智慧和历史实践,有助于推动包公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将中华民族的丰富智慧注入马克思主义,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底色和特色。  相似文献   

8.
1.宋代的包清官。包拯60岁寿辰时,皇帝念他德高望重,下旨要隆重庆贺。圣命难违,但他吩咐儿子包贵,凡送礼者必须充分说明理由,否则一概拒收。第一个送礼的是六官司礼太监,代表皇帝送礼。红贴上写明的理由:“德高望重一品臣,日夜操劳似魏徵。今日皇帝送贺礼,拒之外门理不通。”包拯在红贴下面写道: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叨念功。操劳本是份内事,拒礼为施廉正风。”接着恭请司礼太监带回礼物,奏明皇上,务请圣上谅解微臣的苦衷。2.明代第一清官海瑞。他历官几十年,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真正做到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他一再重申,居官者“止此柴马,止此俸钱,除此之外,一文一分赃证也。”在他临终前三天,兵部送来柴薪银,仅多  相似文献   

9.
包公的传说     
包公的传说包公祠为何建在合肥城东南以纪念宋代清官包拯为特色的包河景区建有包公祠。据传说,包拯告老还乡前,宋仁宗为嘉奖地为人刚正不阿和秉公严明的功绩,把巢湖封赠给他,包拯谢恩后说,巢湖太大,若得赐合肥城东南护城河已甚满足,此处是自己年幼读书的地方。仁宗...  相似文献   

10.
包拯在民间的香火很旺,在老百姓中有很高的知名度,大家对他可以说是耳熟能详。可以这样说,在咱们中国,人们可以不知道当今国际上的风云人物,但包拯却是一个不可能不知道的人物。他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因为他用他的聪明才智屡破奇案,并秉公执法,使他成为公正、无私的化身,成了清官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1.
老包、包公都是百姓对北宋年问清官包拯的称谓,包拯以断案英明、清廉刚直而著称于世,也因此获得了百姓的热爱与尊敬。  相似文献   

12.
朱辉 《学习之友》2009,(10):6-7
谈到魏征,虽然老百姓也知道他是个清官,可是因为他不曾断过什么有名的案子,在李世民的知遇之恩下也没有受过多少官场上的打击,所以市井之中的名气比不上包拯、海瑞,对于他的生平事迹,本多数人也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3.
清官诗     
古人云:诗言志。笔者辑得历史上有名清官包拯、况钟、郑板桥诗各一首,以资借古鉴今! 包拯(999—1062),北宋庐州合肥人,字希仁。仁宗时任监察御史。后任龙图阁直学士。官至枢密副使。知开封府时,以廉洁著称,执法严峻,不畏权贵,当时称为“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相似文献   

14.
指碑     
开封是清官包拯做官的地方,包拯死后。后人为了扬包拯之清风,把凡是在开封当过府尹的人的名字全部刻在一块碑上。从北宋开始,近千年阃,那块一丈许的青石石碑上写满了开封府尹的名字。  相似文献   

15.
陈飞  冯晓红 《贵州教育》2007,(13):29-30
师:小朋友们,包拯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他小时候读书非常用功,喜欢动脑筋想问题.(同时播放课件,图片由大包拯切换到小包拯)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包拯的童年,一块儿去读一读小包拯的故事吧!请看老师写课题(师板书:18聪明的小包拯)  相似文献   

16.
以清官闻名于世的包拯其法律思想也是极其丰富的,他认为,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要工具。为了使法律对国家的长治久安起到保障作用,包拯认为必须注意法令的统一和稳定;法律的统一和稳定是法律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而要使法律发挥作用,最重要的还是法律的贯彻执行。在法律的具体贯彻上,包拯提出了任用良吏、止绝内降、务得慎刑以及明正赏罚的主张。包拯一生久任察官,经验丰富,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而具有一定特色的法律思想,显示了他的卓越见解。  相似文献   

17.
“四人帮”垮台以后,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新得到了贯彻。“清官”与清官戏这一禁区终于被冲破了,不仅得到毛主席、周总理赞扬的清官戏《十五贯》重上舞台,而且文艺界与史学界对“清官”与清官戏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清官”一词,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了,如《梁书》卷20《刘季连传》(《南史》卷13同)说他“早历清官”。他是南朝刘宋王朝的宗室,“早历清官”也是在刘宋时期。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曾经出现过一些清正廉明、执法不阿的官员。他们虽然为数不多,而且大多是地方官,因此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大;但是在人民中间,他们的影响却很不小,历来被作为“清官”、“青天”而代相口碑,传颂之不足,还写进书籍里、搬到舞台上,百代而不衰。包公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包公本名包拯(999—1062年),宋仁宗时曾任过天章阁待制和龙图阁直学士,权知过开封府,所以,戏曲、小说中称他为“包待制”或“包龙图”。他的谥号叫“孝肃  相似文献   

19.
儒家的人才观、重礼治、仁“爱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等思想深深影响了包拯的法律思想,并被付诸他的法治实践。惟透视他的吏治实践和法律思想所表露出的博厚而又富于时代特色的懦学内蕴,我们才能从更深的层次上认识和评价包拯其人。笔曾就“中正慎罚”是包拯法律思想的重要特征作了初步探讨,本则进一步从包拯法律思想与懦家学说的渊源和关连融合的层次上,对其深厚的思想内涵试作挖掘。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的包拯,经过民间的创造,成为小说、戏曲作品中的活跃人物,成为我国人民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清官形象。研究包公等清官形象的发展演变,对于我们分析和评价古代以公案侠义为题材的作品;对于我们今天编写新的以清官判案或以侠义武打为题材的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