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人帮”为了制造《海瑞罢官》这个冤案,大棍横扫,把历史上的清官和戏曲中受人民喜爱称颂的清官形象,也一起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胡说清官比赃官还坏,清官形象是统治阶级为欺骗人民而捏造出来的。他们的这种倒行逆施,不仅在政治上极为反动,同时在学术领域内也造成极大混乱。打倒“四人帮”以后,拨乱反正,开始对清官问题重新作出评价,恢复了清官应有的名誉,也肯定了清官戏的社会意义。但评论仍多囿于清官形象毕竟是统治阶级的人物,因而不敢充分肯定。我们认为,文学作品中的清  相似文献   

2.
清官之乐     
近读《康熙大帝全传》,知康熙非常注意奖技扶植清官。他常常不是等清官死了之后才去考虑论什么号,而是在清官还活着的时候就予以表彰重用。像大小于成龙、傅拉塔、张鹏翻、彭鹏、郭腊等,都是康熙发现并加以重用的廉吏。为了勉励地方官员做廉吏,康熙大力宣传做清官的好处:“尔等为官,以清廉为第一。为清官甚乐,不但一时百姓感仰,即离任之后,百姓追思,建词尸祝,岂非盛事?从来百姓最愚而实难欺,官员是非贤不肖,人人有四,不能强之使加毁誉。尔等各宜自勉。”“为清官甚乐”!这是康熙的看法。细细想来,不无道理。清官衣乐何乐文…  相似文献   

3.
论清官况钟     
林彪、“四人帮”为了打倒一大批党和国家的领导干部,实现其篡党夺权的野心,在文化大革命初就大搞影射史学,掀起批清官的妖风。那时,况钟也和海瑞等清官一样,遭到了厄运。在况钟家乡靖安县,况钟的牌坊被砸碎,祠堂被撤毁,坟墓被挖掘。吴晗同志因写过一篇《况钟与周忱》的文章竟被诬陷,含冤蒙垢。  相似文献   

4.
公案戏以清官断狱为主要理想方式,以“摘奸发覆、洗冤雪枉”为主要内容,塑造一些公正廉明、铁面无私、机智幽默,敢于同“权豪势要”、“凶暴奸邪”作斗争的清官形象。  相似文献   

5.
时下,讽贪刺虐、针相时弊的杂文云涌风卷,革故激浊,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立下了汗马功劳。张安生的杂文新作《清官之乐》当属其中的代表作。本文属史论性的小杂文。作者一改传统杂文尖锐泼辣、冷嘲热讽的语言风格,而是亦庄亦谐、自然委婉地以巧析康熙帝奖掖扶植清宫开篇,并引导读者饶有风趣地探析康熙这种选择的效益——赢得“口碑”,即清官之乐的关键所在。而这“乐在‘口碑”’也是古今清宫共同追求的理想境界和崇高品格,因而作者巧以此句过渡,由古而今地联系到“杭州西湖的苏堤”、“纵贯盐城的范公堤”、“…  相似文献   

6.
现行《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社会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全书共一百二十卷,包括“本纪”十卷、“列传”八十卷、“志”三十卷,主要记载了自光武帝到献帝时期(公元25-220年)的历史。其中“本纪”和“列传”的作者是范晔,“志”的作者是司马彪。范晔(公元399-445年),字蔚宗,东晋、南朝刘宋时人,祖籍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南),家居山阴(今浙江绍兴)。范晔出身于世族之家,自幼好学,博览经史,善为文章。刘裕建宋后,范晔入补兵部员外郎。宋文帝元嘉元年,他被贬为宣城太守,政治上不得志,乃立志修订诸家后汉史书,这是其治《后汉书》的开始。范晔的生平著作,有《汉书缵》十八卷,集十五卷,录一卷,《百官阶次》一卷,但皆已散佚,惟有《后汉书》传至今。  相似文献   

7.
小说《老残游记》中的玉贤、刚弼因为“不要钱”,而被称之为“清官”。但这些所谓的“清官”,自恃“不要钱”,就“何所不可”,使百姓“人人担着三分险”。“清官”们这样做的全部目的,是在于博得一个“能吏”的美名,以提高自己“加官晋爵”的速度。这样的官吏不是“清官”,而只是“不要钱”的酷吏。  相似文献   

8.
一九六五年,史学界对清官问题的讨论,由于江青、张春桥、姚文元插手其间,混淆政治问题和学术问题的界限,武断地作出了历史上根本没有清官的结论。谁要是不同意他们的看法,就给你戴上鼓吹“清官论”的大帽子,真是专横得很。事隔将近十年,“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需要,打着“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总结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历史经验”的幌子,大搞影射史学。但是在歪曲历史,美化法家的同时,却陷入了一个又痒又痛的矛盾之中,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过去我们批判‘清官’论,和今天肯定法家的历史进步作用,是不是矛盾的?肯定法家同歌颂‘清官’,是不是一回事?”为了自园其说,于是乃有《论法家与“清官”的根本区别》的炮制出笼。这篇奇文,不仅是唯心史观的大暴露,也是他们古为帮用,阴谋篡党的罪证。  相似文献   

9.
用廉政文化眼光,解读宋代吕本中《官箴》提出的“清慎勤”三事,揭示其内涵和意义。《官箴》以“清”冠篇首,义贯全文,阐发了“临财”廉的内涵。首次赋予官员种种“清”的品格,“清官”概念首现中国廉政文化史,《官箴》成为历史上“清官论”嚆矢。著者吕本中采集“前言往行”,结合自身为官体验,为“清官论”注入很多新鲜元素,成为资政诲人的思想工具。  相似文献   

10.
自古以来,吏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社会风气的好坏。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曾出现过象“包拯”、“海瑞”一类“为官清廉”的人物,多年来,一直被人们誉之为“清官”、“青天”。我国史学界曾经多次探讨过“清官”问题。那么如何评价封建社会的“清官”呢? 关于如何评价封建社会的“清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从过去的文章中看出,意见大致有三种:一种认为,“清官”是人民的救星;第二种认为,既然“清  相似文献   

11.
赵树理是一个有着高度革命功利主义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称自己的作品是“问题小说”,写小说就是为了解决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从社会化变迁的角度看,赵树理的小说确实存在着较浓重的清官情结。何谓“清官”?原指封建社会能明辨是非,秉公办事,不畏权贵,不欺百姓的朝廷命官,我们这里所谓的“清官”,则是指一切社会中秉公办事的官员。  相似文献   

12.
我国北宋科学家沈括,同时也是一位音乐学家。字存中,浙江钱塘人。据《宋史·沈括传》所载,他“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论著”。他音乐有很深的造诣,除撰写有专论《乐论》一卷、《乐器图》一卷、《三乐谱》一卷、《乐律》一卷外,还著有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梦溪笔谈》。但是,颇为遗憾的是,上述音乐专论皆已失传。好在《梦溪笔谈》中,尚有他关于音乐论述的记载,其中反映出了他的音乐思想和在音乐学上的贡献,显示出沈括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地位非常之重要。沈括音乐学方面的贡献,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13.
贾政是一个清官忠臣,虽然平庸无能。他先是任工部员外郎,期间点了一回学差,政绩如何不很清楚,但无疑是个忠臣。大概念及元妃情面,“工部将贾政保列一等。二月,吏部带领引见。皇上念贾政勤俭谨慎,即放了江西粮道”。贾政上任后,“只有一心做好官”,对州县折收粮米、  相似文献   

14.
闲读清代清官撰写的几副倡廉的楹联,颇有感触。《湘楚楹联》刊载,史称“起居于寒素”的清官陶澍,37岁升任江苏道监察御史时,在官署厅堂自撰很有哲理的楹联——要半文不值半文,莫道人无知者;办一事须了一事,如此心乃安然。要别人半文,自己便不值半文,“陶青天”为官的这一价值观,实属难能可贵。他敢公开承诺,能洁身自爱,廉于政事勤于任,正是由于有“廉为本”的心怀,当他初任京官时,便书联自警:绕案风清,尘埃扫除吏牍;举头日近,光明洞照吾心。  相似文献   

15.
《数理精蕴》五十三卷,是中国古代数学中的一部巨著。该书系统地总结了明末清初输入中国的数学内容,也包括了一些中国数学家的研究成果。该书是在康熙皇帝的主持下完成的,故有“御制”、“敕编”的名义,对清代数学发展影响很大,也是研究中外数学交流的重要史料。该书是《律历渊源》一百卷之第三部。第一部是《历象考成》四十二卷,第二部是《律吕正义》五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廉吏、“清官”是否存在,近几十年来曾有过波澜起伏的争论。而今史学界已公认:廉吏、“清官”在历史上确是客观存存的。但对于“清官”及其思想的评价,分歧仍颇大。为此。本文试就“清官”及其思想作些历史考察,谈点祖浅认识。  相似文献   

17.
引言敦煌遗书s1316《粮油破除历》(即粮油支出帐)云:“油弍升半,充十五夜点影灯用。”“影灯”实乃影子戏之萌始和滥觞。明中叶后,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影子戏广泛流行于陇东南一带的乡间村落。因受约为《中国戏曲志·甘肃卷》撰写条目,我四次赶陇东南考察影子戏的现状和历史、涉足九县、行程八千,幸得有关部门关照和艺人容  相似文献   

18.
我演于成龙     
于成龙是个清官,在忧国忧民的意识中,我就爱看清官戏。 在开机仪式上我说过一句,“我是背着一架山来闯鬼门关的”。 在中央电视台开播前,我用两天的时间,看完了20集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的送审带。看时我无法入戏,心总在戏外,脑子闪现的,全是当初这些戏拍摄现场的情境。至今回忆起来,还不免心有余悸。真有千言万语要说,但心总是乱乱地,不知从哪儿说起好。《一代廉吏于成龙》可以说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戏。它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和应产生的社会效应,由评论家和观众去议,我还是从我说起吧。 在我四十多年的演戏生涯中,涉足影视也有十五个春秋了,担当主演的戏也拍了好几十部,但从来没碰上像于成龙这样的角色,把我折腾得好苦、好苦……  相似文献   

19.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体现这种表达技巧的。题。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注]据《唐才子传》和《河岳英灵集》载,王昌龄曾因不拘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开元二十七年被贬岭南。从岭南归来后,他被任为江宁丞,几年后再次被贬谪到更远的龙标,可见当时他正处于众口交毁的恶劣环境中。1.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作喻,自唐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王昌龄在此以“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怎样的心志与情怀?…  相似文献   

20.
为问题而写作是赵树理小说的一大特点,而清官断案模式乃是其作品结构形式上的鲜明特色。为问题开药方,为农民兄弟著书,是形成赵树理问题小说清官情结的重要原因,从而为读者再现了“明君型”、“法官型”、“钦差型”等多姿多彩的清官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