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启发式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生动地学习,使他们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由学生自己获得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而提问是启发式教学中主要和经常使用的方法,也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一种方法。通过提问,可以“遍询诸生”,掌握学习情况;可以温故知新,导出新课;可以“愤启悱发”,启迪学生思维,还可以归纳问题,开阔思路,活跃课堂气氛。按照思维的规律,思维起源于问题,思索起源于疑难,问题是思考的诱因。教师如何提问来启发学生思考才能收到最佳教学效果呢?我…  相似文献   

2.
恰到好处的师问生答,是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开动脑筋想问题的。但是对于机械、死板的提问,不仅不能使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而且还会造成教师“进攻”,学生“防守”的这种“全攻全守”的对立局面。当前急需要改变这种陈旧、单调、启而不发的教学方法,这是师范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在教学中采用一幅挂图,一句生动语言,一种形象比喻、一个微妙的表情动作、一次精彩的示范,都可能启发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想象,使其情趣盎然,兴味横生。这样既能助其有效地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又能活跃其思维,开发其智力,从而达到身心并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一、对启发式教学的理论认识 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识规律,选择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启发式教学是由问题开始,经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思维,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过程。“启”即“开其义”,“发”即“达其辞”。这里的“义”就是具有权威的“道”;“发”就是使学生能用语言表达“道”的内涵和把握“道”的本质。“启”具有启动之意,是教师的行为,启动的对象就是学生。而“发”则是启动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体育教学如何诱导、启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几年来,我通过不断学习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探索学生思维特点,在体育实践工作中,我体会到以下几点:一、启发诱导,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型思维和收敛型思维能力发散型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尽量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收敛型思维则是以集中思维为特点的逻辑思维。在体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应通过启发诱导,拔动学生的心弦,启发学生去思考,打开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5.
(一) 1、启发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一次好的体育教学课,应表现出教师学生双边活动,出现两个积极性。针对体育课的教学特点,联系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对学生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这是应用启发式的重要保证。如组织学生学习革命导师有关体育的论述及实践,学习古今中外的一些科学家、文学家刻苦锻炼身体的故事。 2、精讲多练启是前提,发是结果,由启到发必须经过一番思维活动和逻辑推理的过程。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还必须经过多次的实践,才能找出问题的答案。所以讲授时,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十种类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问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体育教学中,怎样设计一些具有智力价值而又梯度合适的问题?笔者总结出问题设计的十种类型,供大家参考。一、观察型观察是思维的“触角”,能不能仔细地观察事物,是检验学生思维能力高低的一个标志。在教学中应多提出一些观察性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观察,引导他们借助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来感知动作,触发灵感,使学生获得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有关信息,了解动作的形象、结构、要领、完成方法以及时间和空间的关系,从而建立正确的表象。如在后滚翻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启发学生思考:后滚…  相似文献   

7.
启发式教学法是在教学活动中特別是在接触新知识时,引导、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从而理解、获取知识的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从大量体育教学的实践中,只要认真留意和总结,不难发现启发的方式是很多,下面试举几种: 一、语言启发 1.练习前的启发教“耐久跑”的项目时,学生因生理负荷较大,往往容易引起对练习的逆反心理和不愉快的回忆。教师如采用恰当的语言启发,可使儿童轻松愉快地练习。如向学生们讲述:两千多年前古希腊人民对跑  相似文献   

8.
我们常说,在体育学习中,如果学生能带着问题学、带着问题练,这样的学生才是真正会学习的学生。于是我们想,让“问题”作为中介,在体育教学、训练中去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保持探究的学习心态,把“思”与“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不断地促使学生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在实践中学会质疑、学会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一个基本途径。一、何谓体育问题意识学生的思维总是和问题联结在一起的,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学习的动力。体育问题意识表现为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常意识到一些自身难以解决的、带有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一种…  相似文献   

9.
体育教学既要学习技能、技巧,同时也要经常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和理论指导实践。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一样,提问重在引导,贵在善问和会问。我们在备课时,既要备体育动作技术的讲解、示范、练习保护方法,同时为了使学生加深对体育动作的理解,形成巩固的动力定型,必须进行适当的提问。通过问,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凭借已知探索未知。在设置具体问题时应把握好“度”,即从角度、难度、跨度、坡度、广度和密度等方面去考虑学生已知和未知的关联及两者之间的过渡,以便使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渐由未知导向已知,达到释疑解惑之目的,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智力的…  相似文献   

10.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创造适宜的教学环境。情境教学具有以下效能 :①调动效能。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有利于课堂任务的完成 ,运用情境教学 ,能使枯燥的教材、单调的练习变得生动有趣。②愉悦效能。体育教学情境创设 ,优化了体育课堂的气氛 ,避免了“说教式”的传统方法 ,使教学过程愉快而轻松 ,从而增强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可接受性和教师传授的广阔性、规范性。③启发效能。体育课上运用情境教学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使学生不单纯模仿教师的动作去做去练 ,而是要动脑筋去思考、…  相似文献   

11.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对体育基本知识、技能、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定型。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1 演示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简单的教学方法演示某一动作的技术要领,生动直观传授知识技能和加深学生对动作技术的理解,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例如:在教学投掷标枪的技术要领时,都强调“满弓”的用力动作,为什么这样呢?学生并不完全理解。做一个简单的演示,“用一细功竹片弯成弓形,将一块小石子弹出去”。通过这一简…  相似文献   

12.
篮球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用“启发诱导”、“善于比较”、“巧设问题”、“承前启后”、“举一反三”等教法,来培养学生的发散型思维和收敛型思维,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静态思维和动态思维,惯性思维和超前思维,单一思维和多样型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学的科研任务,是研究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革新体育教学工作,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当前在贯彻执行部颁《体育教学大纲》中,有许多问题急待研究解决,有:各年级各项教材教法的问题,不同年龄学生全面身体素质发展问题,对各年龄组学生体育教学心理问题,学生“五讲”、“四美”教育问题,各年级体育考核问题,体育教学先进经验总结问题,以及课外体育各项问题等,都需从研究大量事实中,探索出支配教学的规律,建立说明规律的理论,以便掌握所认识的规律,能动地加快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点拨”教学不是把现成的答案和思路,向学生和盘托出,而是启发诱导学生的积极思维,力争使学生“自求得之”。下面简介四点教学点拨技巧法,供大家参考:一、幽默点拨法国著名演讲家海茵兹·雷曼素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江苏如东县岔南小学22  相似文献   

15.
体育教学既要学习技能、技巧,同时也要经常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和理论指导实践。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一样,提问重在引导,贵在善问和会问。我们在备课时,既要备体育动作技术的讲解、示范、练习保护方法,同时为了使学生加深对体育动作的理解,形成巩固的动力定型,必须进行适当的提问。通过问,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凭借已知探索未知。在设置具体问题时应把握好“度”,即从角度、难度、跨  相似文献   

16.
思维是人获得知识的重要因素,也是运动技能形成的“加速器”。思维训练就是启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力与表象能力。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对所学动作技术的要领、概念、节奏、连接、器械运动的特性、持续时间以及自身感知等进行反复的思维再现,使大脑对动作技术的分析综合能力得到强化和提高,进而改善思维的品质。 目前的体育教学状况还不能令人满意,尚未从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中的“启发”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体育教学中,灵活熟练地运用“启发”艺术,能够有效地唤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从而达到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目的。   一、提问启发   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术和技能,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启发式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提出一些问题。教师要尽可能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积极投入解决问题的尝试中。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学生经过艰苦的努力,没有解决问题,教师应作必要的启发,最终使学生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弯道跑时,为什么身体必须向内…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学中适当灵活地进行课堂提问,对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生体育“三基”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课堂提问对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是师生在课堂上加强信息交流,沟通师生关系的重要手段。1.课堂提问的原则1)目的性和计划性课堂提问需有一个良好的  相似文献   

19.
论体育学习中的“学会”与“会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问题的提出在体育教学理论中,“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运动技能”的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论题。在近20年的体育教学改革中,有关“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和“为什么要学习运动技能”等问题的讨论,有力地推动了体育教学目标和体育教学内容的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的发展。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逐渐明确了:“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意义无非是体现在“现在”和“将来”这两个时间维度上。运动技能学习的“现在效益”,既体现在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体能,又体现在它能满足学生对运动文化的需求;运动技能学习的“将来效益”则体现在学生所掌…  相似文献   

20.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 ,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取长补短 ,有利于生存和发展 ,生物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教学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往来、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特别是学生之间 ,通过相互激发 ,由于频率相通 ,思维容易进入共振状态。你一个方法 ,我一个主意 ,相互学习就有更多的想法和思路。还可以通过思维火花碰撞 ,产生出更多的想法。这便是教学中的“共生效应”。那么 ,体育教学如何才能有效地产生共生效应呢 ?1 教学紧密结合体育教学虽然没有其他学科“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弊端 ,但教师“满堂教”还是有的。“满堂教”使学生没有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时间 ,久而久之 ,学生对体育课便会产生厌倦、不热情甚至逆反心理 ,这便扼杀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有碍于学生个体的主动发展。须知 ,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 ,教师的教取代不了学生的学。学生理解体育知识 ,掌握动作技能 ,是一个积极、主动和复杂的“内化”过程 ,是学生主体行为。教师对这种“内化”过程 ,只能起到主导、讲解、示范、启发作用。唯有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过程中来 ,才能“内化” ,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