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环境道德教育是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德育环境。从环境道德教育入手,开展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途径有:建设原生态校园,创造天然的校园环境育人空间;提高教职工队伍环境道德素质,营造校园环境的德育氛围;开展有关环境道德教育的节日和实践活动,活跃校园环境文化气氛;设立遵守环境道德规范的监督机制和评价机制,形成优良校风。  相似文献   

2.
学校的育人效果取决于校园文化及校园环境的质量,校园文化与校园环境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校园文化的品位影响教育环境和学校育人的品位.建设优质的文化载体是特色办学的应然需求.抓好五个载体,建设五种文化,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教育工作者们越来越来重视校园环境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它是学校的育人方式之一。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不仅自身能够发挥育人作用,而且对教书、管理和服务育人工作的开展和实施也能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校园环境可分为物质环境和非物质环境。校园非物质环境也被称为人  相似文献   

4.
谢永春 《考试周刊》2014,(28):171-172
如何创建良好的小学校园文化育人环境?作者认为,一是建立和谐、宽容、平等、创造的师生关系;二是注重绿色校园环境建设;三是创建书香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5.
校园环境建设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校园环境建设过程中,由于客观条件制约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学校校园发展规划要求过于理想化。目标过高,强调标新立异,不切实际地提出创“品牌”、建“一流”等口号;有的学校在校园环境建设中随意性大,重复建设或临时性建设较多,缺乏整体观,造成资金浪费;有的学校环境建设品味不高,不能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宗旨和理念,校园文化氛围存在缺失……泰和县从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入手,开展中小学校园环境建设专项督导,促进校园环境的优化。引领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等院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地方 ,不仅要重视学校自然环境的优化 ,而且要加强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 ;积极倡导全体师生员工共同营造健康的育人环境 ,充分发挥校园环境育人的功能 .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校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方向和质量。良好的校园环境是一部立体、多彩,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具有奇特的感染力、约束力,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因此,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对教育学生具有重要作用。 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摇篮,在学习和生活中,他们需要有一种和谐的氛围,有一种愉快的心情和舒心的感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很好地接受教有,才能得到锻炼和成长。这就需要学校加强环境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我校在校…  相似文献   

8.
学校的育人效果与校园文化及校园环境的质量密切相关,校园文化与校园环境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校园文化的品位影响着教育环境和学校育人的品位。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是治校实践的基本理念,建设优质的文化载体是特色办学的必然需求。抓好五个载体,建设五种文化,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9.
大学校园景观环境优劣不仅影响到高校品牌形象的塑造和提升,还影响到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一个政府的形象。高校校园环境的建设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当前高校校园景观环境建设或多或少都存在某些问题,希望研究引发人们对创造高品质的校园景观环境和树立良好的大学形象的的关注,从根本上落实环境育人理念。  相似文献   

10.
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多层面、全方位的,其中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潜在课程的重要内涵。优良的校园环境建设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社会适应等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学校应高度重视校园环境的整体规划与积极推进建设,不断优化育人环境,进一步推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1.
李建文 《江西教育》2002,(10):12-1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科学的发展,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越来越被广大师生所认同。所谓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就是通过美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产生热爱学校、振奋精神、增强美感、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作用,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从育人的角度看,校园环境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物质环境。由教育教学设施、办公设施、生活设施及休闲观赏设施等构成。物质环境建设要体现实用性、教育性和艺术性。校园要力求绿化、美化,做到芳草铺地,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校舍建筑要实用、美观,其位置、造型和座向都要刻意设计,各种配套设施要齐…  相似文献   

12.
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学校特色的群体意识,以及体现、承载这种群体意识的行为方式和物质形态.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凝聚学生、激励学生等多种功能,可以为学校创设有益的育人环境.本文结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特点,对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塑造学院特色精神和校园文化活动组织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林妙花 《福建教育》2007,(11):13-13
我校自2003年创办以来,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努力为师生创设优美的自然环境、舒适的生活环境、健康的心理环竞和勤奋的学习环境,融思想道德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有效地发挥了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4.
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表现,是校园文化中“看得见,模得着”的部分内容。要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搞好校园环境建设,这对实施“环境育人”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徐孝才 《教师博览》2023,(18):21-22
环境育人是“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环境育人,对于中职学校美育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构建美丽校园环境、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开展多彩美育活动、实现全员参与等四个方面中职学校实施环境育人的方法,可以为中职学校美育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在构成德育的主体(教育者)、客体(受教育者)、介体(内容和方法)三因素中,育人环境是渗透其中并形成德育整体的一个重要因素。优化育人环境是对学校以及基层组织的各种建设与有效管理。民族高校德育工作的改进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要不断地加强包括教学环境、校园环境、学术环境、服务环境以及交流环境等在内的育人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校园物质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离不开校园环境的建设,而校园环境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校园绿化的程度。从环境育人的重要性出发,通过分析高校校园绿化的特点和作用,指出了高校校园绿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绿化管理水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7,(24):164-165
本文在概述与探析校园环境文化涵义及其教育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与优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责任,要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出优良的育人环境,就必须以校园环境为空间,以大学精神为核心,从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精神文化等方面来进行建设,努力营造出一种大学校园特有的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实现学校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说话,每一棵花、木都发挥育人的功能.学校管理者提高对校园环境育人的意识,建造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