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透明的生命     
我是一个盲校教师。从事特殊教育几年来,在与盲童的心灵交往中,他们的言行常使我深受启迪,洞悟许多道理。   在一次班会上,我建议学生提出他们自己最关心的问题,让大家一起讨论。有个学生站起来,脸上写满严肃:“孙老师,我们人的生命有颜色吗?如果有,那么是什么颜色?”他的表情告诉我,这个问题已让他思虑很久。虽然这意外的提问让我有些发懵,但潜意识提醒我:这是一个好话题。如何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呢?片刻的迟疑之后,我还是镇定了下来,不如先听听学生们的想法,也给自己留点从容思考的时间。于是,我首先表扬了这位学生提…  相似文献   

2.
给面包还是给猎枪?□王淦生前些时候,上海东方电视台曾就如何解决“优化组合,职工下岗”问题主持过一场讨论。其间,主持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饶有意味的问题:如果有一个人要穿越一片原始森林,究竟应该给他面包呢,还是给他猎枪?这道“选择题”一直萦绕我的脑际,令我思...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主导地位是“导”。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遇到一时难以明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应及时地导以思考方向,授以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给学生讲解或者代劳。我的做法是:“导读”推动学生领悟。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时,部分学生对鲁提辖打店小二和打郑屠这两处描写提出疑问:同是打,为什么一个用掌,一个用拳呢?我想,这个问题不难解决。如直接告诉学生,学生会相信教师的结论的。但学生从教师这里得来现成结论,并不等于他们对问题就领悟到一百,领悟透了。于是,我引导他们先比较这两种打的结果:一个是“打得店小二口中…  相似文献   

4.
在一次函授专科班的《音乐教学法》课堂上,有位来自某中学的女音乐教师非常认真地给我提了一个问题:“老师,你干脆别讲那么多音乐教学法的理论,直接给我们介绍一种最有用的教学方法,岂不更好吗?”我微微一笑,对她说道:“你这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不过我也有一个问题要问你:你认为在音乐教学中哪种教学方法才是最有用的呢?”学员答:“不知道。”这是发生在一年前的事了,可当时的情景却一直历历在目,挥之不去。我老是在想几个问题:为什么总有部分音乐老师不重视教学理论的学习?他们对各种音乐教学方法在音乐整体教学活动中所起的…  相似文献   

5.
“减负”或许是如今教育界说得最多的一个单词,如何切实有效地给学生减负也是二期课改中的一项核心内容。减负是否仅仅意味着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减少学生的考核压力呢?而如今学校减负、社会家庭增负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该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呢?作为当代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减负的源头应是给教师先减负。  相似文献   

6.
“有不同意见吗?” “没有。” 某市数学优课评比活动中,授课老师每讲完一个问题,总是习惯地问一句:“有不同意见吗?”学生总是整齐地回答:“没有”。听到学生的回答,不禁忧从中来。如此教育出来的学生,有何个性而言?他们还会独立思考吗?素质教育倡导培养创新能力,什么不同想法都没有的学生,还能进行创新吗?我不由想起了一位推销员讲的一个例子:两个欧洲人到非洲去推销皮鞋。由于炎热,非洲人都是打赤脚。第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立刻失望起来:“这些人都打赤脚,怎么会要我的鞋呢?”于是放弃努力,失败沮丧而回;另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惊喜万分:“这些人都没有皮鞋穿,这皮鞋市场大得很呢。”于是想方设法,引导非洲人购买皮鞋,  相似文献   

7.
下课了,我刚走出教室,就听到身后有人喊:“老师,等一等。”我回过头,只见几个同学拿着本子追了过来。“有问题吗?”“不是的,我们想请您给我们写几个字。”“写字?”我愣住了。“老师,是这样的,我们听说您的字写得非常好,我们想请您给我们签个名。”几个同学用恳求的声音说。我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在学电视上的追星族,竟然把我当成明星了。“好。”我爽快地答应了。没想到我话音未落,“呼啦啦”从教室里又拥出一群手拿笔记本的学生,叫嚷着:“老师,给我签一个。”“给我也签一个。”……怎么办呢?我有点为难了,每人签一个…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2006,(7):16-16
有一天,两个学生去请教他们的希腊教师。问道:“老师,究竟什么叫诡辩呢?” 希腊老师望望两个学生,想了一会儿。说:“有两个人到我这里做客,一个很干净,一个很脏。我请他们两个洗澡,你们想想,他们两人中谁会洗呢?”  相似文献   

9.
自习课上,学生A和学生B在复习讨论关于元素的问题。学生A对于元素的概念,我还不太理解,你给我讲讲好吗?学生B书上不是写得很清楚:“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学生A我知道这个定义,但我还不完全理解。比如说,既然是“一类原子的总称”,为什么不总称为“原子类”而称为“元素”呢?又如定义中只说核电荷数相同,为什么不说中子数或电子数相同呢?学生B哟,这些问题我倒是没想过。我们去问问老师吧。两个学生来到办公室,向耿老师提出了他们的疑问。耿老师你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很有意义。让我们先来查查字典,看看…  相似文献   

10.
开学不久的一节科学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来这节课是研究“寻找有生命的物体”。上课前,有几个调皮的学生找到我,兴奋地说:“张老师,我们抓到了许多苍蝇。”边说边向我展示他们的“战利品”——装在矿泉水瓶里的苍蝇,那种兴奋的神情天真又可爱。我问:“你们在什么地方抓的?”“我在学校的垃圾箱旁边。”“我在校门口的农贸市场里。”“我在街道旁的垃圾场。”他们争先恐后地说。“你们为什么要抓苍蝇呢?”我又问。“我们想知道苍蝇为什么在那么脏的环境里生活,却不生病呢?”“它们的生命力为什么那么强呢?’’说实话,我也回答不了他们的问题。按照课程计划,这不是这学期学习的内容,但学生有这样的探究热情,问题又是他们自己提出来的,虽然我心中没有太大的把握,但我还是决定尝试一下,让学生在我的引导下探究“苍蝇”的奥秘。于是我就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苍蝇的生命力为什么那么强呢?”立刻,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杜蕾 《宣武教育》2006,(7):21-22
最近,我听了不少节课,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些课上。无论老师提出什么问题,学生都能迅速、准确地回答;独立练习后教师展示的都是正确答案,一节课下来,几乎没遇到是么“坎”,课上的似行云流水。但是不是所有学生都真的学会了,学懂了呢?那些学困生,他们的学习状况,是否得到了充分的重视?这样做能否体现出新课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呢?”这些问题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为此,我在教学《笔算乘法》之前先做了一个小调查。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我感到“句式变换”这个内容比较棘手,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句式变换的方法、技巧,观察不够全面仔细,分析过于呆板。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呢?学生一次无意间的谈话,使我产生了灵感:学生喜欢看“超级变变变”这一电视节目,我何不模仿其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句子变换的方法?[教学片断]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看“超级变变变”这个节目吗?生:喜欢!(声音异常响亮)师:今天这堂课我们也来一次“超级变变变”吧!生:老师,怎么个变法,你快说呀!生:老师,我们什么道具都没有,怎么…  相似文献   

13.
经常有同学前来咨询,更多的同学是在网上提问:“老师,我的数理化不好,马上要中考了,如何才能快速提高成绩呢?”“老师,上课时我老是走神,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我不走神呢?”“老师,我一学习就瞌睡来,我应该怎么办呢?”……面对这些提问我多数在犯难,因为基本上提问同学的期待是:老师你给我解决这个问题的法宝吧,只要有了这个法宝我自己不要费什么力,使什么劲,就能轻而易举地就获得我想要的东西了。  相似文献   

14.
当老师已经10个年头,总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为什么学生年龄越来越大,上课提的问题却越来越少呢?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使我的“预设”能实现,我不得不越俎代疱,抛出一连串的问题,灌输式地让他们思考。可是,当学生失去了“质疑”的兴趣以后,课堂的活跃气氛没有了,师生的互动和沟通没有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是课堂中的“主角”、甚至是课堂的“独裁者”。  相似文献   

15.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问题,不仅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可以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增进学习数学的情感和态度。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会提问题呢?对此,谈谈我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罗素悖论     
《中学生数理化》2007,(4):17-17
一天.萨维尔村的一个理发师挂出一块招牌:“村里所有不自己理发的男人都由我给他们理发,我也只给这些人理发.”于是有人问他:“您的头发由谁理呢?”理发师顿时哑口无言.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对他们的影响太大了。作为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实验教师,我常常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学生一种什么样的教育环境?让学生拥有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苦思之后,我认为,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一个“对话的课堂”,一个“开放的课堂”,让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学生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享受到这种自由而又快乐的学习呢?我认为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拥有更多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道思维拓展题.因为蕾堂课的内容是“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所以图片上的问题很快就解答出来了。我继续提问:“根据这幅图上的教量,你还能提出怎样的问题呢?”全班学生都把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学生袁心怡说:“一只篮球比一只皮球贵多少元?”并说出正确的算式和答案.我表扬了她,奖了一颗智慧星给她以示鼓励。其他学生更起劲了.纷纷要求举手发言。学生杨致逸说:“一只篮球比一只排球责多少元?”我肯定了他们的发言。  相似文献   

19.
某天。一个调皮的学生在周记上写道:“老师,有人给你取外号了,叫你‘大口苹’呢。你准备怎么惩治他们?嘻嘻……”当时我愣了一下,回想起这些天,我去课室时,学生们的骚动以及窃笑的表情,便转瞬明白了。这群孩子!这外号实在不怎么好听,不能任由他们这么叫下去。  相似文献   

20.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对一些有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一、引导学生从课题中提问。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是一个可用性很强的资源。利用课题让学生发现问题,便于学生理解课题和文章的内在联系,激起探究欲望,诱发学习兴趣。如教学《寄往南极的信》,我先板书课文标题,再引导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纷纷发言:“谁给谁写的信?”“为什么写信?”“信上写了什么?”“信是怎样送到南极去的?”教师把学生的问题分类后,有的让学生自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