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黄灼 《广西教育》2006,(7C):72-73
如果没有音乐,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无论是优美抒情的旋律,或是激情澎湃的乐章,音乐都能让人平静喜怒,能让人淡忘怨恨,能让人转移痛苦,能给人予鼓励的安慰,也能催人奋发上进。在这五彩缤纷的音乐王国里,一提起广西的原创音乐,人们耳边就会响起刘三姐的歌声,其实,广西的音乐远不至于此。在这里,我将给大家介绍广西的原创音乐。有志于从事音乐创作的同学注意了,这可是我们立足广西,走向全国的开始哦。[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对于音乐的理解与发展研究仅停留在音乐本身往往是不够的,高师音乐教学研究要建立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让更多的的人去关注对跨越音乐文化的文化精神以及音乐对人的发展价值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这是《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的教育,它的最大特征是通过音乐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在愉快的情绪中得到教育。只有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才能让学生获得对音乐美的感悟和深切体验。  相似文献   

4.
吕利英 《中小学电教》2012,(12):134-134
音乐能够渗入人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所以我们每个人从小就应该懂音乐爱音乐,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小学音乐教材,把歌曲和舞蹈结合在一起,是孩子们感兴趣的科目。然而,在真正的音乐教学课堂上,学生对音乐课并不喜欢。所以对音乐课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人需要音乐,培养人的教育更需要音乐。我们培养的孩子不是让他们成为音乐天才或音乐家,而是让他们在音乐中获得快乐,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让快乐伴随他们一生。  相似文献   

6.
人需要音乐,培养人的教育更需要音乐。我们培养的孩子不是让他们成为音乐天才或音乐家,而是让他们在音乐中获得快乐,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让快乐伴随他们一生。让他们变得文雅、充满爱心,有终身学习音乐的  相似文献   

7.
云崽子 《音乐世界》2014,(12):124-125
在《真正的男人》中,Henry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让观众记住了他,在音乐上,Henry的才华一直都让人惊艳,脱离团队也做得很好的Henry,让人充满了期待。  相似文献   

8.
美育是人类灵魂的体操,音乐美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地培养人。音乐在聆听与倾诉中让学生学会审美,学会立美,学会被审美。要始终牢记音乐是声音(听觉)的艺术、情感的艺术、表演的艺术,以情声动人,以美声感人,实践音乐美育的良性互动,实现以美育人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9.
走进音乐     
崔文超  颜敏英 《学子》2004,(11):26-26
音乐是一种感觉。它可以让不会飞翔的人类神奇地触摸到白云,可以让已站在生命尽头的老人重回灿烂的青春岁月,甚至可以让人不挪动一步而游遍整个世界。对于我,音乐就是空气和水,就是我血液中跳动的旋律.  相似文献   

10.
孙涛 《河北教育》2004,(5):35-35
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挖掘和发展人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负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萌发初步感受美、表现美的重要使命。因此,小学音乐教育必须强调兴趣第一,把音乐同学生的生活玩耍融为一体,让他们在唱唱、跳跳、动动、玩玩的游戏中直接体验音乐、感知音乐,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教师要积极采取多种有效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使他们  相似文献   

11.
小学音乐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一些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萌发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初步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因此,音乐教育的本质审美教育。为此,小学音乐课必须发挥音乐“情感艺术”的特点。让美的乳汁哺育孩子们健康成长,从而成为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人。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积累了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最善于表现人们情感、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能达到音乐教育“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而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则是通过实践性的音乐活动,使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相互作用,从而产生内在的音乐感受。这种感受能拨动人们美的心弦,激发出精神的火花,能唤起人们对似真非真的美景,对将信将疑的世界的想象。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把情感作为音乐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让学生了解怎么样去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使他们在情感体验中引起共鸣,从而达到真正地喜欢音乐和理解音乐。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用心体验音乐情感、陶冶情操,使他们真正地聆听音乐、领悟音乐、享受音乐,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不仅学到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能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3.
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音乐是表达人内心情感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欢快的音乐让人喜悦,伤感的音乐让人落泪,高亢的音乐让人热血,因此音乐对人类的情感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古籍文献、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来论述音乐在中职教育中的影响,并浅析如何有效地将音乐和中职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步步惊情》中。曾轶可的登场让人惊喜,也让更多的人以识到,除了天马行空的音乐,曾轶可还拥有更多的才华。  相似文献   

15.
音乐,是世间最美的声音。音乐家为了美而创作音乐,中小学为了美而开设音乐课,所以音乐课应当是生机盎然、浪漫而富有魅力的。她应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人流连,让人陶醉,从而“培养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握音乐教学的特点,关注学生主体,创造性地进行教学。笔者的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音乐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之一。一个爱好音乐的人,他的人生必定会多彩斑斓。而一个热爱音乐的民族,自然会是一个高素质的民族。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也告诉我们,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培养的不是专业的音乐人才,而是更多合格的音乐的听众。因此,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关注音乐课喜欢音乐课,让音乐课真正成为学生与音乐之间的桥梁是我们音乐教师应不断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音乐有一种神奇的魔力,音乐让人痴迷。它可以平静你的心态,净化你的心灵。  相似文献   

18.
音乐能带给人以美的享受,它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课是必不可缺的,学生也非常喜欢这种课。为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的魅力,我尝试运用多种媒体,对学生的音乐课堂教学进行探索,以下几点经验,教学效果极佳。  相似文献   

19.
心路博客     
个人认为,一堂好课,不是让学生学多少,而是让学生学多好。生活累了,人还偷闲呢,课堂40分钟都在动,学生能不累吗?音乐是需要声音入耳,然后去细细品味的东西。给学生多一些安静,多一些闭目享闲的时间,让他们的思绪随美妙经典的乐声渐行渐远……不可以吗?哪怕5分钟也好。听,远比唱和说要重要,因为,听者为王。人静了才能思考,音乐艺术也应该是这样。社会浮躁,但音乐课堂,不该再浮躁了,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陶冶情操的一门艺术课程,它是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稳定人心智的平台。传统音乐是带有民族色彩的,它可以让很多复杂的东西联系在一起,融入民族的色彩,表达对民族不同的感情。优雅音乐可以释放人的心情,让人放松,不同的音乐可以改善不同的心境。因此,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音乐教师,要善于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操,让他们感受音乐的美,提高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